德川家康“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祕訣”?

德川家康“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

德川家康作為日本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被日本人奉為“東照神君”,雖然其以忍功天下第一而著稱,但其馭民執政策略當然也自成體系。

他把日本人分為士、農、工、商等幾個等級,其執政理念就是人民“本分”思想,就是要求人們恪守等級制度,安分守己,各守本分,不得越矩。

德川家康所言的“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秘籍”這句話,正是其絞盡腦汁讓百姓安守本分思想的體現。

德川家康“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

首先,讓農民不太富裕,迫使他們需要不斷地辛勤勞作。既避免了出現大批有錢有閒的人,也保證農業租稅。對封建統治者來說,毫無疑問,農民比不種地的市民要可愛多的。糧食生產是國家的命脈,國家徵收到足夠的糧食才能維持下去,這需要農民的不斷耕作。如果很多農民手中寬裕了,他們可能在生產方面有所停滯荒廢,或者打主意做別的營生。這對個人就是個選擇問題,但對國家來說,糧食的供應可不能等待市場調節啊。

其次,讓農民不太富裕,忙於耕作,避免閒人造成社會動盪。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規律,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一旦有錢了,可以到處遊蕩,可以吃喝嫖賭,甚至聚眾鬧事,在古代就會成為不穩定因素。

德川家康“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

其三,讓農民不太富裕,也會增強作為基層農民的個體和群體力量。日本在古代雖然屬於中國文化圈的分支,但整體來說對中國文化是改變吸收,民眾彪悍下,“下克上”的傳統其實很強。讓農民有了錢,能夠暫時脫離生產,能夠置辦兵器,能夠開闊眼界,能夠囤積軍糧,那麼發生叛亂的風險就加大了。

日本有學者將織田信長、明智光秀、豐臣秀吉的失敗歸於“做了一些超越本分的事情”。在本分這一點上,德川家康強化日本的封建制度,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將每個人的身份制度嚴格訂死,嚴重阻礙社會的發展。

因此百姓不能太富也不能太窮,不然對於統治階層而言,會下克上,而不利於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