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去美元幕後推手出現,美國農民:農場裡的豬蹄和龍蝦該怎麼辦

只要提起美國農場,人們眼前自然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一大片莊園,無論養殖還是種植,都擁有高度機械化的操作方式,不過,事實上,美國農業經濟過去之所以高度發達,一方面的原因是美國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佔國土面積的55%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則是大面積養殖種植生產的農產品經過出口變成了美元。

全球去美元幕後推手出現,美國農民:農場裡的豬蹄和龍蝦該怎麼辦

美國人的飲食習慣與亞洲人有著很大不同,以雞爪為例,英國《金融時報》此前報道稱,美國人一年大概能吃掉90億隻雞,但不吃雞腳,而亞洲部分市場每年卻至少要進口約30萬噸雞腳。

比如,BWC中文網近期多次提到,像豬頭、豬蹄、豬心、豬舌、豬內臟、牛肚、羊肚、雞爪,亞洲鯉魚,鰱魚,魚頭,鴨脖,鴨腸,鴨肝、鴨掌、雞胗等一系列美國人並不喜歡吃的食物卻是一些亞洲市場上豐富的美食,事實上,過去多年,這一互補性幫助美國農民通過“變廢為寶”的方式輕鬆賺取了大量的美元。

全球去美元幕後推手出現,美國農民:農場裡的豬蹄和龍蝦該怎麼辦

然而,今天的市場跡象和數據表明,美國人用豬頭豬蹄換美元的景象或正在終結,據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的最新數據,在原有每磅76美分價格的豬內臟市場流失的情況下,如果找不到其他買家,豬內臟將在美國以每磅約18美分的價格出售,這可能導致美國豬肉行業明年損失8.6億美元。

另據《華爾街日報》在上個月報道,今年第二至第三季度,美國豬肉出口中國的數量下滑了近八成,而9月的出口量更是為降至零,目前有約25億磅凍肉積壓,各大肉製品公司的冷庫也早已經堆積如山,該外媒更是直言不諱的稱,這是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

全球去美元幕後推手出現,美國農民:農場裡的豬蹄和龍蝦該怎麼辦

按愛荷華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家Dermot Hayes的分析就是,受傷害的是美國生豬養殖戶,無獨有偶,著名的美國緬因州龍蝦的市場份額或也正在經歷斷崖式下跌,或再也無法“變廢為寶”。

一直以來,美國緬因州面向大西洋,漁業是重要產業,確切地說,在美國還沒有來到美洲之前,緬因洲的龍蝦捕撈業就已開始了,但近日相關的消息則是緬因州幾乎每個人都會受到經濟保護主義的影響,以龍蝦大戶湯姆·亞當斯為例,去年他向2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約3175噸大龍蝦,其中至少四分之一被端上了亞洲人新興的消費升級餐桌。

全球去美元幕後推手出現,美國農民:農場裡的豬蹄和龍蝦該怎麼辦

然而,現在不僅亞洲市場的銳減使他憂心忡忡,同樣的境遇還發生在歐盟市場,而取代美國緬因州漁民市場的正是他們的鄰居加拿大漁民,其實,美國農牧漁業相關產業近期痛失大金主的景象屢見不鮮。

我們再以豬肉為例,數據顯示,去年美國銷往墨西哥市場80多萬噸火腿和其他豬肉產品,價值15億美元,而近期的數據表明墨西哥市場已經轉向歐盟生豬供應商,也就是說,美國經濟一系列的舉措,正在為其他經濟體擴大市場提供機會。

畢竟,此前美國產品無論是在貨幣上,還是運輸條件上都有優勢,特別在美元優勢上,是任何市場所不能比擬的,但今天,在全球多國市場繞開美元交易的背後,美國正將這一優勢慢慢消耗殆盡,這從三個月前,日本與歐盟簽訂堪稱史上最大的自貿協定可見一斑。

全球去美元幕後推手出現,美國農民:農場裡的豬蹄和龍蝦該怎麼辦

分析認為,接下去,一系列無處安放的“廢物”所帶來的垃圾成災景象或將遠大於當年亞洲鯉魚的災患,丟了美元而損害了環境,這或更是美國經濟即將面對的自食惡果的尷尬,而此時,美國農民的最大問號就是:我們養殖場裡的豬蹄和龍蝦該怎麼辦?

事實上,美國龍蝦,美國豬蹄換美元景象正在流失只是表象,從深層次來看,這些市場行為又加速了世界經濟的去美元化。

全球去美元幕後推手出現,美國農民:農場裡的豬蹄和龍蝦該怎麼辦

對此,摩根大通量化部門主管Marko Kolanovic也在他10月份發佈的最新報告中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說明,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正是因為美國當局(特朗普上任以來)的一系列經濟舉措和舉動,才使得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和國際支付使用量受到威脅,這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換句話說,當前的美國經濟舉動可能正在成為長期去美元化的催化劑。(完)

BWC中文網原創作品,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編、轉載或轉化視頻、音頻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