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是由什麼構成的?什麼形狀?有多大?怎樣運動的?速度有多快?

袁燦倫


答:當前理論下,電子已經是最基本的粒子之一,不存在內部結構,本身是點狀的。經典物理模型為:球形,直徑大概10^-15米數量級,一般繞著原子核運動,氫原子中基態電子的繞核速度大約是1/137倍光速。


在量子電動力學中,電子是基本粒子之一,而且量子電動力學要求電子不存在內部結構,不然處理電子中電荷的問題時,會得到發散的結果。

目前關於電子的繞核模型,以電子雲模型最為合理;因為不確定性原理,電子不存在固定的軌道,甚至電子本身也沒有確定的邊界,只是以概率波的形式,瀰漫在原子核周圍,當我們測量電子時,概率波就會坍縮到具體的位置。


只有在經典物理中,我們才討論電子的具體大小和速度,此時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而且各種能級對應軌道下的運行速度是不一樣的;比如氫原子,電子處於基態時,電子的繞核速度大約是1/137倍光速。

雖然在量子力學中,我們無法談論電子的結構,但是一些未被實驗驗證的前沿理論,比如超弦理論,就認為電子由更基本的“弦”組成,弦以不同的形式振動,就得到了不同的基本粒子。

只不過“弦”的尺度太小,大約在10^-34米級別,以目前的技術條件,根本無法探知“弦”的存在,所以超弦理論只是一種假說,而且非常被物理學家看好。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電子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自旋徑落,它是產生一切力的根源,所以關於力的一切理論解釋不了的不能統一的都可在自旋徑落的動態平衡原理下找到答案,造成原因依然是對立耦合群體組成的無內外耦合體線速差,電子這種功能觀測有難度,但它與人們生活中看到的水中漩渦漩頭風龍捲風颱風木星六方風暴等等自然現象工作機制是相同的。(本文原創,個人研究結論供參考)


宇宙譜



彭曉韜


電子可通過磁刮和摩擦而產生在金屬導線作功應用,那是應在正負極導通才有作功的效應。否則正負兩極一碰發生線路點燃熔化,多麼危險!磁刮和摩擦面積越大電流互感金屬線隨之而大,圈數越多電壓增加。這是在正常溫度中的應用。但在超低溫條件中正負極可導通正負兩極共存,成為超導性電㘯,排斥外來電性和磁性。

電子看不見摸不著,但在導體上威力無窮,萬物都不能離開它,這樣的物質實是至高無上的。是一切生物界的上帝,無可形容!


陳昌海12


電子是由三個亞夸克構成的輕子,在原子中的運動速度也就四千公里以下,其半徑0.049費米。粒子的質量是引力約束的能量,斥力提供的空間。根據實驗數據質子的引力起力點0.6費米,則可以計算出電子半徑。


森123166123


把電子分裂,宇宙粒子的所有成分,電子裡面都包含著。並且,電子在每一層天體的標準,都有不同。空間層次決定物質比重和純度,亮度。


用戶1031067435662


圓形,做核磁震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