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無法彌補子女教育失敗的缺憾

相信提起李嘉誠,大家都很熟悉,前中國首富,他的傳奇人生也是很勵志,被人津津樂道。

李嘉誠,加拿大籍香港企業家,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潮安。1940年,12歲的李嘉誠移民到中國香港,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創立的企業長江集團已成為中國香港最大的企業,李現在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經營範圍包括房地產、能源業、網絡業、電訊業以及傳媒業。

無疑在我們眼中李嘉誠是成功的,但是能夠培養出如此傑出的李嘉誠,他的父母更是成功。同樣作為父親,李嘉誠也特別注重子女的教育,他認為: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這樣的父親教育出了這樣的李嘉誠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李嘉誠生於廣東潮州潮安縣北門街面線巷的一個教師之家。5歲那年,李嘉誠在父親李雲經的引導下,祭拜孔子儒學,進入觀海寺小學唸書。

而有一天,父親領他來到李家的小書庫,語重心長地說:“這是咱家幾代人的書庫,我和你伯父、叔叔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希望你能理解父親帶你來這裡的意義。”而且父親總陪他燈下夜讀,隨時答疑,這更加激發了李嘉誠讀書的熱情。讀書也成了李嘉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1943年冬天,李父病重,他把李嘉誠叫到床前,輕聲告誡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訓言……

由此可見,李父是一個很有內涵的人,他不僅自己讀書,更是教會了兒子讀書。即使自己病重,卻也不忘對兒子的告誡。

我們常說:成大器者,聰明是一方面,勤奮更重要。

而如今功成名就的李嘉誠在面對採訪時仍就說:“讀書是我最大的享受,我雖然年紀大了,但無論多疲憊,每晚我總會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每當午夜醒來,書本不是擱在我胸前就是落在我身旁。”

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所以從李父對於首富李嘉誠的教育來看,離不開讀書。培養孩子愛讀書的興趣和習慣,這才是最重要的。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李嘉誠這樣教育子女

為什麼在中國大陸很多有錢人面臨“富二代”的種種問題,以及“富不過二代”的悲哀結局?與此同時,李嘉誠的兒子能夠成為“小超人”?這是因為李嘉誠特別注重子女的教育。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李嘉誠的教子之道。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教孩子學會做人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

李嘉誠曾說過:對子女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九應該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即便是他們成人後,也應該是三分之二教他們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才是教他們如何做生意。

所以李澤鉅和李澤鍇從小就接受父親這樣的教育——

要真正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正直的人,然後才是做一個成功的人;做正直的人必須不貪圖小利,多為別人著想,而做一個成功的人,必須勤奮努力,誠實守信。

“我經常教導他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信。我現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人也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自己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對人要守信用,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一個‘義氣’,實在是終身用得著的。”

李嘉誠自幼家境窘困,連小學都沒讀完,所以為了能夠做一個更加成功的人,他積極學習,勤奮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李澤鉅和李澤鍇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學習也很自覺勤奮。

在李家兄弟的童年時期,每天晚上,辛苦了一天的李嘉誠都會坐在書桌前閱讀、自學外語。

每逢星期日,李嘉誠就會帶兄弟倆一起出海游泳,而游完泳後,必定要給他們上一堂嚴肅的國學大課。

他會拿出隨身帶著的《老子》《莊子》等書,一句一句讀,然後再一個字一個字解釋給兒子聽。時間一長,李澤鉅和李澤鍇記住了那些傳統的做人準則,比如誠實,比如信義。

有一次,香港刮颱風,李嘉誠家門前的大樹被颳倒了,李嘉誠看到兩個菲律賓工人在風雨中鋸樹,馬上把兒子從床上喊了起來,指著窗外的工人說:“他們背井離鄉從菲律賓來到香港工作,多辛苦,你們去幫幫他們吧。”

李澤鉅和李澤鍇馬上穿上衣服走進了風雨,而這時的李嘉誠在他們身後綻開了笑容。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帶兒子擠巴士,甘做“小氣”爸爸

