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導語

不過233畝的面積,卻能實現單日遊客28萬人次,這樣的一個鄉村旅遊項目著實讓許多人震驚。在如今發展鄉村旅遊的風潮中,他們是如何做到獨樹一幟,創造出如此大的影響力的呢?


據統計,2016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這麼大的市場,你想不想來分一杯羹?

隨著國家對休閒農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力推,不少朋友都動起了做鄉村旅遊的心思。怎麼做,或許我們一起來看看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的成功經驗。

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簡稱“馬嵬驛”,景區佔地233畝,是一個集馬嵬古驛站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原生態餐飲、民俗文化體驗、休閒娛樂、生態觀光、環境保護於一體鄉村旅遊。

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他到底有多火?

2015年春節,遊客129萬;正月初三單日遊客28萬,達單日接待量最高峰,創省內旅遊景區最大接待量;五一,遊客27.5萬人次;十一黃金週遊客113.9萬。

2016年元旦,遊客35.7萬;春節初一至初六,遊客103萬人次;五一,遊客37.1萬人次。


他為什麼這麼火

從幾個維度來看一下

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現代版的“清明上河景觀”

| 維度一“文化” |

道教文化、悽美愛情、建鎮傳說、絲綢驛站

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鄉村旅遊是休閒農業其中的一種類型,無論是哪種類型,都要有自己的“文化”或“情懷”在裡面。馬嵬驛是馬嵬歷史、社會、文化特徵的集中體現,也是關中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精闢部分,建設以“古驛站文化”為主,融合“農耕農俗文化”,外加4個歷史背景

1、黃山宮道教文化

2、楊貴妃與唐明皇悽美愛情故事

3、用泥塑的形式敘述馬嵬源自東晉名將馬嵬築城建鎮的傳說

4、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第一個驛站


總結:鄉村旅遊“歷史文化”必不可少

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楊貴妃墓


| 維度二“美食” |

地地道道的小吃


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然而人們對美食,更是有難以抑制的誘惑。馬嵬驛的小吃,不僅價格便宜,味道純正,而且種類繁多。在這裡有年利潤300萬元的粉湯羊血、有單日營業額高達29萬元的酸奶鋪,從街頭到街尾,全是各種特色小吃,滿足了人們對美食的追求。記得曾經有人說“一個女人如果抓住了男人的胃,就抓住了他的心”,同理“馬嵬驛抓住了遊客的胃,從而抓住了遊客的心”。很多人去馬嵬驛,為的就是吃心目中難以割捨的小吃。

總結:同理,一個園區完全可以用美食做誘餌,來釣取遊客這群大魚。

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馬嵬驛--地道純正的小吃


| 維度三“管理” |

精細化霸道管理,保證品質


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實時培訓安全第一:“安全”是馬嵬驛重中之重的工作,商會定期通過培訓、演練,增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全應急工作小組,對反恐防暴,消防,食品安全,緊急疏散,防踩踏等工作預案,專人負責,確保萬無一失。前段時間還進行了防汛和防自然災害的實地演練,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馬嵬驛做的真到位。

入駐商戶末位淘汰:馬嵬驛對經營商戶每年實行末位淘汰,清退經營管理跟不上的商戶,整合沒有活力的商鋪,商戶從原來的130多家縮減到100家以內。

統一食材確保品質:景區經營戶一律不得外帶食材進入,也不能外帶加工好的食品進行銷售,必須使用景區統一供應的原材料。周邊的農村為景區指定蔬菜基地,為景區提供無公害蔬菜。

環境衛生制定標準:馬嵬驛對商戶運營管理細節上把控極為嚴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與餐飲有關店員一律戴口罩;食物外形、餐飲人員指甲服裝都有具體標準…如果達不到要求,輕則處罰,重則停業整頓。

各負其職共同監督:在經營戶中選出成員組成商會,商會有一名會長、16名副會長,其他都是會員。商會職責有兩項:其一負責統一採購原材料,再按照原價賣給經營戶;其二負責對經營戶進行管理,監督景區規章制度的落實。每個經營者既是經營者又是管理者,互相監督,共同維護,實現高度自治。

總結:無論是什麼樣的園區,管理到位,才能長久。

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消防演習


| 維度四“品牌” |

“馬嵬驛+”


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驚訝:遊客免門票、經營戶免租金、政府也沒有扶持資金

不禁問道:馬嵬驛是靠什麼盈利呢?

原來:盈利寶典“馬嵬驛+”品牌輸出

馬嵬驛一直堅定走品牌路線,註冊“馬嵬驛+”品牌,無論是手提袋、還是小吃都掛有“馬嵬驛”的標誌,同時保證品質。

總結:好的品牌才是生存的王道

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酒和燈籠上都有商標


| 維度五“農民” |

帶動農民共同致富


佔地233畝,單日遊客高達28萬,這個鄉村旅遊項目憑什麼這麼火?


馬嵬驛運營後,吸納周邊勞動力1000餘人,月平均工資從900元到2600多元,最高工資達到8000元左右,間接帶動4000餘人就業,帶動周邊為園區做配套種植、養殖,解決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使老有所依、幼有所養、地不撂荒。

總結:如果您做鄉村旅遊,一定不要忘記和百姓共同致富,只有他們才是當地最大的特色。

從馬嵬驛的成功經驗來看,做好鄉建項目,最重要的是從市場的需求出發,完善吃住行相關的基礎設施,同時要保留自己的特色,傳播當地文化,將一二三產相結合,共同發展,畢竟,一個有內涵的項目才是有活力的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