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扶貧打開方式?碧桂園告訴你!

10月17日是我國第5個扶貧日,也是第26個國際消除貧困日,今年的主題是“精準幫扶,健康同行”。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也一直是扶貧開發的重要力量。其中碧桂園集團又是民營企業中的傑出代表。

碧桂園在14個幫扶縣組織區域黨支部與貧困地區基層黨支部,成立了“一線扶貧黨支部”,並且陸續開展黨建共建組織生活,面向因殘、因病、因學等不同群體開展義診下鄉、認捐助學、文藝演出等黨群關愛活動。

“只有真實瞭解貧困戶的需求,才能制定出更精準的扶貧方案,讓碧桂園更好地配合好當地黨委政府做好扶貧工作。”碧桂園廣西區域扶貧負責人毛雁如是告訴記者。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素有“中國芒果之鄉”稱號的廣西百色市田東縣,地處南國僻地,至今仍是貧困縣。順應了今年“精準扶貧”的主題,為了助力田東縣早日脫貧,自今年5月起,碧桂園將田東縣納入全國14縣結對幫扶縣之一,以智力幫扶、技能提升為主,促進田東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積極探索出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田東扶貧模式。

什麼是真正的扶貧打開方式?碧桂園告訴你!

精神幫扶 扶貧先扶志

碧桂園提倡扶貧路上,消除“等靠要”,率先實現思想上的脫貧。

田東縣地處南國邊陲,過去傳統的扶貧主要從物質方面進行幫扶,而貧困地區要改變落後的面貌,還需要精神文化層面的幫扶。

10月11日,雨後的田東縣郊一片碧綠清新。一大早,記者來到田東縣祥周鎮布兵村,剛進村便被村口碧桂園苗木花卉基地裡兩架大型吊機正在作業的場景所吸引,“能來這裡上班很好!離家近,有事做,有錢拿!”36歲的步兵村貧困戶黃秋精是村苗木基地上的一個小組負責人,她高興地告訴記者,來苗木這裡工作每天能有八十塊錢的收入,對於這樣一個就近勞動賺錢的機會,她顯然很高興。黃秋精的丈夫常年重病臥床,失去勞動力,兩個孩子的教育及家庭生活開支全落在她身上。

“現在每天我天不亮就在這邊等著,希望能夠早點過來工作。”黃秋精對記者說。

“黨建扶貧是精準脫貧攻堅戰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和碧桂園結對黨建共建,帶動建檔立卡戶開展脫貧工作。思想的轉變與提升也是脫貧不返貧的關鍵之一。”田東縣委常委、副縣長張國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感謝碧桂園集團對田東縣脫貧攻堅工作的支持,他高度評價碧桂園的社會責任感、扶貧工作的效率與力度,以及對老區群眾的深切關懷和厚愛。

什麼是真正的扶貧打開方式?碧桂園告訴你!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李靜說,碧桂園在大力推動黨建扶貧,一方面解決思想致貧人群的問題,另一方面將推動革命老區煥發活力。未來,在碧桂園集團黨委的統一指揮下,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就業培訓為主要措施,結合現代農業,探索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道路。

既要“輸血” 更要“造血”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縱深推進,各地開始積極探索鄉村發展的新模式、新思路,即從以往單純給錢、給物的“輸血式扶貧”,逐步向提升內生動力的“造血式”扶貧措施轉變。除了“扶貧先扶志”,“造血式”產業扶貧一直是碧桂園踐行精準扶貧的主要特色。

據統計數據顯示,碧桂園已在11個貧困縣開展1437.85畝的苗木產業扶貧,由包市場、帶市場,到推市場,幫助農民增收;800餘家鳳凰優選門店開設扶貧專櫃,已簽約銷售扶貧產品300餘款,引進了1021個扶貧產品;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30000餘個;組織31442人次參加免費技能培訓,12737人實現就業,平均增收超20%。

在田東和田陽的扶貧農場裡,記者看到苗木種植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一塊土地綠化的實施,每一片草地的養護,每一棵樹木的生長,無不傾注著農場工人的心血和汗水。

在百色市田陽縣橋馬片區央律村的花卉苗木種植基地,碧桂園廣西區域的扶貧幹部王浩華正帶著紮實的專業技能,深入在田間地頭一線,言傳身教,一遍又一遍地向工人們解說,教他們修剪、扦插、裝袋等,身體力行。

田陽縣坡洪鎮央律村的貧困戶楊色永正忙著給自家種的名為“花葉女貞”的苗木修枝,他今年總認領了共4畝的苗木基地。楊色永告訴記者,去年總收入3萬多,今年截至目前已經賣出女貞樹的收入為1萬多元,目前,他的地裡還有1600多棵樹。“我好好打理,等年底賺了錢就能還蓋房子的欠款。”

記者瞭解到,央律村苗木基地由碧桂園集團投資建設,吸納了2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種植。

此外,碧桂園與當地優質農村合作社合作,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幫助對口幫扶縣挖掘當地特色優質農副產品,重點幫扶指導,助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園目前將綠建項目——SSGF建築產業工人培訓基地已簽約落戶在江西省興國縣和田東縣,碧桂園將以SSGF產業基地為龍頭大力發展綠色建築產業,引入上下游企業,打造綠建產業高地,希望項目的落地能給田東縣的貧困戶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談及慈善扶貧,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曾說:我擁有的財富,其實是社會財富交給我保管的一部分。我的工作不是為了擁有這些財富,而是為了一份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