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枯木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秋思二首》

【唐】馬戴

其一

萬木秋霖後,

孤山夕照餘。

田園無歲計,

寒近憶樵漁。

其二

亭樹霜霰滿,

野塘鳧鳥多。

蕙蘭不可折,

楚老徒悲歌。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馬戴(799—869),字虞臣,曲陽(今江蘇東海西南)人,唐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一說江蘇省東海縣或陝西省華縣)人,晚唐著名詩人。武宗會昌進士,在太原李司空幕府中任掌書記,以直言獲罪,貶為龍陽尉;得赦回京,懿宗鹹通末,佐大同軍幕;鹹通七年(867年)擢國子太常博士,唐鹹通九年(869年)病卒於國子太常博士任上,終年約70歲。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馬戴早年困頓,屢試落第,困於場屋垂30年,客遊所至,南極瀟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隴,久滯長安及關中一帶,並隱居於華山,遨遊邊關;直至武宗會昌四年(844年)與項斯、趙嘏同榜登第,斯年已46歲。馬戴工詩屬文,尤以五律見長,深得五言律之三昧,其詩凝鍊秀朗,含思蘊藉,饒有韻致,無晚唐纖靡僻澀之習,為晚唐詩詞成就較高的詩人,宋嚴羽、明楊慎、清王士禎等,均推其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代表作有《灞上秋居》、《落日悵望》、《楚江懷古》、《送人遊蜀》等。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秋思二首》是馬戴的名作之一,以秋景入手,寓情於景,明朗清奇,率性純真,蘊藉深婉,秀朗自然,頗有古風之韻。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第一首,“萬木秋霖後,孤山夕照餘。”

,“秋霖”指秋日的淫雨;在淫雨霏霏,連日不開之後,夕陽晚輝從突兀的山後斜射過來,把我的影子拉長了。此句渲染秋天的寂寞和孤寂,讓人心生淒涼之意,本來秋雨霏霏,就讓人思緒萬千,愁結滿腹;陽光出來後,本來是光芒萬丈,可是詩人偏偏描述夕陽、孤山,《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又“窮民之一曰孤”,用孤山、夕陽,再加上孤單窮困的“我”,構成了一幅寂寥的圖畫。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田園無歲計,寒近憶樵漁。”,詩人自嘲說,秋天將去,然而自己並沒有很好的籌劃和儲備,寒冬臨近,才想起需要準備打柴和捕魚等生活必需品。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第一首詩,秋風瑟瑟,萬木蕭索,夕陽西照,頓生寂寥,再加上詩人不善田園耕作,以至於都沒有過冬的籌劃,看著寒冬到來,到時候只好進山砍柴和釣魚度日了。這首詩突出寂寥、落寞的畫面,然而在詩人心裡,不以為意,淳樸自然,率真灑脫,苦中作樂,大有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之意。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第二首,“亭樹霜霰滿,野塘鳧鳥多。”,“霰”(xiàn):雪粒,又稱雪丸或軟雹;“鳧”指水鴨。大意是:晚秋時分,早上起來,庭院樹木葉片上白霜一片,在田野水塘裡,有很多的野鴨水鳥啄食。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蕙蘭不可折,楚老徒悲歌。”,國人歷來以蘭、蕙譽君子,氣若蘭兮終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自芳”(《孔子家語》),常用“蕙心蘭質”比喻君子的志向高潔、忠貞不渝的高貴品質;“楚老”:引用的典故是關於漢朝著名忠臣龔勝的典故。《漢書·兩龔傳》載:王莽篡漢,龔勝恥事二姓,堅不應莽徵,絕食死,“有老父來吊,哭甚哀,既而曰:‘嗟虖!燻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趨而出,莫知其誰。”此老父隱居彭城,後因稱之“楚老”,列為八賢之一,常引為典。此句大意是:人活著就要像蘭蕙一樣,志向不改,品質高潔,要像龔勝一樣不事二姓,不改初衷,不阿諛奉承,攀援富貴。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第二首借用秋天的景象,其實是內心的鬱悶愁結和表明自己志向的宣言。晚唐藩鎮割據,各地叛亂加劇,唐王朝逐漸沒落,皇權形同虛設,詩人命運多舛,一生不得志,又因為直言得罪權貴,一直得不到重用,因此有感而發。首句用秋天的“霜、霰”、野池塘的“鳧、鳥”形容那些攀附權貴的蠅營狗苟的小人,充斥著朝廷,第二句用蘭蕙和龔勝來表明自己的心跡,那就是決不趨炎附勢,不改初心,像幽蘭一樣,堅貞不渝,獨善其身。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秋思二首》風格寂寥空曠,蘊藉深婉,透露出一股硬折不彎的堅貞之氣和灑脫豪邁之相,令人回味無窮,欽佩不已。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2018/10/13榆木齋


馬戴《秋思二首》詩詞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