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氣候系統關鍵區建設國家氣候觀象臺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張宏偉報道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總體建設要求、功能定位、佈局設計、申報遴選、觀測任務、組織管理等方面,對觀象臺建設進行規範。《意見》明確,“十三五”期間,各氣候系統關鍵觀測區至少完成1個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十四五”期間,建成一批運行穩定、觀測項目齊全、規範標準統一、數據質量達標的國家氣候觀象臺。

近年來,氣候和氣候變化問題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意見》的實施將進一步推進國家氣候觀象臺的建設發展,提升多圈層間氣候變量監測能力,強化氣候監測與分析評價業務,為生態文明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天氣氣候業務發展、氣象災害防禦等提供支撐。

根據《意見》,“十三五”期間,中國氣象局將在我國氣候系統各圈層相互作用、能量和物質交換比較敏感的16個氣候系統關鍵區,擇優選取觀測基礎較好、符合觀象臺建設發展要求的氣象觀測站、科學試驗基地或外部門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國家氣候觀象臺;每個氣候系統關鍵觀測區至少建設一個國家氣候觀象臺;鼓勵部門內外業務科研機構聯合申報國家氣候觀象臺。

據悉,早在2007年,中國氣象局選取了內蒙古錫林浩特、安徽壽縣、廣東電白、雲南大理、甘肅張掖5個“氣候代表性好、觀測資料歷史序列完整、觀測場地等基礎條件成熟”的觀象臺開展建設試點。十餘年的探索和試點為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

掃碼查天氣,出行無憂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