不要以為富豪的兒子就可以做溫室裡的花朵,享受榮華富貴,李嘉誠從來都不嬌慣兒子,他堅信,教孩子學會自立自強,學會做人處世,比給他金山銀山要強百倍。

所以,兩個兒子從小就被要求克勤克儉,不求奢華。

李澤鉅和李澤鍇雖然出生在大富之家,卻很少有機會享受奢華的生活。他們小的時候,李嘉誠很少讓他們坐私家車,卻常常帶他們坐電車、巴士。

有一次,李嘉誠看到在路邊擺報攤的小女孩邊賣報紙邊捧著課本學習,就特意帶兩個兒子經過這個報攤,讓他們學習小女孩認真學習的態度。

李家兄弟在香港聖保羅男女小學上學,在這所頂級名校裡,許多孩子都是車接車送,滿身名牌,可他們卻經常和爸爸一起擠電車上下學。

以至於兩個孩子經常悶悶不樂地向父親發問:“為什麼別的同學都有私家車專程接送,而您卻不讓家裡的司機接送我們呢?”

每次聽到兄弟倆的質疑,李嘉誠都會笑著解釋:“在電車、巴士上,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而坐在私家車裡,你什麼都看不到,什麼也不會懂得。”

於是,兩個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在擁擠的電車裡一天天長大。

和學校裡那些大手大腳花錢的同學們相比,李澤鉅和李澤鍇甚至懷疑自己的父親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富有。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因為小氣爸爸不僅很少給他們零花錢,常常鼓勵李澤鉅和李澤鍇勤工儉學,自己掙零用錢。

所以李澤鉅和李澤鍇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雜工、侍應生。李澤鍇每個星期日都到高爾夫球場做球童,看著小小的兒子揹著大大的皮袋跑來跑去,李嘉誠甚是開心。

當李澤鍇告訴他,把掙來的錢拿去資助有困難的孩子時,他更是笑逐顏開。

因為懂得了勤勞和獨立、懂得助人即是助己的兒子,是他想要的好兒子。他開心地對妻子莊月明說:“月明,好!孩子像這樣發展下去,將來準有出息。”

李嘉誠不只是單純的在思想上為孩子樹立勤儉節約的美德,還言傳身教,在嚴格要求兒子們的同時,也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

雖然在對社會捐贈方面他始終都是大手筆,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卻是十分平淡、克勤克儉、不求奢華。

直到今天,他戴的只是廉價的只值二十六美元的日本手錶,穿的仍舊是十年前的西裝,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房子。

李嘉誠說:“如今我賺錢不是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錢。”這些話與行為,深深地刻在了李澤鉅和李澤鍇的心中。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想成功必須學會正確的處世哲學

小兒子李澤鍇曾說:“我從家父那裡學到的東西很多。最主要的是怎樣做一個正直的商人。以及如何正確處理與合夥人的關係。”

只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是不夠的,就如同所有的中國父母一樣,李嘉誠作為一個成功的大企業家、大富豪,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兩個兒子是一個成功的人。

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教會孩子正確的處世哲學。

李嘉誠常常教育兩個兒子,要想成功,在其他所有基礎條件齊備的時候,就必須要注意考慮對方的利益,不要佔任何人的便宜。

為了讓兒子們真正明白這些做人的道理,李嘉誠對這方面的教育很早。

當李澤鉅和李澤鍇長大一些,李嘉誠召開董事會,就讓兒子坐在專門設置的小椅子上列席會議。

開始兄弟倆覺得新奇好玩,瞪大眼睛,認真聽父親和各位董事討論工作,有時大家爭得面紅耳赤,吹鬍子瞪眼睛,兄弟倆嚇得哇哇直哭,李嘉誠說:“孩子別怕,我們爭吵是為了工作,正常現象,木不鑽不透,理不辯不明嘛!”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有一次李嘉誠主持董事會討論公司應拿多少股份的問題,他說:“我們公司拿百分之十的股份是公正的,拿百分之十一也可以,但是我主張只拿百分之九的股份。”

董事們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爭論不休。這時李澤鉅站在椅子上說:“爸爸,我反對您的意見,我認為應拿百分之十一的股份,能多賺錢啊。”弟弟李澤鍇也急忙說:“對只有傻瓜才拿百分之九的股份呢!”

