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光:把保山建設成為現代化大城市

把保山建設成為現代化大城市

趙德光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18年第10次集中學習時作專題發言

11月13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18年第10次集中學習,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論述,落實好省委、省政府對保山中心城市建設提出的“三個定位”要求,拓寬思路,創新工作,到2035年,把保山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大城市。

市委書記趙德光在學習會議上作題為《從易樂池時代邁向青華海時代——關於建設現代化大城市的思考》的專題發言。市委副書記、市長楊軍,市委副書記楊賽光等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不是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的廳級幹部等200多人參加學習。

趙德光引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後說,今年10月26日,省委發文批覆,同意《保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按照這個規劃和“三個定位”要求,到2035年,要把保山建設成為輻射滇西的現代化大城市。他分析了保山城發展狀況後提出,把保山建設成為現代化大城市,我們首先要明白保山作為滇西中心城市的發展趨勢、首先要有建設現代化大城市的觀念和理念、首先要搞清楚“山水田園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開放創新之城”的內涵,遵循科學規律,破除小農意識,統籌推進相關配套改革,努力實現城規和土地的無縫完美結合,確保目標實現。

趙德光認為,把保山建設成為現代化大城市,要處理好“大”和“小”的規模關係、處理好“遠”和“近”的空間關係、處理好“實”和“虛”的精華關係、處理好“高”和“低”形成的天際線關係、處理好“疏”和“密”的密度關係、處理好“濃”和“淡”的色彩關係、處理好“快”和“慢”的速度關係、處理好“上”和“下”的同步關係、處理好“生產”和“生活”的先後關係、處理好“新”和“舊”的投入關係,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把精明增長、緊湊城市和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智慧城市等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趙德光提出,把保山建設成為現代化大城市,至少要做好十個方面先行點:一是以路網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以公園為主的休閒遊憩綠地建設,三是以防治汙染為主的生態建設,四是以學校、醫院為主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五是以歷史文化為主的文化設施建設,六是以商業為主的社區服務設施建設,七是“三個萬畝”工程建設,八是綜合管廊建設,九是以體現山水田園城市為主的田園風光建設,十是以壩區人居環境整治為主的美麗村莊建設。

趙德光強調,城市生態化,是保山最大的發展特色;80平方公里城市區、80平方公里田園風光帶、80平方公里工貿園區這“三個80平方公里”有機結合,是保山最大的城市亮點;“一河一路一線”綠化帶建設(一河指東河恢復綠化,一路指老大保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工程,一線指東繞城高速內側綠化工程),是保山最大的競爭優勢。把保山建設成為現代化大城市,我們必須更好地把城市發展與生態恢復結合起來,做足山水文章,彰顯山之厚重、水之靈動、綠之生機、城之大氣;必須更好地把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傳承歷史文化、弘揚現代文化,實現歷史與現代交融、文化與旅遊互動;把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質,充分展現保山的自然生態之美、歷史文化之美、現代文明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