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玉清手書:父母去,人生無歸處,無牽無掛,蒔花弄草

費玉清宣佈退出娛樂圈已經有一段日子了,然而前兩天我才看到他的這份“手書”。讀完以後,有所感悟。原來人生在經歷過大喜大悲之後,真的會悟到些什麼。這一封辭別書信,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真正的歌者的情操。

費玉清手書:父母去,人生無歸處,無牽無掛,蒔花弄草

費玉清手書:父母去,人生無歸處,無牽無掛,蒔花弄草

於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費玉清的歌聲好像已經傳唱了幾個時代了。從我兒時第一次聽到《一剪梅》,就對這個悠揚、清亮的歌聲有了印象。以至於後來的多年裡,每每聽到這個旋律,都會回憶起那些與老屋的模糊記憶……斑駁的牆壁,破舊的門窗,牆角的蛛網,黑白電視……

在後來成長的十幾年裡,都不曾再“遇到”過費玉清,直到《千里之外》他的聲音再響起,我已是身處大宅,窗明几淨,整潔如新,面對著電腦屏幕,恍如隔世。

費玉清手書:父母去,人生無歸處,無牽無掛,蒔花弄草

一直以來,覺得費玉清很斯文,很優雅。直到近幾年的網絡發達,我們才知道原來他是個“汙妖王”。斯文是外表,其實內裡卻放蕩不羈,儘管他講的段子經常讓人面紅耳赤,卻還是忍不住對這個有點汙的大叔頗具好感。

費玉清手書:父母去,人生無歸處,無牽無掛,蒔花弄草

在這封信中,他這樣寫道:“父母親都去世後,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掌聲也填補不了我的失落,去任何演出的地點都讓我觸景傷情,我知道是我該停下來的時候了。”

費玉清手書:父母去,人生無歸處,無牽無掛,蒔花弄草

也正是這句話,是我覺得最打動人的地方。在娛樂圈,尤其是對於臺灣藝人來說,有時候為了紅,為了成名,為了造人設,甚至會“不擇手段”。藉著親人離世、遭遇悲情來賣慘、博眼球的炒作手法也屢見不鮮,有時候儘管我們知道那是炒作,卻因為善良的天性而選擇包容。而此時費玉清的這封信讓我知道,也不是所有人都追著名利二字難以捨棄。

費玉清手書:父母去,人生無歸處,無牽無掛,蒔花弄草

無牽無掛,蒔花弄草,寄情於大自然。不得不說,老一輩的藝術家身上,都有著後輩少有的情懷。費玉清的這封辭別書信,給了我很多啟示和啟發。希望哪一天我到了不惑之年,也可以像他一樣,無牽無掛,蒔花弄草。

費玉清手書:父母去,人生無歸處,無牽無掛,蒔花弄草

願餘生寄情於自然,寄情於禪意,寄情於建築之山水畫卷之中,寄情於瀋陽美的盛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