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蘇格拉底的“洞穴”理論嗎,恰恰比喻了宇宙的巨大未知

關於天體物理學研究成果汗牛充棟,可我們真的很瞭解宇宙了嗎?

當然沒有。

如果登堂入室算是瞭解,那我們人類實際上還在大門口徘徊。

比如,暗物質和暗能量。

你知道蘇格拉底的“洞穴”理論嗎,恰恰比喻了宇宙的巨大未知

天文學家茲威基和魯賓先後發現,有些星系中行星的運動速度快得不合常理,而星系中又沒有那麼多引力支持。

這就好比,你發現鄰居不怎麼出門,每次出門卻只買了一點點食物,唯一解釋是他家裡有其他食物。

由此,科學家發現,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我們觀測不到的暗物質。

暗物質既不是黑洞,也不是氣體雲,更不是流浪行星,科學家在上天入地尋找它們,卻一無所獲。

不過科學家發現,正是由於暗物質的陪伴,平衡了宇宙大爆炸的膨脹,讓宇宙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說白了,暗物質就是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的物質。

暗能量同樣如此,是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的能量。

宇宙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比將近96%。

也就是說,宇宙中只有4%是我們能夠認識和解釋的。

這就像在黑暗的原野中,我們只用手電照亮了腳下一塊地方。

你知道蘇格拉底的“洞穴”理論嗎,恰恰比喻了宇宙的巨大未知

就是這塊地方,還認識的不夠清楚。

這不由讓我想起了柏拉圖《理想國》中關於“洞穴”的比喻。

這個比喻,是借蘇格拉底說出來的。

蘇格拉底把城邦比作一個暗無天日的洞穴,城邦中的居民就像囚徒一樣被關在洞穴裡,他們被綁上了鎖鏈,坐在某個地方,只能面對著洞穴前面的牆壁。

在他們身後的高處,點著一團火,在這團火和囚徒之間有一堵矮牆,牆的後面有一些人舉著一些雕塑,展示各種事物,這些雕塑的影子被投射到囚徒面前的牆上。

這些囚徒整天就看著這些影子,還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實的世界。

你知道蘇格拉底的“洞穴”理論嗎,恰恰比喻了宇宙的巨大未知

有一個囚徒鬆開了捆綁,站了起來,回過頭去觀看那團火光,認清雕塑與影子之間的區別,之後他又走上那條通往洞口的崎嶇的上坡路,直到走出洞穴,看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動物和植物,最終他看到了真正的光源——太陽。

這個過程充滿了強迫和痛苦,但是當他經過了這樣一次徹底的“認知升級”之後,他就會意識到自己之前有多麼無知,之前的生活有多麼悲慘。

當這個人看到了真實的世界之後,自然會對洞穴裡面那些火光、雕塑、牆上的影子有更清晰的認識,但是當他回到洞穴,試圖告訴洞穴裡面的囚徒真相時,那些囚徒反而會嘲笑他,說他危言聳聽,假如可能,甚至不惜殺掉他以絕後患。

你知道蘇格拉底的“洞穴”理論嗎,恰恰比喻了宇宙的巨大未知

這個走出洞穴的囚徒回到洞穴以後的命運,就是蘇格拉底的寫照。

把這個比喻放到宇宙的視角中,何嘗不是我們人類的寫照?

我們努力想看清楚這個宇宙,但她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讓我們猜不出、看不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