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健身倉體驗:不管你去不去,反正我是不想去了

共享健身倉來啦!

共享健身倉體驗:不管你去不去,反正我是不想去了

文 | 黃盛

最近,對於北京的運動愛好者而言,共享健身倉的出現,讓人感到新奇——火熱的共享經濟終於滲透到有氧運動中了。在不少網絡的介紹中,早已抱怨普通健身房離家遠、往返時間久、營業時間有限制的運動人士,只需要下載相應的共享健身倉App或關注其微信公號,就可以隨時在自家小區的健身倉內來一場說跑就跑的自我心靈對話。

也同樣帶著對共享經濟+健身模式的好奇和對六塊腹肌的嚮往,人民創投近日體驗了一下共享健身倉。

操作便利,少監管

目前,北京主要有覓跑和抖吧兩個共享健身倉品牌,體驗抖吧,只需通過抖吧微信號和H5註冊,填寫手機號、驗證碼即可。體驗覓跑則需要下載其App,使用手機號進行註冊並繳納99元押金。再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碼進行身份認證後,才可以在覓跑健身倉外掃碼開門。不過,人民創投在體驗時,將隨意編取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進行實名認證,同樣迅速經過了審核順利進入倉內。

共享健身倉體驗:不管你去不去,反正我是不想去了

使用錯誤的姓名和身份證依然可以進行實名認證

在覓跑5平方米左右的倉內,一臺易跑跑步機,一臺連接互聯網的KKTV播放屏幕、一臺奧克斯空調,可供用戶一邊聽歌、看視頻,一邊根據自己的需要調節室溫進行跑步,同時,倉內周圍有掛鉤、插座、USB接線口空氣淨化設備、消防設備以及監控設備等基礎設施,儘可能方便用戶跑步的周邊需求。

共享健身倉體驗:不管你去不去,反正我是不想去了

倉內可以連網觀看網絡節目

不過,健身倉內並沒有對使用人群的年齡段進行限制性標示。在使用完畢退出時,即使沒有關閉視頻播放器、電燈,也同樣可以順利出倉,手機端結賬時也無相關提示。

抖吧創始人蔣都澤曾向媒體介紹,抖吧和覓跑兩家主打的場景都是通州、朝陽一帶的中高端小區,鍛鍊完就能回家洗澡,以使用戶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在他的計劃中,一個抖吧健身倉的總體成本在2萬元左右,每分鐘0.2元,按照日均400分鐘的有效使用時長,單日的收入在75元左右,回本週期在10-12個月;同時,抖吧的量產目標在1000臺左右,爭取今年底完成。另據公開報道,覓跑的規劃則是今年要覆蓋北京1000個小區。

然而,據人民創投體驗當日兩家手機端的健身倉地圖定位顯示,覓跑健身倉為6個,抖吧則只有2個。

共享健身倉體驗:不管你去不去,反正我是不想去了

17日,兩家健身倉客戶端定位數量,其中覓跑有兩個健身倉距離近在此比例尺地圖中重合

但眼下數量的多少似乎並沒有影響到資本方的喜好。公開資料顯示,抖吧從5月份籌備項目期,便完成了數百萬元種子輪投資,新一輪融資洽談也正在進行;覓跑則曾在半個月內便完成了兩輪共計數千萬元融資,投資方來自經緯創投、信中利、合鯨資本、獵鷹創投,一週內就已估值過億。

不知在資本的助力下,今年年底,集共享概念與新穎形態於一身的兩家共享健身倉能否順利實現各自的“1000”目標數量。

價格“不菲”,你去還是不去?

在朝陽區十里堡東里東北側的一個覓跑健身倉附近,一位居民表示,由於健身倉數量還少,又需要下載軟件進行操作,其到現在尚未進行體驗。

在十里堡附近健身房鍛鍊兩年的蔣先生表示,自己每週會到普通健身房進行3到4次的鍛鍊,“我去健身房除了運動還有增肌的目的,有時會接受健身教練的指導,而這些在共享健身倉並不能實現。”蔣先生稱,他所在的十里堡區域的健身房眼下年卡的收費為2000元,他辦理時恰逢新店開業折扣價兩年2000元,健身房內除了跑步機還設有登山機、划船機、龍門架等各種健身器械和附帶動感單車、游泳等集體鍛鍊課程,對運動很有幫助,況且每分鐘0.2元的共享健身倉對於長期堅持運動的人來說其實也並不便宜。

的確,如果運動愛好者每次使用共享健身倉跑步一小時,則需要花費12元。如果一個月近4周多的時間按使用20次來計算,一年則需要花費2880元;如果一週使用2次,一個月使用10次來計算,一年則需要花費1440元,而這僅僅只是單一的跑步。

共享健身倉體驗:不管你去不去,反正我是不想去了

另外,據人民創投在朝陽區十里堡附近的數家健身房調查顯示,年卡價格處於2000元到4000元不等,均是擁有多種器械、有效期內不限頻次使用。據一位在賽普健身學院取得執業資質的健身教練透露,北京普通健身房的價格與健身器械的多少、室內環境的優劣、有無泳池以及健身房的佔地大小、地理位置有密切關係,就其瞭解,目前北京普通健身房的年卡在1500至5000元不等,如遇活動打折可能會有更低價格。不過在他看來,共享健身倉與普通健身房是不同的產品,“目前共享健身倉雖然不多,但只有跑步機,針對的只是跑步愛好者,或是對塑形、增肌、游泳沒有特別要求的人士,模式單一。而普通健身房針對有個人中運動需求的人,彼此間的模式衝突並不大。”

通江投資集團旗下通江資本董事總經理張嘉誠表示,共享經濟成敗的關鍵,在於擴大消費圈層的基礎上,保證一定的利潤收入。單純依靠燒錢或者降低運營費用的模式,在未來很容易被市場淘汰。這一點在共享體育上也是一樣。過去普通健身房因為消費靈活度而受限,當下的共享體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漏洞,但在內容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只有逐漸從單一項目發展到多類型項目,從普通健身延伸到增值服務,共享體育才能在量與質上達到最好的平衡。

那麼,對於長期堅持運動健身的人來說,是就近跑跑步,還是多走幾步把錢和精力花到器械+有氧運動綜合運動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