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不聽勸,我該怎麼辦?

當朋友不聽勸,我該怎麼辦?

有一位來訪者告訴我這樣一個有趣的話題:為什麼我每次勸慰別人,都是以失敗告終呢?她說:“我是一個很熱情的女生,我非常關注身邊的親人和朋友,他們一旦有事,我肯定是第一時間趕到的。上次我有一位好朋友,因為男朋友劈腿,她們分手了,所以很傷心。我就主動跑過去勸她。我那個朋友還是比較優秀的一個女生,在公司大小還是一個行政主管呢,天天回家後以淚洗面,茶飯不思,也不好好睡覺。我就勸她,那個渣男,有什麼好留戀的!戀愛二年,多次劈腿,這樣的男人,和他在一起,會有幸福嗎?肯定是沒有前途的!現在戀愛階段都有其它女人,那以後肯定會婚內出軌!這個道理很明白啊,所以不要傷心了,趕緊面對新生活吧。可是我那個朋友卻死活不聽我勸,還說我煩,哎,我真是傷心極了。”

韓寒的電影曾經告訴我們這樣一句大白話:我們曾經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其實隱含在深處的意思是:道理不重要,方式很重要!

正如成長與我們如影隨行一樣,傷痛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失戀、背叛、跌倒、挫敗、遺憾、災難……而如何面對傷痛,在這個知識無限充沛的環境裡,微信朋友圈,知乎、博客、百度上,我們隨便動動手指,都會明白正確的道理是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但為什麼在我們的朋友遭遇這些事情,需要安慰的時候,我們的話語,卻對他毫無作用呢?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夠讓對方平靜心情,繼續前進呢?

解析一下,一個問題的產生,往往有三個要素:動機、情緒、事件。簡單來說,動機是當事人沒有被滿足的需求,而無法實現的慾望就演變成了事件和情緒。

所以,正確的處理方式是:我們需要看穿事件,看到他未被滿足的動機和情緒,疏導附著在事件上的情緒,發現情緒背後的動機,而無須對事件作反應和處理。我們需要讓當事人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儘快脫離負性情緒,正視自己的動機,對事件採取適合的處理方式,這才是正解。

按照外顯順序,能夠優先在我們面前呈現的,往往是情緒。因為情緒失控,它掩蓋了動機和事件,這就是為什麼當事人確實明白道理,卻無法按照道理去做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安撫情緒,這一步就顯得格外重要。

中國人喜歡勸架,有的人勸得和風悅色,皆大歡喜;有的人卻勸得焦頭爛額,左右為難。究其原因,還是忽視了情緒的處理。

當朋友不聽勸,我該怎麼辦?

因此,正確的勸慰方式和順序應該是:安撫情緒,識別動機,處理事件。

第一步,安撫情緒。如何安撫,就是學會傾聽,帶著真誠,帶著支持和肯定,更重要的是帶著同理心去傾聽,無論對方說的是如此的沒有節操,如此的不合情理,沒關係,讓他說,讓他一次說個夠。兩隻耳朵隨時奉上,一張嘴唇儘量閉上。回覆的方式只需要簡單的幾個語助詞:嗯,啊,是的,你說得對。同時,學會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充分感受他在目前所處情境下的應激反應。其目的就是讓他的負性情緒得到充分的釋放,千萬不要有責罵和埋怨。同時,讓他知道在自己如此糟糕的情境之下,還有一個人懂自己,愛自己,站在自己身邊,甚至還在努力保護著自己。你需要做到的,就是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完全的接納和包容,理解和支持。

第二步,識別動機。在情緒平復的情況下,當事人往往會逐漸恢復理智狀態,而把感性的那個自我隱藏。這個時候就需要判斷力,決策力來介入了。作為朋友,你的道理,他將會更加清楚明白的理解和認同。這個階段,屬於事件疏理階段,一層一層真相將被逐漸揭開,所以這個過程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可能也會偶爾夾雜著情緒的不穩定,事件的不接納,但這個階段已經不屬於失控狀態了。因此,深層分析,判斷真相,灌雞湯,加油助跑。

第三步,處理事件。到了這個階段,大致方向已經確定了,只是落實而已。所以,給到一些現實的操作方式,合理的處理方法給他,包括步驟和方向等。當然,其中也會有偶爾的糾結情緒,但事實上卻已經無法干擾到你們了。

綜上所述,如果朋友不聽勸,關鍵點不在於朋友,而在於你有沒有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去進行處理。我們需要相信,每個人都有自我成長、自我癒合的能力。因此,事件不重要,情緒處理才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