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為什麼說“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棒奔霸


許多俗語要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理解,這句話在我國古代社會是很有一定的道理的,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其中的深意。

一.先說荒墳的安全性

在古代交通不方便,村落也不像今天這樣多,甚至多里都看不見人家,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時候多了去,自己有隨身攜帶的物品以及財物,什麼地方安全?看著荒墳可怕,其實荒墳倒是很安全的地方。


荒墳看著荒涼可怕,實際上是沒有鬼怪的,更不可能出現鬼怪害人的現象。再說了一些土匪強盜也不會想到荒墳中藏有人啊!即使看見有人影,也會以為是鬼出現,嚇得慌忙逃走,對於走夜路的人來說,雖說環境不好,但是對於人身安全和隨手財物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再說古廟的危險性

我們知道古廟雖說神佛已經沒啥香火了,但是廟畢竟可以遮風擋雨,到了晚上可能會有許多人在這暫避,暫避的人五花八門,各類人都有,當然不乏惡人,以及強盜。當看到你攜帶有財物,或者看到你有美貌,你就要注意了,有時會直接下手,或者等你熟睡時下手,輕者財物被盜被搶,重者可能喪失性命啊!


三.總結

有這句話可以看出古人的生存智慧,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往往不是神鬼,而是表面祥和的人啊!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比神鬼更可怕的是人心,這就是所謂的人比神鬼更可怕啊。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大家還認為有道理嗎?你又是怎樣認為的呢?歡迎留言交流吧!


雪6198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農村故事就會明白,為什麼獨自一身敢夜宿荒墳,不進古剎的原因了。


我的爺爺奶奶為保護獨生男丁(我父親)、不被國民黨的地方保長抓壯丁充軍,經熟人幫助躲到了離老家一百多公里的老深山裡,給當地劉姓財主協商免捐一年時間,負責為財主開荒燒林種植莊稼,後期根據年成好壞再決定上交捐課。

俗話說,天下烏鴉一片黑。偏遠深山的保長家丁也一樣黑心爛腸,經常帶人乘夜強行入戶抓丁,山區百姓苦不堪言。我爺爺年輕時經常隨師傅外出賣藝“皮影戲”,頗有智謀,在草屋後面的一大片老墳地裡搭建了一個酷似墳墓的土泥棚子。不管什麼時候,只要聽到家裡狗🐶的亂犬聲,立馬叫我父親從後門溜進假墳墓裡躲避,就這樣,抓壯丁的保長們多次突襲無果後,乾脆死了心而放棄了。



父親23歲時迎來了全國大解放,有幸被新政府土改工作隊培養為農民骨幹直到退休。據爺爺講吧“鬧土匪,抓壯丁年代,那些土匪和反動勢力最忌諱黴運,特別深夜搶劫或抓壯丁更沒膽量進墳地搜索,怕遭報應,但逢遇古剎或土地城隍廟什麼的地方,都明白 那些菩薩土地像是泥巴塑的,只是表面虛擬並接受善男信女的膜拜香火而已,沒有什麼傳說的善惡因果報應,大可強行入剎作威作福”。


當然,我國地大物博,各地風俗也不相同,但願我這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共同談論各自的精彩觀點。


橘紅服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這句話是古時候人們告誡需要外出的人的名言警句,有一定的道理,但這話也容易產生誤解。我為什麼這樣說,且聽我分析。

古剎,指的是荒廢的廟宇,不是泛指所有古剎。香火算是可以的古剎呢,也不是客店,不會隨便給人寄宿。就像一些行腳僧人,這些師父,古時候要暫住寺廟,都還要戒牒呢。

那些荒廢的古剎,就不同了。一般都是沒人看管的,但因為至少算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嘛,通常就會被附近一些乞丐啊無家可歸的人所佔有並居住。甚至一些強盜啊,也有時候會住這些,一些犯了事的人,四處逃生啊,也很可能會住在裡面。這些人中,基本沒什麼良善之輩啊。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是遇到這些人,輕者財物不保,嚴重的小命也難保住,對不對?

