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內容來源:本文經公眾號創業酵母(ID:chuangyejiaomu)授權發佈,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封圖設計& 責編 | 麗麗第 2689 篇深度好文:8505字 | 15 分鐘閱讀

活動筆記·人力資源

本文新鮮度:★★★★★+ 口感:海陸披薩

筆記君說:

  • 用不好HR,99%的企業都會被淘汰?
  • 頂級HR,都是如何讓企業排憂解難的?
  • 在你心裡,HR還是可有可無的嗎?


2018年6月9日,阿里前政委、創業酵母創始人張麗俊在“HR,做企業前行的驅動器——中城聯盟公開課”上傾情演講。

縱向40年剖析阿里、亞馬遜等世界級頂尖企業案例,從全球新經濟著眼,跳出圈層審視HR工作。

整篇演講乾貨滿滿,儘管經過精編,但仍然保留下8000餘字精華,以下為當天演講回顧——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阿里前政委、創業酵母創始人張麗俊演講

在張麗俊登臺演講前,2018年6月9日,“HR,做企業前行的驅動器——中城聯盟公開課”,中城聯盟副主席、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率先登臺,領銜《企業家大講堂》,主講《旭輝的人才觀》。

張麗俊:

早上好。這是兩年來我聽過最好的一堂HR課,中國最好的、頂級的人力資源課一定是在企業家。

好企業總是相似的,林總(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講的很多話,如果變一變就是馬總(馬雲)的原話。

比如,不能讓雷鋒吃虧,必須有後備幹部,選人比培養人更重要,價值觀一票否決。

理念非常相近,包括林總的第一句話:小企業做事,大企業一定是把人當企業去經營。管過大團隊的人,才真正對人力資源的重要性理解得深刻。


阿里以前有一個價值觀:平凡人做非凡事,但去年這個價值觀改成了:非凡人做非凡事。

為什麼去年價值觀改了?未來時代挺可怕的,這個時代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夠去引領的,所以只能讓非凡人去引領。

要麼你變成非凡人,要麼引進非凡人,組織文化就要往上迭代。

兩週前我組織過一個CEO討論,來參加的都是上千億高科技企業的CEO,我問什麼樣的企業是特別優秀和基業常青的。

大家最後總結了兩條:

第一、一定要找到一個大風口,就是必須趕到一個大浪潮,才有可能成為一家大企業。第二、組織內部建設一定要做得好。


優秀的地產企業,作為上一個十年、二十年中國最牛的企業,如何跨越到下一個階段?我們需要先了解,下一個風口是什麼。

新浪潮下,人力資源結構會不一樣。

一、如何提升HR在企業中的地位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HR一定要在老闆心中有地位。

第一、行業變革。

為什麼絕大部分地產HR會覺得自己在老闆心目中不太有地位。

這不是你們的錯,因為前二十年地產在中國的發展是資源型壟斷,不要說HR沒有地位,副總都沒有地位,因為不靠你。

但是今天新的商業文明,為什麼會提倡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為什麼以人為核心?

因為從草根成長起來的新科技企業不是資源型企業。他們從零走到萬億市場,每一步都是靠人的凝聚力和人的成長,必須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阿里的第一條管理學就是,管理是通過團隊來拿結果。


業態不一樣,騰訊、阿里、華為這樣的企業裡HR地位太高了,比業務更有權力,對任何人的晉升、任命、提拔、入職,全是一票否決。

我們叫流水的營盤,鐵打的兵,因為老總一直換,財務和HR作為公司的守門員,幾乎沒有換過。

所以前二十年提到如何提升HR在公司的戰略地位,我覺得你們很難有機會。

旭輝林總認為HR重要,我油然欽佩,(旭輝)之所以卓越,是因為在完全不需要人力驅動的年代就建立了非常好的HR體系。

未來十年是地產領域的變革年,不會再以資源為核心與導向,這個時候組織裡的人就變得重要,公司HR地位一定會上升,這是我跨界看房地產行業得出的判斷。

第二、一個HR有價值,最大的核心是要懂業務戰略。

如果不瞭解業務,怎麼做老闆的夥伴,你不知道業務老大所思、所想、所做,怎麼能助推他?

