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蹭權威”:區塊鏈論壇“亂象”

花式“蹭權威”:區塊鏈論壇“亂象”

現階段的區塊鏈行業有多麼渴望被認同?“史上最官方”、“史上最權威”、“最高規格”……各路人等都不斷試圖拉著“體制內”的能量為自己的區塊鏈論壇背書。

儘管中國許多地方政府都出臺了推進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措施。但在中央層面,出於多種因素的考量,願意站在前臺的國家單位並不多。一邊是新興產業的快速膨脹,一邊是權威認同的嚴重不足,矛盾之下,如今眾多的區塊鏈論壇上就產生了諸多花式“蹭權威”的亂象。

喧囂的A面:“蹭權威”專業戶

"區塊鏈會議太多了,我現在只挑規模大的去。"在北京一個區塊鏈峰會的會場外,區塊鏈創業者徐銘(化名)對記者表示,“過來學習學習”。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5月份區塊鏈主題的會議接近100場,平均每天3場,其中上海26場,北京23場。這並不包含會議名字裡不包含“區塊鏈”,但涵蓋了區塊鏈內容的會議。

“我來北京一個星期了,去了十幾場(會議),上週有一個在國家會議中心,今天這個也不錯!”徐銘告訴記者。

在徐銘的朋友圈裡,前三條都是這個峰會的照片加定位,其中一條配文:迄今為止首屆國家部委明確表態支持的區塊鏈產業峰會,頂級規格嘉賓出席,多個部委,數十位區塊鏈大佬……再往前,還有杭州、天津、深圳、甚至是在菲律賓參會的打卡信息。

當記者向徐銘詢問創業方向和具體業務時,他給記者發來了一個“挖礦智能手機”的視頻鏈接,“細心看看,然後給我轉過來7500元可以預訂一部挖礦手機”。

會場內,以中間位置拉的一條紅線為分界,前排標明“嘉賓”的座位席只坐了不到三分之一,經在臺下就座的幾乎都是即將要上臺致辭或演講的嘉賓,一旦他們結束講話,便會匆匆離場;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會場後排標明“媒體、合作伙伴”的座位席座無虛席,不少人沒有座位只能站著——大家都是為了聽開場幾個重磅領導的致辭來的。當會議開始討論落地、技術的時候,人群就漸漸散去了。

花式“蹭權威”:區塊鏈論壇“亂象”

無論何時,場外永遠比場內熱鬧。

拍照的人最多,除了寫著會議信息和大會主題的背景板,媒體專訪間也是一大熱門拍照點,有人打開了前置相機,讓自己與從臺上下來的專家同框。記者在閒聊中遇到了幾位“媒體同行”,其中一個聲稱可以在數十家行業媒體發稿。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業內一些自媒體為博關注,用別家採訪的素材攢一篇所謂的“專家專訪”是慣用手法,為了增加可信度,他們會來現場拍幾張照片回去。

另一波聚集在場外的則是帶著“合作伙伴”牌子的區塊鏈從業者,其業務從信貸、公關、代投、FA到輔導上市不等,他們通過招商的渠道來參會,目的除了發掘新客戶,還要利用峰會的“權威”為自己的信譽背書。

泡沫的B面:被傍上的權威

更多人來參加峰會,是為了截取受邀前來的官員和專家的隻言片語,以作為對政策和行業風向的把握依據。“說停ICO就停了,說發展區塊鏈,區塊鏈就遍地開花,還是要聽政府專家的指導。”區塊鏈從業者李丹(化名)告訴記者,她經常奔波於各大會議現場,在會議中隨時摘錄領導的發言同步到幾十個微信群裡,"我們都要聽國家的"。

去年9月4日央行聯合七部委叫停ICO(首次代幣發行)後,一些人意識到,業界“權威”部門的一舉一動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這門生意的命脈。人們一方面為會上相關官員和專家對區塊鏈技術的肯定歡欣鼓舞,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夠與這些接近規則制定部門的人建立聯繫,甚至聯手推動政策和行業風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轉變。

這種對“權威”的渴求,使得“傍權威”成了一門好生意。不少人都表示自己獲得了“權威”部門的支持,或者自己本身就是能夠影響規則制定的“權威”人物。以上述的區塊鏈峰會為例, “迄今為止首屆國家部委明確表態支持的區塊鏈產業峰會”這樣的字眼並不是徐銘自己的意淫,同樣的話出現在該峰會主辦方工作人員的微信朋友圈中。但事實上,這些區塊鏈峰會受邀的嘉賓,往往只是以個人名義來參與了一場行業內的討論,卻被人過度解讀為他的發言實際上代表了其背後權威的某種動向。