荒墳之處,就是人煙幾乎沒有。一般白天路過都也極少,何況晚上?人家要偷要搶的也不會選擇這樣的地方啦。誰聽到這樣的地方,不會毛骨悚然呢?

這樣比較起來,自然是“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啦。但荒墳也不安全的哦其實,畢竟蛇蟲野獸,會來這樣的地方的,對吧?所以是當沒辦法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最好最安全的,還是要晚上住在旅館或者一些民家妥當了。


命理師陳一宏


農村俗語為啥說“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小時候就聽一些大人們說起過這句俗語,當時非常的好奇,怎麼有好好的寺廟不住,偏偏要住在野外,而且還是在墳地裡,這樣的人是不是有點傻?後來,大人們介紹說:往往最危險的地方才是安全的,而最安全的地方才最危險。當時也不明白,等到逐漸長大了,也就明白了這話是有道理的!

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在過去如果在外面趕路了,找不到落腳休息的地方了,寧可在野外的墳地裡將就著過一夜,也千萬不要去寺廟裡面住宿。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能理解這句話,就像當年的小編一樣,那是因為不瞭解過去的社會環境。在以前的社會是比較動盪的,因為都是靠天吃飯,經常會糧食收成不好,所以有些人就會幹打家劫舍的事情。像《紅高粱》中就有反映,吃不飽飯,還受欺壓,於是有些人就會去當土匪、強盜。而這些人平時在白天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躲起來睡大覺的,等到了晚上的時候才會出來活動。

如果你住宿在寺廟裡面,那也就很有可能遭遇他們搶劫。因為在過去,寺廟中經常有一些有錢的人去燒香,然後晚上還會在寺廟裡住宿,所以如果你也住在裡面,也會連著一起遭殃。而且還有另外一點,那就是以前很多犯了法的人,也會躲藏在寺廟裡。雖然有些是削髮為僧了,但是依然還是會幹殺REN越貨的勾當!

而在野外的荒墳地,雖然聽起來比較的害怕,但是卻是安全的。因為一些做了虧心事的人不會去,也不敢去,所以相對反而還安全得多。相比於在寺廟裡住宿,雖然這裡條件不好,而且心理上會有點害怕,但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當然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這裡的生命和財產會得到保障。而寺廟是看起來舒服,但是卻很容易以此而丟掉性命。

其實,古人這話就是提醒我們出門在外,要多留點心眼,要懂得居安思危。不過時代不同了,在今天這句話已經過時了,何況現在寺廟中基本上到是不允許住宿了的,都是選擇去旅館了!


農夫也瘋狂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乍一看字面的意思誰都懂,但是仔細一想,又覺得似乎與我們的常識不符。

其實很多民間俗語都不能用現代教育下的常識去理解。因為我們現在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與古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古時候科學知識水平落後,他們認識客觀世界的時候,通常是隻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用樸素的自然的世界觀,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性的事物。比如說上面這兩句,“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就是通過大量事實觀察之後,得出的一種結論。而且他們認為這種結論是對的,有效的,所以流傳了下來。

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講古人出門在外,晚上無處過夜的時候,寧可選擇在荒郊野嶺的孤墳中睡覺,也不願意去找一間山中寺廟求宿。如果按照我們現代人的理解來說,這完全是不可理喻的。因為我們正常人的思維是露宿荒郊野嶺的時候,肯定應該找一個寺廟或者是洞穴來過夜,而不是鑽到亂葬崗的孤墳中去過夜。

但是如果你仔細考察古時候的社會生活背景,你就會發現這兩句民間俗語,其實是蘊含了古人很大的智慧在裡面。

首先古時候社會的治安狀況非常不理想,尤其是在荒郊野嶺大山深處人跡罕至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是山賊盜匪集聚的好地方。白天可能有行人或者官府士兵巡查。山匪一般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到了晚上,月黑風高夜,正是殺人越貨時。他們會集體出動,搶家劫舍,殺人越貨。