第三、一個公司兩個崗位必須超配:HR和財務。

什麼叫超配呢?一定是公司裡最有格局、最優秀的人。

HR之所以難做,因為他們往往不是公司最優秀的那批人。

HR的提升,不是怎麼提升做HR,而是提升如何做業務,從戰略到業務經營、落地要非常瞭解。

要變成特別愛學習的人,而且要跟業務總學習怎麼做HR,這很重要。

剛才林總說,好的HR第一條素質是正直。

我認為好的HRBP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真善美的品質。真,就是真實;善,就是善良友愛;美,就是誠信這些非常優秀的品質。第二,HR要極其懂戰略和業務,跟業務的人長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第三,知道新興的人力資源結構該怎麼做。

二、過去三十年與未來十年


中國過去三十年發生了什麼,1987年整個中國GDP在全球排第12名,那時比印度差。

但在1988年超過了印度,在2012年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有一個老大是恆久不變的——美國。

為什麼美國一直是全球霸主?人的素質更高。

美國做得比較好的方面:高科技、武力,還有美元。用美國文化、武力、美元貨幣全球化稱霸全球。

美國走過的路是中國未來十年、二十年要走的路。

再看中國,這三十年飛速發展到第二名靠什麼?靠兩條腿:一條是政府,中國基礎設施全球第一,我們的政府是最有創造家精神的政府。第二條,民營企業家的推動。人才戰略是中國未來二十年第一戰略,人力資源的春天來了。

前三十年高科技企業發生了什麼?

中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那時候最牛的企業是海爾、聯想和華為,這是硬件的十年。

全球也是這樣,IBM、東芝都是那個時候的大企業。到了九十年代,浪潮變成了軟件的十年,在中國出現了金山、用友等,在美國出現了Oracle、Adobe、Windows等等。

2000年,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但是第一個十年,準確地說是PC互聯網時代。

這十年最早出現的是一批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搜狐。接下來出現地是今天的霸主:阿里、騰訊、百度。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這些企業到下一個十年浪潮,有沒有人掉隊?騰訊依然厲害,阿里依然厲害,但個別不太有戰略的企業卻開始沒落了。

我們真正迎來了對中國社會影響最大的十年——移動互聯網時代。

手機、電腦、汽車裡的顯示屏等等都是終端。

為什麼都要搶奪終端?因為所有的商業服務都會匯聚到一個終端,沒人會拿十個手機,這叫入口級的搶奪。

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三批企業會成為未來的霸主。

第一批霸主,依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像阿里和騰訊等,它們有雄厚的資金去鋪線下,跟線下聯動。

比如永輝超市是騰訊買的、大潤發是阿里買的,都是為了獲得消費場景。

馬總有一個定義非常準確,從來沒有什麼O2O,生意不分線上線下。

今天所有的消費場景,線上線下是完全分不開的。

商業在整個交易流程中可能某個環節來自於互聯網,某個環節來自於線下,這取決於哪個路徑更有效率。

第二批霸主是垂直領域的企業。

垂直領域的流量分發平臺非常厲害,冒出了“TMD組合”——頭條、美團和滴滴。

頭條是新的媒體入口。出行出口很大,至少在今天滴滴是出行的No.1,當然你有可能顛覆它。

美團管了“吃”。為什麼美團和滴滴開戰?因為分不清楚,最終大家的結局都是在一起的。

第三批霸主,垂直領域前三名的傳統企業極有機會。

因為傳統企業用三十年積累起來的資源壁壘、技術壁壘、資金壁壘,還有企業家高屋建瓴的格局。



互聯網企業完成這些也要三十年,但是傳統企業如果學會互聯網思維、商業模式,並且能找到最好的人來,事就成了。

最近我給很多組織做顧問,比如首鋼基金下面有六個上市公司,上面是680億大基金,想做產融結合,我們就做了工業金融、消費金融、區塊鏈等等;

