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發生多起因不文明養犬而引發的衝突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熱議。記者在浙江、江蘇、江西等地調查後發現,遛犬不S拴繩、養犬不登記等現象較為普遍,也存在著執法力量不足、文明養犬意識薄弱等問題。
“犬患”日增:危害民眾身心、社會和諧
日前,在杭州餘杭區發生一起因遛狗引起的狗主人打人事件,曝光後激起網友的強烈指責。此類衝突事件近來已經發生多起。
光就今年,6月中旬,南京江寧童先生2歲兒子被狗咬傷、與狗主人交涉未果後,怒而將狗摔死,遭到網絡暴力和生命威脅;9月上旬,杭州一名孕婦在外散步時被未牽繩的狗驚嚇,衝突中致先兆早產;10月上旬,寧波發生“男子因狗吠刺殺鄰居”的悲劇……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報告狂犬病發病516例,死亡502例。狂犬病與艾滋病、肺結核、病毒性肝炎等,位居死亡人數較多的傳染病種前列。
南昌市百花洲街道小金臺社區居委會主任唐惠萍告訴記者:“社區居民因養狗造成的環境問題、噪音問題及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等問題,不僅增加了社區環衛工人的工作量,更成了鄰里間關係不融洽的導火索。”
不拴繩、“黑戶”:“隱患”變公害
寧波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中心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10月至今年10月,該平臺共收到有關養狗產生分歧、糾紛的投訴約938起。杭州城管方面表示,截至目前,今年杭州市城管執法部門處理涉犬案件8066起,其中不文明養犬行為399起。
南京市公安局治安中隊中隊長鬍天樂告訴記者,近年來,南京每年接到的涉犬警情有1萬多起,“狗在車輪上便溺、狗咬狗、狗咬人等是日常處理的最多的情況,也有不少是市民摸狗、逗狗過程中產生的意外傷害。”
記者調查瞭解到,一些犬主缺乏文明養犬意識,對相關的養犬管理規定視而不見。雖然南京規定了遛狗必須拴繩,否則將受到20—200元罰款甚至沒收犬隻的處罰,但據胡天樂介紹,平時執法巡邏發現遛狗不拴繩的現象仍然普遍。
一些市民表示擔憂,不拴繩的狗成了城市裡的“定時炸彈”。南昌市民謝雪珍想起曾被狗追趕的經歷,仍心有餘悸。“那天騎著電動車,突然就衝出一隻狗,一路追趕我,嚇得我腿腳發軟,差點翻車。”
“遛狗不拴繩,等於‘狗遛狗’。”家住杭州景芳五區的孫大姐無奈地表示,那些遛狗不拴繩、引發衝突後甚至理直氣壯打人的無良犬主,是在給所有的愛狗人士抹黑。“不拴繩的話,狗狗可能會不小心嚇到或咬到別人,也可能不小心被路上的車撞了,責任是誰的?”
不少地方辦理犬證比例較低。杭州某大型寵物店負責人蘆亮表示,光顧其寵物店的10個顧客裡,辦過狗證的大概一成都不到,寵物們大多屬於“黑戶”。
“升級”執法:約束不文明養犬
文明養犬意識不強、規則意識淡薄的背後,反映的是一些相關部門管理不到位、執法不嚴格,約束不足,違法養犬成本低。記者從中部某省養犬管理部門瞭解到,目前一些地市尚未有具體的養犬管理條例,相關管理部門在權責劃分方面也比較模糊。
“不文明養犬行為總量多、隨機性大,單靠行政機關管理‘勢單力薄’。”胡天樂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整個南京市註冊的犬隻數量有14萬隻左右,但專職負責犬類管理的民警只有百餘人。
北京德和衡(杭州)律師事務所主任程學林說,不能因為相關職責不清晰,在執法上“和稀泥”或推諉。“有必要把執法明確歸口到具體部門,如果接到市民投訴,執法部門應該迅速、公正、嚴格地執法。”
他認為,拉網式、運動式執法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城管、公安、衛生防疫等部門有必要定期聯合整治,嚴格打擊、常態化治理不文明養犬行為。
江蘇朗華律師事務所律師蔡昶昶建議,可以通過養犬相關的行業協會加強管理和宣傳,並選擇基層單位居委會、小區、物業作為牽頭部門,在基層單位起草“業主養犬公約”,共同抵制不文明養犬行為。
“養犬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小區內居民可以在哪些範圍、哪些時間段進行遛犬活動,這些細緻的東西就需要基層組織來協調、協商,以此形成區域共識,對不文明養犬起到約束作用。”蔡昶昶說。
記者許舜達、劉宇軒、林浩
閱讀更多 新華社客戶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