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白雪石 灕江一曲千峰秀

美麗的灕江風景吸引了歷史上眾多的藝術家前往寫生創作,今天我們看看李可染、徐悲鴻、吳冠中、白雪石四位名家筆下的灕江山水,他們在相同的地點,通過不同的手法,為我們展示了灕江山水不同的嫵媚。

一、李可染的灕江山水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李可染《清漓勝境圖》1977年作

1959年,李可染的寫生作品主要以桂林為題材,共二十餘幅,畫家本人的創作在此後也進入“採一煉十”的階段,開始對寫生作品提煉加工。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李可染《灕江勝境圖》

可染先生在題識中說,這幅畫的構圖是運用傳統“以大觀小法”,也就是消減遠近透視大小差別,人為地擴展境界,將灕江山水的奇秀蘊籍,不同角度山勢的深遠高遠,用藝術家的“心遊”共冶一爐。所謂“人在灕江邊上,終不得見此景也。”藝術家以無限的自由描繪的不是眼中之景,而是心中之境。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李可染《灕江紀遊》1963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李可染《陽朔一景》1963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李可染《灕江勝景》1964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李可染《灕江雨中泛舟圖》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李可染《清漓帆影圖》1979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李可染《灕江邊上》1979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李可染《煙江夕照圖》1987年作

二、徐悲鴻的灕江山水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徐悲鴻桂林陽朔故居

1935年,由於戰亂,徐悲鴻避居廣西,想定居下來,李宗仁將軍得知後,便買下一座灕江邊的房子。從此徐悲鴻與美麗的灕江結下不解之緣。他曾把灕江作為安身立命之所,在此創作了許許多多的精品力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徐悲鴻夫人廖靜文題寫的故居牌匾

徐悲鴻在《南遊雜感》中寫道:“世間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陽朔乎!江水盈盈之,照人如鏡,縈迴繚繞,平流細瀉,有同吐絲。山光盪漾,明媚如畫,

真乃人間仙鏡也!”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徐悲鴻 灕江春雨圖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徐悲鴻 麗江兩岸圖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徐悲鴻 灕江山水 1937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徐悲鴻 灕江山水 布面 油彩 1936年作

三、吳冠中的灕江山水

吳冠中 桂林象鼻山

灕江是吳冠中創作中多次表現的題材,他創作的灕江風景,淡雅清新,優美婉約,寫實的手法中穿插著寫意的筆意,具有濃郁的東方情調和中國式審美意韻,常常觸動和溫潤著觀者的內心和情感。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灕江新篁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灕江竹林人家 1976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灕江兩岸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灕江秀色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桂林的山莊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灕江 木板油畫 1976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灕江山水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灕江風景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灕江岸 油畫 1980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桂林山村 油畫 1972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桂林山居 布面油彩 1978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桂林景色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桂林農家 油畫 1985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桂林 布面油畫 1991年作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吳冠中 桂林人家 布面油畫 1995年作

四、白雪石的灕江山水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白雪石 灕江一曲千峰秀

白雪石是當代著名的山水畫大家,尤以桂林為題材創作的青綠山水畫最能體現和代表他的繪畫風格。白雪石的作品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白派山水甲桂林”的美譽。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白雪石 桂林山水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白雪石 桂林山水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白雪石 雨後灕江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白雪石 灕江漁家


國畫名家畫裡的灕江 美不勝收


白雪石 灕江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