中化石油已經用區塊鏈完成了第一單原油期貨產品;

新奧燃氣花了150億投資新能源技術,要做平臺去產能,用大數據把每個交易層面打通,就是再造一個阿里雲。在能源領域如果它能夠打通,絕對是No.1。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三批企業極有機會。最後真的變成中國新的前三名,靠的是學習能力,互聯網企業學習傳統企業,傳統企業學習互聯網企業。

2020年每個細分領域的前三都會出現,變革已經到了深水區,在這個階段每個組織拼的其實是組織能力和學習能力。

為什麼大家都很緊張2020年,因為到時候這個世界你可能玩不轉,叫萬物互聯,就是所有人沒有秘密。


2020年後人工智能做到極致,絕大部分崗位會消失,比如金融產業:在美國,交易所關掉了70%-80%,原來年薪百萬美金、時時刻刻買進買出股票的華爾街交易員70%都沒了工作。


中國的銀行去年裁了一大批人,證券公司因為IPO受阻也裁員。

為什麼IPO受阻,因為有六家超級獨角獸企業:阿里、螞蟻金服、騰訊、百度、京東、小米要回A股,沒有那麼多錢。所以新公司不能發行,二級市場會有結構性變化。未來就是這樣的時代。

房地產前二十年是國家的支柱產業,十九大報告裡未來哪些是國家扶持的產業?

現在中國IPO幾個行業不需要排隊:高端製造業、生物科技、大數據雲計算。整個中國經濟下半場是這三個方向: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第一個方向,黑科技。

黑科技裡有十二個領域,智能科技、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高新技術、先進製造業、軍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新醫療。這十二大領域是中國新科技領域的主流。

第二個方向,產融結合。

產業用互聯網方式把金融打通,讓產業做起來,中國的實體經濟永遠是主潮流。

第三個方向,中國的“一帶一路”一定會出去,“一帶一路”背後是輸出中國過剩的基礎建設能力和人民幣國際化。

支付寶覆蓋237個國家,支付寶最後結算都在中國人民銀行,這難道不是人民幣國際化嗎?

“一帶一路”央企走出去,背後的使命是人民幣國際化,所有的大宗買賣、基礎設施全部用人民幣結算。

美國納斯達克已經允許比特幣交易平臺上市。中國大數據的下一個風口是區塊鏈,但區塊鏈的數字化貨幣一定是國家戰略。

區塊鏈可以應用到產業,比如中石油已經用區塊鏈做原油期貨;中國銀行投資1千億準備建設跑通所有銀行的票務和票據,這是區塊鏈應用場景。

中國未來的全球化趨勢也是三個:

輸出中國文化,中國教育部已經委派了好多教育機構在全球開設中國課,教琴棋書畫、漢語;

最厲害的我認為是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的大宗貿易全是人民幣結算;輸出基礎建設能力。

教育、醫療這些在前二十年因為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詬病的產業,將會是未來十年長足發展的產業。

三、在這種變革之下

HR該怎麼做?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到零零年代,優秀且持續發展的企業很少,大部分都折掉了,這就是變革。

變革99.9%都是失敗的,因為變革本身是非連續性的,從一個年代到一個年代中間是斷裂的。



但是為什麼1%的企業能變革成功,能從第一象限跨越到第二象限呢?因為它中間有梯子,第一個梯子是業務長出了第二腿;

第二個梯子就是HR的責任,把原來在此岸這些人的能力接到彼岸。

比如原來做住宅,現在把長租業務開出來,業務有了第二條腿,人力資源結構一定會變化。

HR的責任就是要學新業務人力資源怎麼做,就像把地球人送到太空上一樣。

我舉兩個成功案例,給大家一點信心。

看一下阿里的曲線,阿里的每條曲線都是斷裂的。

第一,阿里巴巴B2B文化跟絕大部分地產公司一樣,是純銷售文化,跟互聯網半毛錢關係都沒有,裡面都是中小型企業;

