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管行白名單擴至39家 要求平臺“拼爹、拼規模”

存管行白名单扩至39家 要求平台“拼爹、拼规模”

P2P網貸合規檢查的重要內容之一銀行存管的動態一直備受市場關注。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國有1435家(不含445家問題平臺,包括34家問題較多但仍在運營的平臺)網貸平臺直接與銀行對接進行資金存管,涉及30個省市。其中,銀行資金存管已經上線的有1117家,已簽訂銀行存管協議但還未上線的有318家。

根據“57號文”的規定,沒有資金存管的機構和沒在規定期限內完成驗收的機構將不能通過備案。因此,還未上線的網貸平臺需要爭分奪秒地與銀行進行對接。而銀行對接網貸平臺的存管業務有哪些要求呢?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像股東背景、註冊資本、資產規模等,都是最基本的門檻。此外,銀行更看重的還是平臺自身的業務模式、資產質量、風控水平和風控理念等,是否符合金融規律和監管要求。

存管銀行“白名單”擴容至39家

9月20日晚間,網貸平臺及網貸出借人期盼已久的存管銀行白名單正式披露,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其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上公佈了北京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25家銀行發佈的“關於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通過測評聲明。

截至11月9日傍晚,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公佈的最新名單顯示,江西銀行與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兩家“存管大戶”被納入存管“白名單”。至此,通過網貸資金存管測評的銀行數已擴增至39家。

《證券日報》記者從上述公佈的銀行存管“白名單”發現,這39家銀行以中小銀行為主,國有大行中只有建設銀行1家。

此外,截至11月9日,在上述39家通過存管測評的銀行中,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等21家銀行已對外披露其存管網貸平臺信息,共涉及網貸機構417家。其中,未上線全量業務機構82家,佔比約為19.7%。

有分析人士指出,通過存管測評的銀行開展存管業務,可以有效防範平臺違規設立資金池的風險,滿足監管部門對於借款人在單一平臺和跨平臺融資限額的監管要求,更好地保護投資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權益。

股東背景、註冊資本等是存管基本門檻

備案腳步越來越近,網貸平臺要想通過驗收,對接銀行存管是必要條件之一。而網貸平臺對接銀行存管,又面臨哪些指標要求?

此前流傳的上海銀行資金存管的准入標準顯示,銀行的要求包括:1,符合監管的規定,取得當地監管的備案資質。2,註冊資本2000萬元以上。低於2000萬元的,如平臺實際控制股東為政府、大型國有企業、主板或中小板上市公司、大型金融機構、知名互聯網企業,或已成功獲得政府引導資金或知名股權投資;3,平臺要有清晰的業務模式;4,平臺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5,平臺的高管,要有良好的從業經驗。

而廈門銀行此前的准入標準為:1,有國資、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知名風投的股東背景,且持股比例不能過低;2,註冊實繳資本5000萬元(含)以上;3,月交易額1億元(含)以上;4,主體無違規行為且財務狀況良好。

總體來看,銀行存管的門檻主要有幾個方面,包括資本實力、股東背景、資質齊全、技術實力,以及業務模式等。前述業內人士指出,像股東背景、註冊資本、資產規模等,都是最基本的門檻。此外,銀行更看重的還是平臺自身的業務模式、資產質量、風控水平和風控理念等,是否符合金融行業規則和監管要求。

當然,銀行對存管的要求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備案的臨近,銀行的門檻也越來越高。

“隨著相應的政策約束,銀行存管的成本也在提升,所以部分銀行選擇了退出存管業務。供給端減少,勢必增加存管門檻,隨著網貸行業出清,銀行對於網貸平臺的合作准入門檻肯定會越來越高”,網貸天眼副總裁李光耀此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時談道,“據我瞭解,有幾家銀行已經放緩接入存管業務,要求平臺有市值在100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股東背書、省一級的真實國資支持,或者有非常知名的VC、PE投資,才會考慮接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