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寫作業保命指南 做一個不甩鍋的家長

陪娃寫作業保命指南 做一個不甩鍋的家長

教育

當前最容易觸發親子矛盾的行為是什麼?

我想,陪孩子寫作業敢認第二,就沒敢認第一的。

這不,近日南寧33歲媽媽陪娃寫作業被氣到腦梗塞不得不住院。

陪娃寫作業保命指南 做一個不甩鍋的家長

據瞭解,這位寶媽患者當天晚上陪上三年級的女兒寫作業到11點左右,因為女兒拖拉磨蹭,她被氣得雙手直髮抖,講話也大舌頭。

過了幾天症狀毫無緩解,到醫院一檢查腦梗塞了。

所幸,堵得比較輕,經過治療已有好轉。

而另一個家長更絕。

都說女兒是爸爸媽媽最溫暖的小棉襖,嫁女兒會是爸爸媽媽一生最害怕最傷心的事。

然而因為陪寫作業,這份人間真情瞬間崩塌,這對爸爸媽媽竟寫了徵婚啟事,寧送房送車包辦酒席,只求未來親家趕緊把女兒接走,順便輔導一下作業。

陪娃寫作業保命指南 做一個不甩鍋的家長

可見,陪孩子寫作業殺傷力有多大,又有多令父母們絕望!

這邊是送女兒,這邊開始又是找未來親家負責。生了寶寶都可以跟女方姓,看到這我就想問輔導個作業就有那麼難嗎?

陪娃寫作業保命指南 做一個不甩鍋的家長

一個家庭作業,把這些父母已經“逼瘋”這些貌似一些玩笑的網絡調侃,實則反映出家長在前期培養孩子習慣的時候就存在很多問題,現在問題的暴露並不全是孩子的鍋。

思考

看著上面的家長又是送女兒又兒子,送車送房,甚至連將來孩子姓什麼都沒有那麼重要了。我居然有些哭笑不得,又有一些於心不忍。

現在我就給你們出一份,陪娃寫作業指導寶典,讓你們先保命要緊。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做的是尋找問題,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原因,我大致分為以下幾點。

  1. 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做作業包括上課的時候都很容易分神;
  2. 孩子的悟性較低,對於題目的理解和解題思路不清晰,費時間
  3. 對作業的認知不夠,認為作業是一種負擔
  4. 家庭氛圍環境問題,導致不能注意力集中

現在問題已經擺出來了,家長可以比照一下自己家的孩子看看這些問題中自己家的孩子佔了多少條,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就一步一步來解決。

  1. 保護孩子天性,培養習慣
  2. 孩子天性是愛玩、懶散的。於是,遇到寫作業這種需要集中精力的活動,常常逃避式採取能拖多久就多久。而能高效克服這種天性,則需要後天培養良好習慣。
  3. 因此,在孩子上小學之後,家長們一定要及時培養孩子以下這些習慣:
  4. a.規劃習慣:引導孩子培養制定學習生活規劃的習慣,可以促使孩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排除干擾和困難,提高學習效率。
  5. b.預習習慣:唯有先了解課程梗概,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掌握聽課的主動權。而掌握聽課主動權則能解決課後寫作業遇到難題逃避拖拉問題。
  6. c.複習習慣:學習過的東西通過複習不但能鞏固基礎知識,還能在複習中重新得到新的理解和認知。寫作業前有複習的習慣,會提高寫作業的速度和質量。
  7. d.總結歸納的習慣:知識越學越多,聯繫的事物越來越多,如果沒有定期歸納總結的習慣,就會導致學了這忘了那,作業寫不出來只能各種拖拉和磨蹭。
  8. 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定期歸納,建立結構圖,梳理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達到永久記憶的效果。
  9. 說到底,寫作業拖拉磨蹭,其實不是速度問題,而是思路和習慣問題。
  10. 解決了思路和習慣問題,陪娃寫作業要命的問題也就解決掉一大半了。