然後就到2C的淘寶,淘寶是創新型文化,是小商小販大賣場;

然後跨越到支付寶,純金融文化,更像“華爾街+互聯網”,互聯網文化是拖鞋、T恤衫,但是阿里從招商銀行、民生銀行挖的幾個行長依然西裝革履,這是支付寶的奇觀。

再看阿里雲,每個工程師都是全球細分領域前三的人,天天研究專利,所以這是純技術文化。

這家公司養了八年,現在的雲計算公司在全球市場份額佔到全球第三名,第一名是亞馬遜,第二名是Google。

它的下一步目標是超越Google。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在業務極其不相融的情況下,新業務為什麼能長起來?這源於阿里的價值觀:客戶第一。

原來B2B大部分是中國的外貿企業,阿里騰飛在中國製造的時代、那些義烏小商品很猖狂的時代。

後來為什麼開淘寶?

一方面有一個偉大的投資人叫孫正義,全球都不願意投淘寶的時候他願意投。

投資最合適的就是時機,未來三年、五年是不是成為主流,永遠看潮流。


孫正義講Ebay模式,我們其實非常糾結,因為現階段組織能力無法支撐。

下定決心幹這件事情是因為加關稅後出口業務受阻。

整個中國的出口業務一片哀嚎,我們想幫客戶開條路,出口不行就轉內銷。所以就做了淘寶。

支付寶怎麼來的?

我們發現所有交易最難解決的問題是信任。

外貿公司都有一個擔保公司,阿里就想能不能在線開發一款產品,像外貿公司一樣服務每家企業,做第三方給大家擔保。

做支付寶真不是高瞻遠矚看到了所謂的未來戰略,就是因為客戶解決不了問題。

阿里雲怎麼來的?

2B、2C支付數據亂得像一團麻,所以阿里最早搞了一個軟件公司,定位就是服務於公司內部,把數據存下來、分析出來。

大數據是海量的、真實的數據,但是數據需要先存儲,再加工,再分析,再清洗。

後來發現我們生態上的客戶都有這樣的訴求,都管不好數據,阿里雲就免費給大家用,免費了八年,直到前三年才開始收費,一下收了250億美金,估計明年還會翻兩三倍以上。

你會發現跨越非連續性沒那麼難,關鍵是出發點和創業初心。


再講一下亞馬遜。

亞馬遜第一曲線是開書店,第二曲線是做電子商務,第三曲線是雲計算。

它的雲計算強大到什麼程度?Google、微軟全加起來都不如它。

你們會發現每家公司第二條曲線一定是第一條曲線的10-100倍,這叫第二條曲線——新的商業模式呈現。

第二條曲線亞馬遜怎麼做到的?

我畫了一張圖叫做亞馬遜飛輪,核心軸是增長。

亞馬遜第一價值觀也是客戶第一,做好電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三件事:一,無限選擇,品類越多越好;二,最低價格;三,快速配送。


它認為這三個做到極致,業務每年都會一環環增長,每年的業務經營指標都圍繞這些做。

一家公司的頭部就是願景、價值觀,腰部是戰略,腿部是年經營指標。有多少企業天天想的都是腿部?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亞馬遜成了全球第一,它是堅持了價值觀——客戶第一,價值觀分解到戰略:無限選擇、最低價格、快速配送。



戰略落地的時候就是腿部落地的各種保障制度:第一,Day 1狀態,創業狀態;第二,去除形式主義;第三,開放系統。

重點說下開放系統,亞馬遜雲計算為什麼全球最厲害?