在幾天前北京市金融啟蒙年會舉辦之後,不少區塊鏈資訊平臺發出了“徐明星任北京金融局支持的區塊鏈生態投資基金管理人”的新聞。但當時身在現場的一位記者告訴人民創投·區塊鏈(ID:peoplechain),該基金的發佈是年會中一個很小的環節,北京市金融局局長霍學文作為年會的邀請嘉賓,發佈全過程都坐在臺下,沒有參與其中。相反,霍學文在當天的演講中還規勸徐明星與自己發的幣和做的交易所做徹底了斷。

花式“蹭權威”:區塊鏈論壇“亂象”

至於為什麼新聞裡出現了“在北京市金融局支持下”的字眼,該媒體老師表示,系部分媒體為了擴大’利好’信息,有選擇地對新聞事實進行了編輯。與之相同,霍學文在活動當天所說的:“北京市不歡迎發幣”,以及規勸徐明星與自己發的幣和做的交易所做徹底了斷的言論,則被一些行業媒體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各式各樣的區塊鏈協會和聯盟也已經被當成了“權威”的一部分,成為主辦方、協辦方及各種受邀嘉賓,頻發出現在各大會場。

通過記者網絡搜索,就有杭州區塊鏈協會、China Ledger聯盟、金融區塊鏈聯盟、區塊鏈微金融產業聯盟、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等等數十幾家。但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查詢結果顯示,區塊鏈相關社會組織共有11家,其中北京地區的只有北京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登記在冊。

花式“蹭權威”:區塊鏈論壇“亂象”

據一位資深媒體人胡璉解釋,沒有登記備案的協會都屬於“山寨協會”,這也是大多數所謂的區塊鏈協會的現狀,聯盟則沒有太多限制要求。 “但是,協會也好,聯盟也好,都屬於鬆散的社會組織形式,本質上沒有什麼‘權威性’可言。就算是最終隸屬於某些政府機構,這些組織與真正的權威之間仍然隔著千山萬水。”他說。

花式“蹭權威”:區塊鏈論壇“亂象”

區塊鏈的“權威”焦慮

事實上,除了機構頻頻被拿出來背書,行業內的專家們也深受困擾。

“剛才領導打電話說不讓接受採訪。”在一場峰會後,一名專家以這個理由拒絕了記者的採訪邀約。也有記者發現,一些專家在形成文字稿件時,態度會比接受採訪時的口語回答更保守。甚至,有專家甚至會直接要求撤下報道其演講內容的相關文章。“真正的專家,在風口浪尖上不願意說太多。”胡璉解釋。

另一方面,不少專家在專訪或者演講中都會特意提醒聽眾,他們並不能代表權威,但這件事似乎被在場的人刻意忽略了。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專家”的本意都如此。有時候,讓人誤會才是他們的本意。

“現在的比特幣行業中,相關媒體裡存在劣幣,相關專家裡也存在劣幣。這個行業火了,大家以為能賺到錢,就搖身一變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出去講課,自己卻沒有學術著作,也基本沒發表過相關的文章。”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稱。

“接力棒傳到了專家手上。”據區塊鏈創業者白亮(化名)回憶,在“正規軍”大規模出動前,區塊鏈會議是另一番光景,出來站臺演講的更多是所謂的幣圈大佬:李某來,薛某子,林某鵬,張某海,易某華……“現在他們倒不怎麼出來說話了。”

在他看來,區塊鏈概念剛剛出現的時候,瞭解的人並不多,只能是早期圈子裡的那波人出來佈道。隨著行業經歷過萌芽階段,不斷髮展到需要國家監管層面對它的野蠻生長進行規範時,行業和社會都需要比早期佈道者更為權威的聲音來給未來背書。因此,越來越多行業內的學者、專家開始被請出來發聲,來緩解人們因權威的暫時缺失而形成的焦慮。

“最重要的可能是,區塊鏈不炒就涼了。”白亮認為,區塊鏈概念的熱度雖然延續至今,但落地路徑仍不明晰,依舊沒有出現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殺手級應用,行業極度缺乏信心,所以花式“傍權威”,拉各路專家為新興技術站臺,在這個階段成為區塊鏈行業中的一種“怪現狀”。

有評論認為,從年初徐小平振臂高呼“All in區塊鏈”到開春讓所有人都睡不安穩的“三點鐘社群”,割“韭菜”的表象背後,實則是行業缺乏自信帶來的巨大的焦慮。當焦慮難以排解、行業面臨信任危機的時候,“權威”像一針興奮劑,向全行業不斷注入新鮮的雞血,但其效果終究有限,真正可以給行業帶來安全感和未來的,依然是讓浮在天上的理論儘快落到實地上。

文丨韋柳坤

來源丨人民創投(公眾號ID:renminct)

人民創投現公開徵集創投、區塊鏈相關優質稿件,一經採納,將視文章數據給予作者相應稿酬和資源傾斜。也歡迎提供優質創投項目和相關新聞線索信息。聯繫我們請添加微信myacqk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