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區塊鏈應用場景,從概念到落地還要等多久?

文丨黃盛

“區塊鏈會顛覆很多行業,也一定創造出一些之前不能想象的應用和公司……”1月19日,經緯中國管理合夥人邵亦波寫到,“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會改變很多行業,這也是很多人的共識。”

這已不是他第一次公開分享對區塊鏈的看法。在今年1月12日,邵亦波 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表示,ICO不是融資,是賣彩票,買ICO的人98%會血本無歸。但看好區塊鏈,認為區域鏈會重構很多行業。

不僅邵亦波,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在真格基金企業微信群內對區塊鏈的看法也曾引起輿論關注。

投資界大佬們的表態,為最近“風起雲湧”的區塊鏈又添上了一把柴火。不僅BAT、迅雷、天涯、人人網、柯達等公司用行動為區塊鏈進行了投票,區塊鏈的火熱也在美股、中概股、A股引起關注,區塊鏈概念股的漲跌波動成為這股浪潮中最好的印記。

那麼,讓資本市場垂涎的區塊鏈究竟會為哪些行業帶來改變?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又有哪些商業場景的應用可能?為此,人民網創投頻道(ID:renminct)盤點了業內外預測的區塊鏈應用場景,僅供讀者參考。

盤點區塊鏈應用場景,從概念到落地還要等多久?

金融服務

區塊鏈技術公開、不可篡改的屬性,為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提供了可能,具備改變金融基礎架構的潛力,各類金融資產,如股權、債券、票據、倉單、基金份額等均有可能被整合進區塊鏈賬本中,成為鏈上的數字資產,在區塊鏈上進行存儲、轉移、交易。

比如,在高盛出具的區塊鏈研究報告《區塊鏈:把理論付諸實踐》中,股權、再回購協議、槓桿貸款等現金證券,使用基於區塊鏈的系統可以顯著縮短交易的結算時間,縮短結算時間,節約對賬成本,幫助減少全流程的資本需求、運營成本和託管費用。另外,用區塊鏈儲存賬戶和支付信息可以增強數據質量,減少被錯誤劃歸“可疑”交易的數量。

正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大數據研究部主任魏凱所說:“區塊鏈顛覆的是記賬技術,而金融業的傳統就是靠記賬維持信用。顛覆體現在什麼地方?它是一種鏈式結構、共享賬本。”他認為,“區塊鏈可以從原來面對面的信任轉化為背對背的信任,人們可以相信每個人在區塊鏈上看到的數據都是一樣的,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這種技術的威力是所有金融機構都需要去重視的。”

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師韓涵看來,區塊鏈是天然脫胎於金融行業的一個具體技術,與其他技術不同,它的基礎設施層面已經具備了金融屬性,“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類金融產品像貨幣一樣形成自發的生態機制”。

騰訊區塊鏈總經理蔡弋戈還表示,讓中小微企業高效獲得融資,降低融資成本,提升資金配置效率和流動性,是區塊鏈的應用方向。

盤點區塊鏈應用場景,從概念到落地還要等多久?

物聯網

據瞭解,在眼下的物聯網流程中,所有的設備都需要通過雲服務器連接,對中心化的網絡管理架構依賴性較強。中心化雲服務器、大型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的基礎設施和維護成本也將隨著物聯網網絡規模的擴大而擴大。

而作為去中心化技術的區塊鏈,可以在物聯網體系中互動的設備間促進交易處理和協作的框架,使網絡上的每個設備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微型的商業主體運行,同時可以將計算和存儲需求分散到組成物聯網網絡的各個設備中,有效阻止網絡中的任何單一節點的失敗,而導致整個網絡崩潰的情況發生。另外,區塊鏈中分佈式賬本的防篡改特性,能有效防止工業物聯網中任何單節點設備被惡意攻擊和控制後帶來的信息洩露和惡意操控風險。

另據瞭解,利用區塊鏈技術組建和管理工業物聯網,還有可能動態掌握網絡中各種生產製造設備的狀態,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和維護效率。

盤點區塊鏈應用場景,從概念到落地還要等多久?

徵信與確權

區塊鏈技術的誕生,可以在無需相互擔保信任或第三方核發信用證書的情況下,採用基於互聯網大數據的加密算法創設的節點普遍通過即為成立的節點信任機制。

國際金融論壇(IFF)學術委員霍學文曾在2016年指出,區塊鏈創設的節點信任機制,既能提高徵信的公信力,實現全網徵信信息無法被篡改,還能顯著降低徵信成本,提供多維度的精準大數據。最終,將有可能打破數據孤島的難題,數據主體以某種交易機制,通過區塊鏈即可交換數據信息。這為解決當前徵信難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在霍學文看來,區塊鏈創設的節點信任機制,既能提高徵信的公信力,實現全網徵信信息無法被篡改,還能顯著降低徵信成本,提供多維度的精準大數據。最終,將有可能打破數據孤島的難題,數據主體以某種交易機制,通過區塊鏈即可交換數據信息。

也正是基於區塊鏈的信任機制以及採用密碼技術、共識算法和智能合約等技術開發和運行多帶來的數據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性, 知識產權、房屋所有權等確權、管理和維權、交易等可以通過該技術進行數字標記、存證等。

盤點區塊鏈應用場景,從概念到落地還要等多久?

公益慈善

也正是區塊鏈上存儲的數據,可靠性高且不可篡改,為社會公益場景使用提供了可能。公益流程中的相關信息,如捐贈項目、募集明細、資金流向、受助人反饋等,均可以存放於區塊鏈上,在滿足項目參與者隱私保護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有條件地進行公開公示,方便公眾和社會監督,避免“黑天鵝”事件。

區塊鏈中智能合約技術在社會公益場景中也有落地可能。在定向捐贈、分批捐贈、有條件捐贈等公益場景中,智能合約技術就適合用來對其進行管理,使得公益行全遵從預先設定的條件,從而更加客觀、透明、可信。

盤點區塊鏈應用場景,從概念到落地還要等多久?

供應鏈

由於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是數據的透明性、不可篡改和可追溯,其用於供應鏈也或將提升管理效率。

例如,基於區塊鏈數據在交易各方之間的公開透明,供應鏈條可形成一個完整且流暢的信息流,幫助參與各方及時發現供應鏈系統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性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升供應鏈管理的整體效率。另外,區塊鏈上的數據特點,也可幫助解決供應鏈內產品流轉過程中的假冒偽劣問題。

在國泰君安證券發佈的分析報告中,區塊鏈經濟的核心其實不在技術,而在於商業邏輯的重構。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認知革命。

不過,在仍有投資行業人士向人民網創投頻道(ID:renminct)表示,儘管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具有重大意義,應用前景也極為廣闊,但該技術尚處於初期,未來商業場景的有效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蔡劍也曾向騰訊科技評論:“區塊鏈技術本身是中性的,但在商業應用場景方面有泡沫。

關於區塊鏈技術的落地場景,或許也正如邵亦波19日發聲時所說,區塊鏈會顛覆很多行業,一定能創造出一些之前無法想象的應用和公司,可能創造很大價值。但是絕大部分價值會給用戶,只有小部分會到公司和token擁有者。“目前很多想當然的應用即使做成了,也不會給股東和token holder創造很多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