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大為夫婦的幻樂之作為什麼是一碗普通的麵條?

佟大為夫婦的幻樂之作為什麼是一碗普通的麵條?

昨晚看《幻樂之城》這個節目,最後一組選手佟大為、關悅夫婦的演出,內容不外乎關於俗世的婚姻,從一段美好的愛情到俗套的婚姻模式。男人為創造美好生活而工作加班,女人痴痴的在家等待,但因為失去老公的陪伴而發生爭吵。故事中,串連並聯結彼此情感的,僅僅是一碗麵。而最終打動我的,是最後一幕,佟大為在病床上含著淚對關悅說:我就想吃你做的面。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說過,美食裡面蘊藏著文化,但我想說,美食裡面更蘊含著深情。這讓我想到了我曾經的一位來訪者:人到中年的芳遠。

芳遠是一位9歲男孩的媽媽,同時也是一位全職太太,結婚十多年了,常常因為老公的沉默而煩惱。“他其實挺帥的,否則我也不會對他一見鍾情。”芳遠回應道,電話裡,我一樣能夠感受得到她曾經的甜蜜與愛意。而這一切,又是如何把這個直爽的女生折磨成了一個焦慮不安的婦人了呢?

關於男人的沉默,迴避,不愛說話,可能是很多女生,尤其是婚後女性的煩惱。她們常常會反映,我老公追求我的時候,很會哄我的,天天陪著我說話兒,聊天,甚至還願意陪著我逛街,一整天都不嫌累。可是為什麼等到我們一結婚,連娃還沒生,他就開始對我一百個不情願,一萬個嫌棄了呢?他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變得這麼快?是不是男人都這樣兒,一旦把女人追到手了,就開始變了呢?

面對這些疑惑,我們可能要從男女不同的溝通方式上來說起。女人是聽覺動物,而男人是視覺動物,從物種的生理本能上,就決定了兩者的在溝通上的差異。女人喜歡聽甜言蜜語,而往往放棄了擺在眼前的事實;男人喜歡看美女佳人,卻常常把心放在肚子裡,用行為代替了說話。因此,前來諮詢的男女們,往往糾結於這樣一個事實:他不愛我了,因為我生氣的時候,他從來都不哄我。但男生卻一臉驚奇:我不愛你?那我天天開車那麼遠,接送你上下班?

溝通有很多種方式,但對於男人來說,沉默可能是他們覺得更有效的一種表達。往好的方向考慮,它代表的是大度,包容,隱忍;往自我保護的方向去考慮,它又可能是一種隱性的反抗,讓人無法拒絕和改變。在很多中國式的婚姻中,如果家裡有一位喜歡嘮叨的太太,那麼沉默的老公就是一種標配。

但是,在芳遠的案例中,我們發現,她老公的沉默不僅僅歸於此,更在於他小時候的撫養經歷。父親是海員,常年不在家,媽媽身患抑鬱症,家裡沒有太多可以與他正常交流的親人。在樣的原生家庭中成長起來的男生,自小便缺乏了母親穩定、溫柔而細緻的照顧,他經歷了兒童早期母愛剝奪導致的情感創傷。因此在這樣一段母嬰關係中,他沒有形成安全的依戀模式。也就是說,芳遠的老公,根據她的描述,我們更可能傾向於判斷他是迴避型男人。

佟大為夫婦的幻樂之作為什麼是一碗普通的麵條?

這樣的男人,最大的特徵是喜歡個人空間和自由獨立。他們往往沉浸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工作當中,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而不願意被人打擾,無論是太太,還是孩子。他們不喜歡被人約束,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渴望親密關係。從內心中,他們也希望被人關懷,與人相愛。但是太過於親密的關係,會讓他們感到束縛,感到從未有過的陌生距離。因為我們與異性的相處,尤其是我們所謂的愛情關係,它是有輪迴機制的,它實質上就是我們童年與父母和重要他人關係的重現。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芳遠的老公自小的時候,在他父母身上,是沒有學習到如何與異性正常相處的模式的。因此,他只有沉默,只有要求他的太太少說話,不要打擾他。

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精神分析客體關係的角度上來看的話,芳遠這個女人,對於她老公而言,她是一個新的客體,他需要用一種新的客體的方式與芳遠打交道,這會引發他的焦慮:芳遠是新鮮的客體,而他對新鮮不感興趣,他只願意用和爸爸媽媽打交道的方式來對待她,防禦新的東西可能導致的我們的焦慮或恐懼,所以,他只有選擇了沉默。

芳遠說,老公在初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因為現實需要,他離開了父母,來到了奶奶身邊,與她一起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煮麵條,而他尤其喜歡自己煮的麵條,芳遠和兒子也很喜歡吃。常常在一家三口吃他煮的麵條的時候,老公會感嘆很幸福!諮詢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竟然有想哭的感覺(作為一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我知道我可能被代入了。)但是,雖然是從第三方口中說出來的話語,一樣打動了我敏感的心。僅僅是一碗麵條,讓我相信,這個男人心裡是有多渴望幸福的味道啊!而這樣的舉動,僅僅是煮一次麵條,便有可能讓這個男人的心變得柔軟。因為他需要重溫,在他渴望被關懷,被照顧的時候,有一位可以讓他感覺到安全的親人,一個穩定的客體關係—-奶奶在身邊,對他不離不棄。

在明白了老公曾經的童年經歷之後,後續的諮詢方向就變得比較清晰了。正所謂:他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他什麼。在維護老公的自尊和獨立性的基礎上,滿足他在情感和生活上的依賴需求,努力使自己成為他安全、穩定的客體,讓他在這樣一段關係中修復、成長,這可能才是芳遠愛他的最好的方式吧。

都說中國人的情感模式是找媽,但如果小時候我們的母親或者直接照顧者不夠好,我們是不是就從此再無復原的可能了呢?根據科學研究發現,成年以後的經歷可以彌補兒童早期的困難。也就說,我們是可以通過新的戀情,新的婚姻,重新建立起安全穩定的關係,促成一個新的相處模式,修復曾經的創傷的。只不過,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點點時間和耐心,還需要有一個好的客體形象來幫助完成。

佟大為夫婦的幻樂之作為什麼是一碗普通的麵條?

想起以前的一部老電影,邦德007系列的電影《幽靈黨》,當看到美女心理醫生瑪德琳詢問詹姆斯·邦德的出生背景時,才知道他是從小在蘇格蘭長大的孤兒,天幕莊園承載著他童年的記憶。在這個長達24部的系列電影中,風情萬種的邦女郎換了一個又一個,卻都在他一次次瀟灑轉身後成為他人生的驚豔背景。

影片中,作為一名殺手的女兒,瑪德琳比絕大多數女人更瞭解邦德。第一次在診所相見時,她就問他:“你覺得這樣的生活真是你想要的嗎?追殺,被追殺,活在暗處,形影相弔。”這短短几句話,感同深受,把邦德多年來在內心一個人默默承受的壓力和苦痛一一道盡。因此,在這部影片的結尾,在上司和瑪德琳之間,在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轉目中,邦德終於以一個確定的姿態奔向了瑪德琳,與之牽手。這樣的結局,倒也不出意外,甚至讓我有些安慰:這個迴避型大男生,終於拋卻了所有的恩怨情仇,選擇了一個安全可靠的新客體,未嘗不是一件值得為他高興的事情,你們說對嗎?

聯想到芳遠的老公,我甚至會想:如果邦德也會給瑪德琳煮麵條,那一瞬間,他們一起品嚐的,是不是應該和芳遠的老公感覺到的一樣,滿滿的,都是幸福的味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