這套系統原來是亞馬遜內部系統,後來發現它的客戶需要,就開放給客戶用,所以開放最大的結果是讓自己更強。

亞馬遜後來所有的PM制度,每個項目興起的時候,PK是在內部,內部三個小分隊幹,最好的出來跟外部PK,PK出來最好的系統就是它的系統,這套系統用得好了,馬上全球開放。

系統給你用,你會更新數據,這些數據在我這,你也可以使用。

就像馬總特別歡迎大家去挖阿里的高管,因為他的理想是未來中國500個優秀企業家有300個來自阿里。

每挖一個都在傳承阿里文化,而且馬總每年會組織兩場離職會,親自講公司發生了什麼,你們在外面好不好,你們需要公司給什麼支持。

阿里有沒有不好的東西,太多了。但是為什麼出去的人沒有人會說這個組織不好,因為它培養了你的底層價值觀。我認為一個好的企業文化一定是塑造人,教你怎麼做人,這非常重要。


HR做到頂級,一定要堅守願景、使命、價值觀,然後才有戰略、指標、保障體系。

HR不就是做這些事嗎,怎麼讓員工氛圍更像創業,怎麼讓內部系統更加開放,怎麼把人浮於事的形式主義去掉,讓組織更加敏捷。

整個業務時代在變化時,99%的企業都會死掉,新業務不是員工百分之百做,我們一定是搭橋送過去一部分員工,一定有部分員工會被淘汰,然後進來新人。

四、我心目中的HR


什麼叫組織?

一個人以上就叫組織,可以是兩個人,可以是一個小隊伍,可以是一群人,可以是一個公司,可以是一個國家。

當你遇到瓶頸的時候,突破瓶頸最好的方式是拉大你的維度。


比如做HR,不理解招聘,就多學業務,做業務有瓶頸就學戰略,一個公司有瓶頸,就把它放到30年去看。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人跟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你知道的我不知道,或者我看到的你沒看到。

做商業永恆不變的追求是什麼?

阿里認為客戶第一是不變的,亞馬遜認為客戶第一是不變的,你一定能悟到跟客戶的關係。

HR是以一家企業內部視角去看發展,這叫組織,狹義的人力資源。

一個公司的頂層架構是三條腿:第一,業務戰略決定HR戰略,HR戰略決定了資本戰略。公司遇到瓶頸是因為這三條腿發展得不平衡。第二,HR自己要學著做顧問,對企業家有推動力,必須比他看得更高,這就是你的檢測系統,看看公司哪兒不對。第三,領導的使命:文化傳承,要做一套制度能保證業務落地,組織發展。員工、幹部如何發展,怎麼在強大的文化中生存,這是HR作為一把手的人力模型要做的事情。

為什麼我在混沌開課有50萬老闆看,因為名字叫《HR是CEO第一工程》。

老闆不參與能幹成嗎?絕對幹不成。

HR只是運營部門,在企業中老闆如果不認同,根本不可能推進;

如果老闆懂了,HR不懂,HR根本做不出來,在組織裡就落不了地。

所以我強制規定,一個CEO帶兩個HR聽,一個業務線,一個職能線。

什麼叫願景?就是你為什麼開這家公司。什麼叫使命?就是為什麼是你來幹這家公司。

現在每家優秀的企業你來乾和別人來幹不一樣,因為你有信仰。

大家不要認為信仰是愚民政策,我跟中歐肖知興教授聊天,他說中國辦企業最大的難點是如何在企業建文化。

這好比沙漠見綠洲,從南看到北,最南邊是華為,中間沿海地帶是阿里,北方那時是聯想,企業文化都不錯。

一家公司沒“腦”是不行的,腦是中樞神經。

接下來是兩條腿,靠腰部力量撐起來,一條腿叫業務戰略,一條腿叫經營計劃。

有人問願景已經是彼岸,跟這個有什麼區別呢?一般來說願景是遠景,規劃是十年。

業務戰略規劃是三年。商業計劃是一年經營計劃。

這些靠人落地,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組織結構設計,你真的明白每個崗位需要什麼人嗎,你真正值得牛人到這來嗎?讓牛人過來的難度絕對超過你們想象。

怎麼識人和用人?所有組織設計的根源,就是人性。人心會變,人性不變。


做組織架構設計的時候,一定鼓勵員工發揚善的一面,而讓惡的一面抑制。有優秀社會閱歷的人,不追求人心,要去看人性。

我對文化特別有感觸。文化是什麼?很多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條是不變的,文化一定是公司的行為準則導向,它鼓勵你做什麼,不鼓勵你做什麼。

