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與物聯網兩大風口搞“化學反應”:特斯聯創立兩年獲5億融資

在AI與物聯網兩大風口搞“化學反應”:特斯聯創立兩年獲5億融資

■文 | 陳鍵

■來源 | 人民創投(renminct)

對於創業者而言,特斯聯就是那個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立不到兩年,它就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完成了人口管理、物業安防等服務項目,覆蓋人口超過千萬人,並拿下超5億人民幣A輪融資。

特斯聯定位為“城市級移動智能物聯網生態平臺”,主張通過移動智能物聯網技術,賦予建築以“生命”,推動城市“進化”。這個主張背後是一個並不新鮮但被持續關注的物聯網概念,以及方興未艾、前景廣闊的人工智能技術。特斯聯憑什麼能讓兩者發生“化學反應”?“移動智能物聯網”風口到底能吹起多大的風?

11月28日,在特斯聯位於北京朝陽區未來感十足的新辦公室內,幾位高管接受了人民創投(id:renminct)記者的專訪。

順勢

特斯聯並沒有特別有故事性的創業史。基於對物聯網領域的看好,來自金融、房地產、智慧建築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高管團隊,分別在行業有十幾二十年的打拼經驗後,決定“一起做件事”。

2015年公司成立之前,特斯聯創立團隊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地產行業遇到很大的發展瓶頸,行業應該往哪個方向升級。另一個思考是: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發展臨近爆發期,但它們不會是自我獨立的行業,肯定是要跟傳統行業相結合。他們堅信:地產業跟人工智能、物聯網結合會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AI與物聯網兩大風口搞“化學反應”:特斯聯創立兩年獲5億融資

謝超

“創立背景非常自然,”作為公司最早期的高管成員之一,特斯聯副總裁謝超介紹,創業團隊從地產角度切入,最早推出了智能門禁產品,但很快意識到,要有造血功能和變現能力,要給客戶、開發商、政府帶來現實價值,不能僅僅依靠智能門禁。此後,特斯聯提出平臺化戰略,將供應商的技術、產品、服務整合入系統,為政府、企業級客戶提供統一解決方案。

說到具體案例,謝超透露,特斯聯很大的一點收穫是把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技術具體應用到進人口管理系統,從而幫助基層政府對轄區人口的管理實現了質的飛躍。

2017年11月28日,特斯聯進一步公佈“萬物智能”設想,作為公司戰略佈局負責人,謝超的解釋是,人工智能不能孤立於數據而存在,物聯網能為人工智能、後臺系統帶來更多數據,兩者是共生共存的關係。以此為基礎,特斯聯概括出三條業務線——未來建築、未來城市、未來金融。“每條都是有完整造血能力的業務線,公司不會通過燒錢的方式去獲客。”

謝超看好“萬物智能”的未來前景。“電力剛發明時,大家把電力當為稀罕品,後來,每家都裝了電視、電話。3-5年內,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會覺得它是理所當然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他認為,在未來,過去沒有聯網的、想象到的、想象不到的東西,都可能變成智能化的一部分,變成我們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場景

無論是物聯網還人工智能,之前遇到的非常大的一個問題是應用場景少。從商業邏輯的角度看,創業故事講得再感人,如果產品與服務沒在具體應用中轉化出價值,都是白搭。特斯聯的態度是“在這個領域,我們很少講太多宏觀方面的東西,我們更注重怎麼去落地。”

謝超說,對於特斯聯的服務對像而言,他們更關心的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能給人口管理機構帶來哪些能力上提升。“特斯聯從成立開始就專注技術的產品化、市場化、實用化。這是我們一直稟承的原則。”

其實,在特斯聯推出“建築生命體,城市進化論”品牌宣言的幾年前,國外知名IT企業就曾提出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但並未取得預想效果。特斯聯反思認為,智慧城市之所以很難落地,是因為它涵蓋的面太廣,裡面包括智慧安防、智慧旅遊等等很多方面,構架雖好,卻是光有大腦與數據,沒有神經網絡。

他說:“特斯聯要做的事是要把神經網絡搭建起來。大腦有了——每個城市都有數據中心,但必須通過神經網絡才能夠控制城市的末梢。”這其中就會大量應用到移動物聯網技術。

特斯聯把城市劃成不同的場景,包括建築、社區、醫院、學校、機場、酒店……“我們認為神經網絡的改造一定從小場景開始,”謝超說,圍繞建築,又細分有商場、寫字樓,每個建築單體又是一個整體,要先讓它智慧化,再延伸到住宅、小區、醫院、學校等場景,最後拼在一塊,這個城市自然就會變成真正的智慧城市,“這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為採集到更多城市的“末梢”數據,在特斯聯實施的項目中,不管是在停車場,還是在建築裡,都會按協議要求布上傳感器與智能設備。負責特斯聯軟件研發的副總裁李楊舉例,在人口管理和安防領域,特斯聯已經有能力構建多年前暢想的“智慧警務”場景,相當於為警務機構搭建了一個“警務機器人”。

平臺

特斯聯認為自己有比較優勢的地方是構建了“智能物聯網平臺”。好處是“特斯聯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謝超概括,特斯聯與小米的平臺策略有點像,不同的是:小米鏈接的是智能家居,負責家裡面的事,特斯聯鏈接的是建築、社區以及整個城市,負責家以外的事。

負責特斯聯技術研發工作的副總裁李楊說,特斯聯會把所有物聯網開發者套件開放給硬件企業,讓他們可以基於平臺去做智能化升級與改造,以使應用更適合具體場景。

李楊希望這個平臺能夠收集到更多用戶與設備數據。他舉例,特斯聯能夠接入包括暖通、照明、空調等在內的建築子系統,從而訓練出更可靠、更精準的節能模型,去優化大廈的運轉方式,也可以改變設備的運行狀態,讓原來設備的維保週期更長,降低返修率、維修率,實現物聯網在智能化管理上的突破。

對於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強手入局是否會打破競爭平衡的提問,謝超認為,大家面對的全新市場,任何一家想獨吃是不可能的,彼此孤立,只會讓這個事永遠做不起來。他說,大家要開放心態,互相合作。

而特斯聯副總裁、未來城市事業部負責人劉豐則指出,BAT各有各的關注點。“每個人都在不同的行業裡玩,市場非常大,不可能一家通吃。我們選擇了非常細分的場景——社區和建築,服務這些場景需要綜合實力,不是純粹在移動互聯網層面拼入口,還要有很強的線下服務能力。”他認為,雖然現在有不少企業也在關注物聯網,但是他們處於不同的賽道上,都聚焦於各自有核心壁壘的行業上。

“我們的競爭對手就是自己——如何在行業快速成長的同時,成為一個在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領域更優秀的獨角獸。”劉豐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