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個大膽說話的女人,卻被聲討了半生,晚年告知朋友:盼早點死

她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女作家,編劇,小說家;她是民國百姓眼裡的“寧波皇后”,才華顏值俱佳;她是張愛玲眼中“偉大的單純”,是聾啞作家周楞伽眼中的“猶太作家”。然而,頗受稱讚的她同時也是臭名遠揚的。前半生的她活得光鮮亮麗,後半生的她,受盡世人嘲諷,不是被批評為“文妓”就是文章被世人嘲諷,她是民國才女蘇青,也是“落水作家”蘇青。

做了個大膽說話的女人,卻被聲討了半生,晚年告知朋友:盼早點死

圖 | 劇照中的蘇青

輝煌前半生——離婚後遇到貴人,創業寫作兩不誤

蘇青自幼就聰慧機敏,在學校裡一直都是“風雲人物”,在民國那時代,能夠讀到大學的女性少之又少,蘇青就是其中之一,可她偏不珍惜,學業優秀的她竟為了結婚而選擇了輟學,這可是讓當時周遭同學都為之唏噓不已。

放棄學業,選擇婚姻的蘇青其實也未必過得有多好,相反,婚後的她,生活充滿了不幸。首先,結婚後的蘇青在丈夫李欽後家裡的地位是極其低等的,相當於就是一個生兒工具,剛開始生不出兒子的她還被李家人嫌棄嘲諷!被丈夫家人嫌棄也就算了,自己的丈夫還施以暴力,這才是更加可悲的。李欽後不僅對蘇青拳打腳踢,還對她不忠,經常在外沾花惹草。

或許李欽後當時是受夠了蘇青這樣一個“墮落”的人,畢竟兩人都是知識分子,可蘇青只顧伸手要錢,也或許李欽後和其他風流才子一樣,厭煩了家中“黃臉婆”。不管原因如何,蘇青最後因為忍受不了李欽後出軌而選擇了離婚。這樣一場相折磨的婚姻,早日解散對彼此來說也算是一種幸福。而且事實也說明,離婚後的蘇青活得更精彩。

民國31年,蘇青發表了一篇尖銳的評論文章《論離婚》,因為有了離婚的念頭,所以蘇青寫了這麼一篇文章;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篇文章,蘇青的人生迎來了巨大的轉折點。這篇文章在那個時候得到了政客陳公博的關注,他覺得蘇青寫得非常好,所以想和她有更進一步的交流,不是邀請她做上海市府專員,就是專門贊助她創辦《天地》雜誌。

做了個大膽說話的女人,卻被聲討了半生,晚年告知朋友:盼早點死

圖 | 漢奸陳公博

在陳公博這個貴人的支持下,蘇青成為了當時名氣最大的女作家,和張愛玲完全有得一拼,同時她自己主辦的《天地》雜誌還得到很多人的喜愛,其中不僅有自己的文章,還有張愛玲、周佛海等人的文章,可以說是寫作創業兩不誤了。

同漢奸來往密切,大膽談“性”遭嘲諷,事業名聲全敗

然而蘇青的人生也不可能永遠是一帆風順的,因為陳公博,她的人生得到了好的轉機,但也正是因為陳公博,她的名聲一敗塗地。陳公博在那個時候可是家家戶戶都知曉的大漢奸,蘇青一個公眾人物和他走得近,肯定是會遭人詬病的。況且蘇青和陳公博的關係可不是一般的親密,據說,陳公博給蘇青介紹了一份工作,不是去當市政府專員就是當他的私人秘書,可能不想太高調,蘇青選擇了擔任市政府專員,可這工作也才持續三個月而已,蘇青就辭職了,辭職後薪水照領不誤,這下子問題就來了。

和大漢奸關係如此好,怎能不會被國人嘲諷?除此之外,蘇青的文章後期寫得可謂是越來越大膽直率,她直接在自己的文章裡討論起了“性”這個尷尬的話題,她有一篇散文直接就是以“性”為標題,她說:“我以為性是一種藝術,而只有真正有愛情的性生活,才可以使人滿足;就是為肉體的快樂著想,我也主張須看重精神戀愛。”

做了個大膽說話的女人,卻被聲討了半生,晚年告知朋友:盼早點死

圖 | 著作《結婚十年》

在民國那個封建思想依舊深重的時代,一個女子這麼直言不諱地討論這些,世人肯定難以接受。光是討論這個問題就足以令人嘲諷了,更何況蘇青還直接在文章裡寫了自己的“擇偶標準”,她在自己的成名作《結婚十年》裡這樣寫道:“我需要一個青年的、漂亮的、多情的男人,夜裡偎著我並頭睡在床上,不必多談,彼此都能心心相印,靈魂與靈魂,肉體與肉體,永遠融合,擁抱在一起。”

不得不佩服一下蘇青,大膽直接表達觀點,完全不拖泥帶水也不矯情,可在那個時候,這一點也不值得佩服,相反,是被人說三道四。

因為蘇青如此直言不諱地談“性”,她成功被人稱作“性販子、文妓”。當然,她還有“漢奸文人”這個人生汙點的稱號,因為她和大漢奸陳公博來往密切。兩人之間是什麼關係,誰也說不清也摸不準,但至少大家都瞭解陳公博是何許人,與他關係好的蘇青自然而然也會被影響,名聲一敗塗地已是必然的事,可事業全被毀那是蘇青完全意想不到的。

做了個大膽說話的女人,卻被聲討了半生,晚年告知朋友:盼早點死

圖 | 年輕時的蘇青

滄桑後半生——一身才華淪落到去看門,疾病纏身沒錢治,逝世時無人陪伴

創業失敗的蘇青後來經九三學社的吳藻溪介紹,加入了婦女生產促進會,可是依舊沒能找到工作,畢竟大家當時都對蘇青的醜聞略有所知,很多人都不肯接受她,在新中國成立後,蘇青屢次摸索前進道路屢次受挫,後來好不容易得到友人幫助,去到了芳華越劇團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蘇青擔任了越劇團裡的編劇,她所改編的戲劇表演出來時得到的反映是頗好的。可最後,演員獲獎了,音樂獲獎了,就是劇本沒有獲獎,因為蘇青有“歷史問題”,名聲不行。儘管蘇青後來編寫的《寶玉與黛玉》連演了300多場,創下了劇團演出的最高紀錄,她的名聲還是沒有恢復。相反,蘇青後來被劇團安排到去看門,甚至後來連看門工作都沒有,直接就被辭退了,還被抄了家,被下放到牛棚,進行改造。

在“改造”的過程中,蘇青身體越來越衰弱,還得了肺病,可沒有經濟來源的她也無法看醫生,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個問題,哪來的錢能讓她去看病?她只能忍著疼扛著病繼續接受“改造”。後來蘇青去醫院看病時,醫生都說

“連X光也找不到蘇青的肺了。”由此可見,蘇青的晚年真的是淒涼不堪的。

因為疾病纏身,蘇青一直都在盼望死亡,她曾在一封給老友的信中寫道:“成天臥床,什麼也吃不下,改請中醫,出診上門每次收費1元,不能報銷,只求早死,死了什麼人也不通知。”按蘇青所想,她逝世的那一刻,真的無人知曉,也沒有人陪伴在她身邊。

縱觀蘇青的一生,她曾經輝煌靚麗過,也曾經名聲掃地過,她的人生跌宕起伏,她的命運起起落落,可不管是成功的她,還是失敗的她,蘇青還是那個蘇青,她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個傳奇。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