舉個例子:

曾經有個帖子特別流行,把中國Top10公司的平均下班時間做了統計:華為平均下班時間是11點30,阿里平均下班時間是11點30,騰訊下班時間是11點。

大家很詫異,為什麼要加班,加班是剝奪人性。

這是你的考慮,我們從來沒有要求過員工一定要加班。

阿里員工為什麼自願加班?因為敬業,今日事今日畢。

一個飛速增長的企業事情能做得完嗎?這就是為什麼每家偉大的公司背後都有加班的味道。

我曾經測過高科技企業,8點下班的企業,80%一年之內死亡,如果傳統企業很早就下班,你會聞到腐朽的味道,沒有活力。



阿里留人只有一招,在這能學東西。所以未來一定是學習型組織,而不是執行力導向的,執行力在學習型組織下面。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如何跟最優秀的員工共事:達成共識,創造學習型氛圍,執行力。

天生就有的文化叫原生態文化,但也一定要有發展性文化,發展性文化更重要。

舉個例子,2006年阿里招了30個高管,2007年就留下了3個,後來發現公司原生性文化沒法支撐做一個全球化公司。

所以出了一個新的迭代文化,就是今天我們對高管的三條考核標準:

一是胸懷、眼光超越伯樂。追求大同大不同,一個更包容的組織,一定是不要的東西越少越好,原來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不符合都不是阿里人,現在只要一二三符合就可以,百花齊放。

但是快速創業公司需要的一定是生存文化,別的都不用。

快速成長型企業需要的是學習文化,而成熟型公司要的是變革性文化,萬變不離其宗的是生存文化。

文化如何傳承?傳幫帶,沒有別的好方法。

真正的招聘體系來自於三個維度:第一,企業發展階段,全球只有一本書,叫艾迪思企業生命週期。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人才。第二,搭班子的時候關注兩條,硬的東西是業務的匹配度,軟的東西就是文化DNA。第三,不同層級,合夥人、高管和管理層,招聘要求不一樣。


招聘合夥人首先是共同願景,無法改變,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

其次,能力互補。再次,信任。

任何一個空降高管,組織裡都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全部相信你。另一種,先不相信,你需要證明你是優秀的。

有人說這兩種方式殊途同歸,但人心是肉長的,這裡有一句話,叫用人要疑,疑人有用。

“疑”不是懷疑,(空降高管)新到組織,他對企業文化、業務不瞭解,所以得配個導師,不讓他摔死。

有瑕疵的人,沒有原則性錯誤的人要用,但是要縮小範圍地用,這是管理境界。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管理板塊初級、中層、高層的必修課,初級幹部最重要的工作:招人、開人;團隊建設;拿結果。

高管必須懂文化,會運用文化的力量做組織;必須會制定戰略和執行戰略;

必須知道組織能力就是HR的事,知道每一層人該怎麼培養。

只要你們把高管做的事情羅列出來,分析出能力模型、素質模型,你們都能夠把自己的學院做出來。

我認為一個好的訓練項目一定是這三個模塊:

1.植入心智模型。比如我跟HR講的時候,一定告訴HR學業務很重要;跟老闆講的時候,一定告訴老闆HR很重要。沒有心智模型不要進行任何訓練,無效。2.結構化模型。結構化學習是做培訓最核心的東西。3.課業訓練。要跟日本武士道精神一樣,訓練一件事情一定要有一萬個小時的訓練,並且要能學以致用。


阿里前政委張麗俊:騰訊、阿里、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HR?


政委就是員工和公司之間的橋樑,阿里政委的組織原則是“One+One+HR”,第一個One是員工的直線老闆,第二個One是他老闆的老闆,第三個是HR。

這個制度適用於每個層級,會避免公司裡絕大部分的冤假錯案和盲區,而且也很好輔導。

對員工的考核永遠分能力和人品。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