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人物|“農夫”來了

當年,意大利有位農夫,他是法拉利的發燒友,因為喜歡法拉利而給法拉利老總提了一堆意見,認為法拉利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應該這樣改、那樣變,而回敬這位農夫的只有兩個字——藐視。


是嘛,全球頂尖超跑的老總怎會聽一位農夫的指手畫腳?然而,正是法拉利老總的藐視惹怒了農夫,他發誓要造出一輛比法拉利更棒的跑車,於是帶著牛頭標的蘭博基尼誕生了。如果說,今天傳統車企就是強悍的法拉利,那麼像當年給法拉利帶來麻煩的農夫一樣,屬於這個時代的“蘭博基尼”即將出現,但這回出場不是農夫,他叫Doug Field。


新聞人物|“農夫”來了


沉寂一時的蘋果造車,最近又漸漸熱了起來,一位名叫Doug Field的人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他曾經是特斯拉的三號人物,曾在特斯拉公司負責整車研發和製造的高級副總裁,前些日子他正式更新了自己LinkedIn(領英)的身份信息——頭銜是蘋果Special Projects Group(特別項目組,後簡稱SPG)的副總裁。換言之,Doug Field將直接向蘋果總裁庫克彙報。

不僅如此,據說有一大批傳統汽車的人才和特斯拉的人才正聚集於SPG,在Doug Field帶領下默默地工作著。有人在領英上進行搜索後發現,蘋果SPG名下有將近1200名員工,其中300多名來自特斯拉,170多名來自福特,而這只是SPG中登上領英的一部分人。此事一經傳出,在汽車界引起了不小地震動。


新聞人物|“農夫”來了


Doug Field有那麼厲害嗎?其實,厲害的不僅在於Doug Field,而在於Doug Field是基於蘋果的理念在造汽車。眾所周知,當初蘋果曾經試圖生產汽車,但從2016年年底開始,蘋果在汽車領域的發展方向改變了,不是自己造車,而是將汽車相關研發重點轉移至自動駕駛技術和傳感器技術,通過與現有汽車製造商合作,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然而,此後透露出的信息顯示,蘋果與傳統車企的合作並不順利,也許正因為如此惹怒了“種蘋果”的“農夫”,於是就有了人們看到的——Doug Field更改了自己的頭銜,要向“法拉利”發起挑戰。

當年有人問原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張小虞,如何看待“互聯網造車”?張小虞直截了當地回答說:“他們的錢太少了”。一個個事實印證了張小虞的觀點。而蘋果的年收卻超過1000億美金,絕非造車“新勢力”可比,也正因為如此,所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都不會拒絕和蘋果的合作,這為Doug Field獲得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聞人物|“農夫”來了


真正讓汽車界感到有些惴惴不安的,也許是蘋果可能會給汽車產業帶來的顛覆性變化,這個變化將來自於大數據的應用。大眾因為年產超過1000萬輛汽車而榮登汽車銷量冠軍寶座,而與蘋果手機比年產數量就顯得太渺小了。二者可比嗎?手機的確無法和汽車比,但用戶的數量是可以相比的。換言之,如果Doug Field生產的汽車變成了一個帶有輪子的蘋果手機,那就意味著汽車的經營生態被徹底顛覆了,“法拉利”們要麼迅速趕上,要麼被時代所淘汰。

也許有人因此想起了逃離中國的賈躍亭,與賈躍亭的不同在於,賈躍亭雖然描繪了一個很好的生態圈概念,但他缺乏足夠用戶支撐的大數據,即便有足夠的錢,也撐不起一個全新的生態圈。而Doug Field有足夠的大數據,而且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因此,Doug Field更容易構架起一個全新的生態圈,而這卻是“法拉利”們的短板。


新聞人物|“農夫”來了


也許有人會像藐視李斌一樣藐視Doug Field,但Doug Field與李斌最大的不同在於,Doug Field是在悶頭幹事,是在和一群真正的汽車人一起搭建體系、建造屬於未來汽車的工廠。現在“新勢力”們不僅需要不斷見記者,持續通過媒體向投資人喊話:“我很牛,給我錢!”否則他們的資金鍊就會斷裂。另一方面,他們在為批量交車而感到焦慮,實際上這種焦慮來自於對產業鏈的整合能力不足,在於企業的體系能力不足,畢竟汽車製造的複雜程度遠超任何IT項目。更進一步說,美國的法制環境遠比中國要嚴格、嚴謹,因此才會有“新勢力”扎堆在中國冒險,而不敢在美國扎堆“造車”。可見,Doug Field更有底氣。

我們非常看好蘋果,非常看好Doug Field,我們相信當今的汽車產業不會被Doug Field,以及他將會帶來的蘋果汽車所顛覆,但一定會強有力地推進產業的變革。作為媒體人,我們歡迎站起來的新“農夫”,為此我們選擇Doug Field為本期一週新聞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