陪娃寫作業保命指南 做一個不甩鍋的家長

2.孩子悟性低,要靠鼓勵教育;

如果孩子悟性低,那麼作業對他來說難度就會比平常孩子要大。

如果父母沒有耐心,靠吼靠罵,那孩子只會更加喪失信心,對學習更加排斥和厭惡。

因此,遇到這種孩子,父母要懂得勤能補拙,一道同類題,讓孩子多練多解,並及時鼓勵,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與此同時,家長要及時和孩子的各科任老師保持聯繫,瞭解孩子的學習動態,想方設法讓孩子緩解學習的焦慮,幫助孩子攻克學習薄弱難點。

3.給孩子自主權,善用時間觀念

寫作業前可幫助孩子複習當天學習課程,幫助他解決當天遇到的難題困惑。

但在孩子開始寫作業時,家長要懂得給予孩子自主權,不要時刻監督,而要懂得利用時間限時,告訴孩子幾點之前必須完成,如果完不成就別寫了。

這麼做的好處是,孩子會明白自律的重要性,也能樹立起時間觀念,最重要的是他會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4.激發終身學習動機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認為,動機是很重要的學習要素。父母要用引導、身教和對話,幫助孩子找到健康的學習動機。

比如我朋友通過陪孩子玩開便利店當老闆算術的遊戲,孩子從中體會到了知識的價值和樂趣,並找到了人生方向——要當分析師,而這也成為他現在學好文化科的動力。

5.創造良好學習環境

見過一些父母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喜歡送牛奶送水果,其實,這些都是干擾孩子學習、分散專注力的因素。

另外,孩子學習的課桌要簡潔、整齊,與寫作業無關的書本、玩具應該撤除,避免學習途中忍不住動手摸摸、看看,養成極不好的學習習慣。

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最好的方法便是創造良好學習環境,即要父母以身作則,用行動去引導、影響、感染、改變孩子。

這招面對孩子成長中兩個最惱人的叛逆階段——即7-9歲,13-17歲的孩子會更有效。

辦法

除了以上所談到的,如果父母實在沒那麼多精力應付,強烈建議尋求陪寫作業機構的幫助。

畢竟,能花錢解決的難題就別用命去換。

陪娃寫作業保命指南 做一個不甩鍋的家長

要是連錢都解決不了,保命要緊,那就不陪吧。

當然,這種不陪並不是完全甩手不管,畢竟孩子是親生的。

而是要講解策略——即表現出想輔導,但不懂,當個戲精,裝笨賣傻,激發孩子的強烈學習動機。

這裡的動機和上文的動機不同。

上文的動機主要是指引孩子有人生大方向,意識到學習對終身的重要性,靠的是長跑。

而這裡的動機則是激發孩子帶動父母共同成長的自豪感和榮譽感,短時間便可見效。

如何操作?

舉個例子,俊俊爸以前輔導俊俊寫作業,總是以高姿態怪他笨,理解能力差,做題總是錯。

可是有一次,他輔導錯了一道題,孩子從學校回來反饋了這件事後,他靈機一動,孩子再問他作業上的事,他都會充滿苦惱地說“不懂”,然後拜託孩子第二天去問老師,學會了再回來教他。

因為想要教爸爸的責任,孩子有了學習使命感,專注力和學習動機瞬間變得很強。

那段時間,俊俊的成績也飛速增長。而這個過程中,因為一切進入正能量旋渦,孩子心裡多了自信,更因為能幫助到爸爸而充滿自豪。

因此,想要孩子自覺寫作業,家長還要學會當戲精。

要知道,沒有一個孩子能拒絕陪同父母共同成長,更何況這招的魅力還在於可以製造彼此的成長記憶點。

總而言之,養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更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遠行。

最後,摸著良心奉勸一句:

珍惜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這幾年吧,這將會成為我們彼此難得的寶貴記憶。

很快,他就長大了!也不需要你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