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編制可持續發展規劃 自曝存在五大問題

棗莊編制可持續發展規劃 自曝存在五大問題

大眾網棗莊11月14日訊(記者 孟令洋)11月12日,棗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向外公示了《山東省棗莊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8—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在《規劃》中,棗莊市政府明確點明可持續發展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新動能供給不足等五大問題。

知恥而後勇,知不足而奮進。面對各地千帆競發的發展勁頭,棗莊市政府清晰地指出了棗莊目前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新動能供給不足、城鄉發展不均衡、運河經濟文化生態融合不夠、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並作了詳細的分析。

“2017年,棗莊服務業佔比僅為41.4%。在工業內部的34個行業大類中,傳統行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比近70%。新興產業經濟規模偏小,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24.9%,低於全省平均值10個百分點。”這組數據充分說明棗莊產業結構不合理。棗莊建市以來,依託資源優勢發展,形成了以煤炭、水泥“一黑一灰”為特色的傳統產業結構。目前,棗莊仍處於“二三一”格局,煤炭和水泥等資源型和傳統老工業企業佔據主導地位,仍未擺脫對舊動能的依賴。

作為老工業基地,棗莊為我國發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但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棗莊新舊動能轉換任務十分艱鉅,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質量與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重點領域改革難度加大,民營企業活力不足,要素市場發育仍不充分,市場配置資源的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政府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規劃》中,棗莊市政府明確的指出,城鄉發展不均衡。目前,棗莊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度不夠,農業新經濟發展不夠充分,規模小、佔比低,科技創新對農業發展貢獻亟待提高。同時,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收入水平差距依然較大,仍存在“上學遠、看病難、病致貧”問題。村莊道路交通、環保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仍存較大缺口,農村居民在享受交通、網絡、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資源方面還很不均衡。

長期以來,棗莊對運河其承載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挖掘不夠,與當代經濟發展融合不深入不充分,各類文化生態資源活化利用形式和途徑較為單一,部分優質資源長期閒置。運河岸線生態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近年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水質狀況不佳,運河水域航道、港口和其它交通設施對運河經濟文化區域建設的支撐作用仍待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等經濟高地的融通效應不顯著,運河經濟文化的融合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此外,棗莊還存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目前,棗莊市內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平臺較少,研發創新投入不足,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僅佔GDP總量的1.7%,低於全省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產學研協同創新基礎薄弱、模式相對單一,重大科技成果落地承載力弱、轉化率低。企業自主創新不足、能力亟待提高,龍頭骨幹企業數量少、實力弱,尚未形成有效的帶動效應,創新驅動的引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