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權石油軍事大揭祕 同床異夢

——估計中國有日或可以向美國及加拿大買大量的天然氣,而毋須與俄羅斯簽訂長期的高價購氣協議。

——在軍力上倚靠埃及和巴基斯坦出兵,使沙特軍事大權就很有可能旁落。

為了配合美元強勢迴歸,美國又掀起了液化天然氣(LNG)和液化石油氣(LPG)的建設及出口熱潮,計劃大量銷往亞洲和歐洲地區,對傳統的出口國如中東國家及澳洲,形成了強而有力的競爭,而對歐洲一直以來依賴俄氣的國家,也發生了迴響,讓歐美感到,即使對俄國或伊朗實施更加嚴厲的制裁,也無需太擔心油價會因此上升。

估計中國有日或可以向美國及加拿大買大量的天然氣,而毋須與俄羅斯簽訂長期的高價購氣協議。又因為美國的頁岩氣價格比沙特等海灣國家的氣價低一成之故,南韓液化石油氣龍頭企業E1在2014年時便與美國簽訂定單,購入從頁岩氣提煉的石油氣輸往南韓。美國過去五年經通脹調整後的石油貿易赤字,大幅縮減四成,反映已搶佔不少市場及對國際油價開始構成壓力。但IEA統計從2014年開始,全球每年石油消耗按每天14.2萬噸(100萬桶)的數量增加,即2014年是每天消耗1,285萬噸(9,000萬桶)的話,則2015年是1,300萬噸(9,100桶)一天。而這個勢持續下去的話,不用10年就會遠超美國頁岩油的生產量。EIA估算在

2020年代中期,隨著伊拉克的產量步入升軌及美國頁岩油產量下降與開採困難,中東又將會再次成為全球產油重地。到時中東地區本身也會像中國與印度等國對石油需求有增無減。

中東石油一哥沙特也不能倖免,沙特本土能源消耗量增長速度之快全球居冠,核能和再生能源在沙特仍處於起步階段,而要靠石化燃料發電和化淡海水。20 05年起,沙特本土對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需求上升了六成,國內煉油廠產能已到頂,現成為交通燃料淨進口國,故此現時沙特積極擴展下游煉油業務,以補不足。在政治軍事上沙特近年頗為出師不利,雖然進口了大量先進軍備,卻毫無戰鬥能力。在敘利亞,沙特所支持的遜尼派武裝被俄、敘、伊朗聯軍打得節節敗退、在也門則被胡塞叛軍打得落荒而逃。在外則與美國等傳統盟國的關係每況愈下。再加上油價下調經濟壓力重大,而爭皇位的宮廷內鬥層出不窮,使沙特的整體實力受到削弱。沙特在2017年要把巿值萬億美元的阿美石油公司(Aramco)上市以套現救國內經濟,又揚言要與全球各國進行多原化貿易,但對長期被石油美元寵壞的沙特皇國,這又談何容易?

實際上,沙特最大的危機在於內部,各王叔們對皇位早已虎視眈眈勢如水火,假如接班失敗,整個沙特或許陷入動盪,這是美國極不想見到的。為了重掌中東的遜尼泒龍頭領導地位,沙特認為伊斯蘭世界應該有一支自己的力量,填補美國撤出中東後的空白,同時也為了壓制伊朗什葉派勢力的擴張。為此沙特要統籌一個由41個伊斯蘭國家

組成的反恐聯盟,併成立一支機動部隊,由巴基斯坦前陸軍參謀長謝里夫出任機動部隊司令,並計劃派遣一支由

五千名巴基斯坦軍人組成的特種部隊到沙特南部也門邊境駐防反恐,掃蕩阿爾蓋達的殘餘勢力。然而近年來石油價格不振,沙特外匯儲備大幅減少,能否支撐這個龐大的伊斯蘭反恐聯盟成為一大挑戰?而在軍力上倚靠埃及和巴基斯坦出兵,使沙特軍事大權就很有可能旁落。而巴基斯坦與沙特的軍政路線目標分歧,巴方利用該組織來反恐,而不是對抗伊朗,沙特則希望利用這個聯盟組織與伊朗逐鹿中東,可謂同床異夢,遲早內訌!中東出產的石油量佔全球40%,美國在中東駐有重兵及第五艦隊,其利益不容置疑,而沙特阿拉伯更一直以來是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因為美國過去半個世紀,都依賴中東的石油供應,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入口國,而另一方面,中東的國防則需要美國作為保護神,以防野心國家或恐怖份子的入侵。美國石油產量上升,對中東的石油依賴已日漸褪色,而更加不願意輕易出兵,付出人命代價來保持該地區的石油穩產供應。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 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