除了是鎮上的大戶人家以外,山中古廟也是他們重點搶劫的對象之一。因為很多寺廟香火旺盛,香油錢很多。而且還有大量的居士施主來寺廟上香,然後借宿在廟宇之中。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有錢人,身上財物豐厚,而且人在外身邊的保護力量很小,便於搶劫。

如果晚上在寺廟借宿,正好碰上山賊搶劫的話,可能會財物不保,甚至性命不保。但是如果在荒郊野外的孤墳中夜宿的話,根本不用擔心山賊來搶劫。古人封建迷信思想濃厚,山賊殺人越貨畢竟是做了虧心的事情,他們不敢到鬼怪出沒的地方來。因此荒墳比古剎更加安全。

正所謂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只要自己良心安寧,沒做過什麼壞事,心安理得的話,即使夜宿荒墳也沒有太大關係,鬼怪也不會出來找你麻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護你的安全。

所以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再解釋給大家聽,古人總結這兩句話,就很容易理解。我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從側面來印證一下。大家都知道,一般稍微大一點的寺廟裡都會養一批武僧,用來看護寺院。而這批武僧主要是防止誰呢?官兵肯定不至於,因為自古民不與官鬥。老百姓更不至於,因為寺廟宣揚佛法普度眾生,怎麼可能將老百姓拒之門外呢?武僧的主要職責就是防止山匪盜賊的騷擾和搶劫。這從側面也印證了古代寺廟並不安全。

其實,古人的很多智慧真的超越想象,他們用樸素的世界觀從客觀世界中發現了一些特別的規律,然後用淺顯易懂的話語概括總結出來,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幫助人們指導生產生活。

雖然很多,我們現在看起來有些搞笑,甚至有迷信思想的成分,但我們不能否認古人的智慧。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設身處地的生活在那個時代,我們不見得能做得比他們更好。




農家許小河


在農村,時光的荏苒讓一些熟悉的“味道”就此流逝。而農村的俗語也亦然。

俗語又稱諺語,是形成於農村,發展於古代,流傳至今的一門語言的藝術。這些年,農村的發展,快生活的節奏讓兒時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慢慢被遺忘,這不禁讓人唏噓!在農村,事分兩面,俗語也不全是科學的,也有很多帶有厚重的迷信色彩!今天,我們主要探討兩則有“味道”的俗語!

一、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雖然,現在農村很難在見到一些古剎了,夜宿古剎在如今已經很難得了。在農村,老人們談論的這句話其實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在古代,社會治安混亂,響馬,強盜盛行,如若一人獨自外出,一定要以安全為主。而古剎之地必定人流旺盛,其中也不乏形形色色之人,因此,旅居古剎就有很大的安全風險。而荒墳之地,陰森少有人活動,相比之下,荒墳之地或許更加的安全。

在如今,社會的發展農村的進步,很多偏闢的地方也都有了旅店,而古剎如今多成文物保護單位,這句俗語也就沒有了實際的可能性,但是俗語中隱藏的外出之時安全第一的思想我們還是要銘記的。

二、人到六十六,閻王想吃肉

在農村,老人過壽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說我們這的農村,人到六十六,過壽要吃肉;人到七十三,鯉魚往家端;在農村為何人到66,73時會大操大辦過壽呢?其實,有句俗語大家應該瞭解,“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裡其實是說,隨著人的年齡的增大,很多農村的老人都倒在了,“七十三,八十四”這個節骨眼上,這也是人生的一大坎,而此時過壽,則是希望沖喜,也是為了討一個好的徵兆!

對於以上的兩則俗語,在現在看來,多淪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沒有了那麼多的講究了。對於農村的俗語,您的地方有哪些,不妨在留言區分享!


