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雄: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正逢其時

杜志雄: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逢其时

貧困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性。精準扶貧的關鍵措施在於培育主導產業,沒有產業支撐的脫貧只能脫於一時而難以持續。產業振興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方面,沒有鄉村產業的振興,產業興旺這個鄉村振興的首要目標不可能實現。可以這樣說,產業振興、產業興旺既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要支撐,更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因此,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點區域,同時也是鄉村振興大有可為的貴州,省委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可謂正逢其時、正當其地。

圍繞資源優勢選產業

產業選擇是實現農村產業革命和產業振興的前提和基礎。但也並不是什麼產業都適合農村,什麼樣的鄉村都能發展好產業。農村產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圍繞資源優勢選好產業。

貴州是山多地少、集中連片耕地更為缺乏的區域,土層薄、人均少,望天田、望天土遍佈,這是貴州農村極貧地區面臨的共性問題。這種土地資源稟賦決定了貴州不具備發展大規模種植業的立地條件。但得天獨厚的山地、氣候和優良環境條件具有發展林產品、果產品、蔬菜等園藝產品、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的優勢,這類農業產業應該成為農村產業革命的首選。同時農產品生產要在轉變生產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擴大產品集群規模、培育市場品牌、完善冷鏈物流、廣拓市場空間上下功夫。

貴州也是一個少數民族集中居住的省份,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不同民族的建築、食品、風俗等多元特色文化。這些多元文化因素可以變成鄉村產業發展當中與農業融合的要素,適應城市居民去鄉村品嚐新鮮農產品、享受清新空氣和鄉村寧靜、追尋特色鄉村景觀、探秘差異化鄉村文化等心態,大力發展以農產品為核心、農業與旅遊相結合的農家樂、鄉村旅遊、鄉村休閒和鄉村養老等融合性產業。對農業融合型產業發展而言,人氣是最大的生產力!這類產業發展的關鍵是要通過差異化融合型產品組合減少同質化競爭、通過交通設施特別是鄉村交通設施的完善提高通達性、通過跨區域市場開拓積聚人氣、通過服務質量的強化吸引回頭客和引來更多的遊客。

貴州還是一個地貌特徵獨特、生態環境優良的區域。大量的鄉村產品、文化、建築等產業發展的要素都處於優美的生態環境之中。優美的環境使這裡的鄉村更美麗、還使這裡的產品更優質、更有機。環境因素對於鄉村產業振興的價值在於可變環境優勢為產品和服務質量優勢,通過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提升、環境品質條件的宣介實現產品和服務的環境溢價,使貴州的農產品得到更多的市場認可,更加有助於貴州的美麗環境和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轉變和遷躍,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通過深化改革助發展

鄉村產業革命和產業振興需要深化農村改革來培育發展動能、優化發展環境。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是貴州農民和基層幹部共同創造的農村改革的新經驗。這一改革的核心是把廣泛存在於鄉村的產業發展的土地和人力資源、各種來源渠道的資金和閒置或低效利用的資產集中起來,形成鄉村產業發展和振興的合力,它在促進區域優勢整合、特色產業開發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扶貧攻堅和農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也為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探索了一條有效路徑。這項改革需要繼續深化,並與其他領域的改革配套,共同驅動貴州鄉村產業革命。

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產業發展之本。無論是農林業發展,還是農業融合性產業發展,土地利用制度都是基礎性的條件。要繼續在農地確權頒證、三權分置改革基礎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土地流轉,形成土地適度經營新格局;繼續深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改革、農村居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為農村融合性產業提供充分的土地資源保障,更為城市人才資金助推鄉村產業革命提供土地保障。

打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渠道,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機制。產業發展和振興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等多種要素的整合,更需要具有敏銳市場分析和判斷能力的智慧,同時還要有發展產業與發展好產業的意志力。這些僅有鄉村自身的資源和要素是遠遠不夠的。要通過城鄉融合發展機制的改革,充分吸引和調動城市的外源資源,通過外源和本土鄉村產業發展和振興的要素順暢流動和有效整合來完成產業革命的目標。應該說,“三變”改革、農村土地利用制度的改革也有助於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創造了條件。

深化農村財政投入機制改革為農村產業革命提供引導資金、創造基礎設施等產業發展的先導條件。政府農村財政投入,特別是用於支持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財政投入重點要向為產業發展創造先導條件的用途上,重點用於提高鄉村交通、信息基礎設施的通達性項目上。同時應避免有限財政資源利用撒胡椒麵、搞平均分配,可以根據鄉村產業選擇和發展的實際情況和資金需求,依次投入,不求每一次投入的面面俱到。要以績效預算改革為契機,增強財政投入對推動農村產業革命的有效性。

抓住關鍵環節優發展

要培育好農村產業革命的帶頭人,著力培育新型產業經營主體。要通過優化培訓機制,強化這些產業革命主體的企業家素質的提升,要完善創新創業環境,引導其更好地帶動產業價值鏈升級和區域優勢特色產業供給質量的提升。同時,要加強農民培訓,增強農民參與產業開發和創業就業的能力,並使其不斷向農村產業革命的主題和帶頭人轉化。這也是發展的效益更多為當地人所享有、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變得更加可能。

強化市場營銷網絡和品牌服務。貴州有好的產品,但由於距離主流消費和服務市場較遠,優質產品和服務“遠在深山人未識”的局面並未根本改變,隨著高鐵、機場等交通設施的改善,特別是大數據發展先行地位的形成,這種格局有了打破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強化傳統和現代市場營銷網絡和供應鏈建設、培育做精品牌應成為促進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的關鍵環節。

加強產業發展的要素及其產權流轉平臺建設,促進資源和要素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產業之間的大範圍流動。可以說資源和要素流轉的範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價值的大小,更決定了其服務的產業的拓展能力。要在加強平臺建設的同時,完善平臺的運作範圍和機制,放大資源和要素在產業發展上的時空效能,促進農村產業革命。

加強鄉村產業發展的領導和統籌。鄉村產業發展,無論是農業還是農業融合型產業容易產生同質化現象。以縣域為單位,加強對鄉村產業發展的領導和統籌,做好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之始就注意避免同質化競爭是非常必要的。

杜志雄: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逢其时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鄉村發現轉自:貴州日報 2018年11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