“哈哈,”父親和同事們忍俊不禁,他說,“孩子,這經商之道學問深著呢,不是1+1那麼簡單,你想拿百分之十一發大財反而發不了,你只拿百分之九,財源才能滾滾而來。”

實踐證明李嘉誠的決策是英明的。公司雖然只拿了百分之九的股份,但生意興隆,財源茂盛。

李嘉誠告訴孩子們:“工商管理方面要學西方的科學管理知識,但在個人為人處世方面,則要學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不斷修身養性,以謙虛的態度為人處世,以勤勞、忍耐和永恆的意志作為進取人生的戰略。

不僅如此,李嘉誠他還教育孩子怎樣重承諾。

他說:“如果要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重承諾,在做出每一個承諾之前,必須經過詳細的審查和考慮。一經承諾之後,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諾言貫徹到底。”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培養孩子自立就要給他們磨礪的機會

兒子們一天天長大,李嘉誠決定送他們出國上學,讓他們獨立生活。

這個決定對於十五歲的李澤鉅和十三歲的李澤鍇來說,未免過於嚴酷,因為這意味著小哥倆要離開父母,告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自己安排學習和生活了。

除了學習,他們要面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飯,雖說李嘉誠教子甚嚴,可小哥倆卻從沒有下過廚房。

為了解決一日三餐的問題,小哥倆開始跟電視上一個專門教做菜的節目學習,每天跟著主持人學燒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就學會了幾道風味菜的做法,然後開始生活得像模像樣了。

在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後,小哥倆利用學習之餘積極尋找打工的機會。

交通工具就是一人一輛單車。有些熟悉他們的朋友知道他們在打工,還不開跑車騎單車,不免感到詫異:“你們的父親是亞洲的大富豪,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 哥倆相視而笑,聳聳肩回答:“那又怎樣!”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畢業了別找靠山,有本事自己創業去

事實證明,李嘉誠的狠心是正確的。

後來,李澤鉅和李澤鍇都以優異的成績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

然而當他們想進入父親的公司施展才華時,父親卻對兒子們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

兄弟倆愣住了,說:“爸爸,別開玩笑了,您有那麼多公司,就不能安排我們工作?”

李嘉誠斬釘截鐵地說:“別說我只有兩個兒子,就是有二十個兒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們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有資格到我公司來任職。”

兄弟倆再次離開了香港,來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從零做起。

磕磕絆絆之後,終於有所成就,李澤鉅成功經營了一家地產開發公司,李澤鍇則成了多倫多投資銀行最年輕的合夥人。在他們創業過程中,李嘉誠冷酷得不近人情,什麼都不管不問,任憑哥兒倆在商海里掙扎拼搏。

在李嘉誠的培養下,兩個兒子在獨立處理加拿大世界博覽會舊址的龐大發展規劃,以及策劃收購美國哥頓公司“垃圾債券”等一系列大動作中,都表現出驚人的膽識和靈敏的商業頭腦。

李嘉誠曾自豪地說:“即使我不在,憑著他們個人的才幹和膽識,都足以各自獨立生活,並且養家餬口,撐起家業。”

正是李嘉誠的不管不問成就了兒子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品格。

如今,李澤鉅和李澤鍇皆已成為舉足輕重的商界大腕,李澤鉅加入父親的公司,父子合力打造李家更輝煌的未來,而李澤鍇則以九十億的身價成為世人矚目的商界明星。

狠心的小氣爸爸李嘉誠終於為亞洲商界培養出了兩條巨龍。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兒子被綁架,警方10年後才知道

李嘉誠的兒子曾經被悍匪張子強綁架,但是10年後才被警方知道,這10年內,李家人從來未向外人談起此事。

直到悍匪張子強在試圖綁架澳門賭王被大陸警方逮捕,在審批張子強的時候,警察問你做得最大的一單是什麼?張回答:10年前,找李嘉誠要了10億!李嘉誠當場答應了!

為何李嘉誠不報警,記者問李嘉誠,李嘉誠說:當時和張先生談得非常友好,答應不報警,所以就堅決不報警。

李嘉誠說,守信用是我的第二生命!

記者問李嘉誠,你會恨張子強嗎?

李回答:我經常教育孩子,要有獅子一樣的雄心,還要有善心。我怎麼會恨張先生呢?

李嘉誠的守信用,不僅救了孩子的命,也完成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教育!

對兒子們,李嘉誠是慈愛的,他的慈愛基於任何一個父親的本性;

對於兒子們的成長與培養,李嘉誠是清醒且絕情的,他的這種清醒與絕情是掩藏於大愛之下的教育思想的深度與深刻,這種深度與深刻尤其讓人敬佩。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不知如何教育孩子?

你需要參加這個課程!

要為孩子再上一次《大學》 ——找回我們錯失的教育

北京文禮經典學校∣讓讀經迴歸體制

李嘉诚: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子女教育失败的缺憾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