挖掘潛力3


農村俗語為啥說“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太平年代的荒墳最可怕,因為人們總是認為人世間有比人更可怕的東西;戰亂年代的荒墳最不可怕,因為人們知道人世間最可怕的是人。太平年代的古剎最安全,因為人們總是相信有人在默默保佑自己;戰亂年代的古剎最可怕,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古剎中到底是人還是土匪。“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這句俗語意思很簡單,在荒野的夜晚寧願晚上住在荒墳裡面,也不要睡在古老的寺廟裡,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古代的時候,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所以人們普遍認為這個世間有超越人的存在,大多人都會十分的畏懼墳這種東西。確實,墳一般只有死人才會去的,但是如果在戰亂年代一些壞人同樣害怕墳地,這個時候晚上在荒墳過夜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寺廟古時候,可不一定住的都是和尚,會有很多壞人會強佔一些寺廟,所以這個時候你選擇去寺廟睡覺,那就如同是甕中之鱉,只能等著讓別人宰割了。不同的年代,一個地方是否安全是有區別的,我們一定要在不同的環境下去區分。


人們常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永遠無法瞭解一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如果要做出選擇,一定要能夠去事物內部去研究,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事物是不斷髮展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年代不同,荒墳可以變成逃生必備的地方,寺廟也可以變成匪寇聚集之地,所以不管做什麼都要三思而後行。“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你覺得是這樣嗎?


老農民說事


農村俗語為啥說“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從字面意思來講,就是出門在外的人在外過夜的時候,可以睡在荒墳旁邊,但千萬不要睡在古老的寺廟裡。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荒墳給人一種驚悚恐怖的氣息,一般人是不會輕易靠近這些地方的。特別在古代,當你出門在外沒有合適的棲息之所,又怕遇到強盜什麼的,荒墳相對於來說是個安全的地方,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那些做個虧心事的人一般不敢往這些地方湊。

為什麼不能去寺廟旅居呢?在古代,古人們信奉於佛,認為佛門是清淨之地,不可輕易打擾。再者我們看過的電視情節都有提到,寺廟裡面的人魚龍混雜,不管是強盜、殺人犯都是可以隱姓埋名藏在裡面的。周杰版的《包青天》裡面就講了一個遠近聞名寺廟的方丈實則是一名採花大盜和強盜,住進去的客人只要漏財了就會被謀害,漂亮的姑娘更是危險。


寶田鋪子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對於今天的現代人來說很多人可能已經不理解這句話的涵義了,主要是我們現如今的現代社會生活和古代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如今的社會我們去哪裡都可以在網上提前制定好行程,規劃好一切相關事宜,再加上現如今將交通和通訊變得十分快捷,而且每到一個地方都是豪華舒適的酒店,安全更不用說,現代科技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但在在古代的時候卻不是這樣的,在古代社會出門在外普通人都是用腳趕路,所以去一個地方都是需要很漫長的時間的,因此住宿就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古代社會客棧的數量是很有限的,所以在過去旅途中要想找到一家提供食宿的客棧實屬不易;但是在古代寺廟是非常多的,而且那個時候的寺廟和今天不一樣都是為“施主”提供食宿的。但是在過去越是“佛門淨地”往往得到的不是慈悲,而是災禍。因為過去寺廟裡的和尚大多數根本不是好人,道貌岸然藉著佛門廣施恩惠騙客人進來,再謀財害命!所以千萬不要旅居古剎。而孤墳往往看起來可怕,但是事實上反而更安全,這是因為所謂的“鬼”都是人們臆想出來的,越是心裡幹了虧心事兒的人越是怕鬼,不敢靠近墳地,再說那鬼地方也沒什麼可以搶劫,所以睡在這裡反而安全。這句古語說明了真正害人的不是“鬼”而是人!


駿景農業


以前人們出遠門的時候老人們都會叮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晚上過夜去墳場不要去寺廟裡過夜。因為墳場陰森,很多小偷慣犯由於做了虧心事是不敢來這種地方的,自己可以睡個安穩覺。寺廟是佛祖住的地方是聖地,不想打擾佛祖的清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