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太陽都在把7億噸的氫轉化為6.95億噸的氦,多出的500噸去哪了

每秒太陽都在把7億噸的氫轉化為6.95億噸的氦,多出的500噸去哪了

太陽是一顆恆星”太陽是一個巨大的、沸騰著的能量球,其核心區域進行的熱核反應釋放出極大的能量;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00萬倍,發出的光線即使在萬億英里外也能看到,無形的力量在太陽表面積聚著,一旦它發起脾氣來,後果很嚴重....這就是那顆所謂的“普通的恆星”。我們要弄清楚的一點是 有很多像太陽一樣的恆星,而且嚴謹點兒說,太陽不過處於中等水平。最小的恆星的質量大概是太陽的1/10,最大的恆星的質量是太陽的100倍。因此,在恆星序列中,太陽大約排在末尾處。

每秒太陽都在把7億噸的氫轉化為6.95億噸的氦,多出的500噸去哪了

不過這忽略了整體情況:低質量的恆星比高質量的恆星更為常見。銀河系中80%左右的恆星都比太陽輕,大約有10%的恆星和太陽質量相仿,其餘的10%比太陽重。由此可見,太陽的“成績”總的來看還是不錯的。應該是G。不過,天文學家們 都喜 歡用表示小的形容詞來描述質量較輕的恆星,如“小巧的”、“微弱的”。其實這是很不公平的,即使是最小的恆星也要比木星大很多,而木星本身也不算小;它的體積是地球的300倍。客觀地說,一顆小恆星也是一個龐然大物。在銀河系中,太陽比大部分恆星都要大:它的直徑是平均水平的10倍。

每秒太陽都在把7億噸的氫轉化為6.95億噸的氦,多出的500噸去哪了

因此,即使從整個宇宙範圍內看,太陽也是比較大的。 對於人類來說,那是一個可怕的、駭人的地方。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是9000萬英里,如果修建一條通往太陽的高速公路,開車去要用170年。即便是飛機,也要飛20年(如果能飛過去的話)。想象一下: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你走在戶外,抬起頭看太陽,會覺得熱嗎?當然!太陽非常刺眼,你無法直視它。如果站在原地不動,過不了多久你的皮膚就有被曬傷的危險。太陽發出的巨大能量產生於內核中有序進行的熱核反應:氫原子核。雖然每次反應釋放的能量並不多,但是,在太陽的內核裡,這種反應相當頻繁:每一秒,太陽都在把7億噸的氫轉化為6.95億噸的氦。

每秒太陽都在把7億噸的氫轉化為6.95億噸的氦,多出的500噸去哪了

少了的那500萬噸則轉化為能量,轉化方式是按照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這 個公式表明質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而且微量的物質就能產生非常大的能量。500萬噸是相當可觀的,相當於7艘滿載的超級油輪的重量,而且太陽每秒都在消化著這麼多的氫。據推算,太陽內核每秒鐘產生的能量 等於它表面發出的能量一相當於引 爆1000億個百萬噸級的核彈。這個能量是在地球上、宇宙中曾引爆過的所有核武器能量的2億倍,每天裡的每一秒,太陽都在這樣進行著,而且在未來的數十億年,它還會持續地這樣進行下去。

每秒太陽都在把7億噸的氫轉化為6.95億噸的氦,多出的500噸去哪了

有的人喜歡把太陽比作一個巨大的核彈,其實這是個誤導:核彈會爆炸,但太陽不會。太陽的質量非常高,雖然爆炸產生的能量使太陽有膨脹的趨勢(像熱氣球受熱膨脹一樣), 但是太陽自身超強的引力會又把它抱成一團,實現均衡。實際上,對於一個恆星,科學的定義應該是:一個由氣體組成的、內核不斷髮生熱核反應的、靠自身引力聚在一起的球體。不過,整個太陽不會像核彈一樣爆炸並不代表它身上沒有爆炸發生。實際上,太陽能夠產生規模極大的噴發,但是這種噴發不是由熱核反應引起的,而是由磁場引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