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前段時間,支付寶的相互保上線之後,號稱只要你芝麻信用分達到650分,年齡在18-59歲之間,又符合健康告知,你就可以免費加入相互保。

浮生君已經詳細分析過這款產品,詳見 。

相互保的初始出資人螞蟻金服和天弘基金分別出資3億元和2.05億元,佔比分別為30%和20.5%,是正宗的阿里系成員,保障包括惡性腫瘤在內共計100種重疾。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相互保是阿里系的成員

但是相互保存在顯著的缺點:

  1. 40週歲及以後保額降為10萬,60週歲及以後不再賠付。
  2. 有芝麻信用分650分的門檻,對於不太用支付寶的人而言無法加入。
  3. 分攤保費無總額上限,一年會支付多少保費不明確。

因此,相互保雖然能給我們帶來一定的保障,但是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加入前需要詳細瞭解規則後再決定。

不過,支付寶憑藉著巨大的影響力,以及宣傳"0元加入"的口號,讓相互保著實火了一把。

這邊廂相互保的熱度尚未散去,那邊廂京東的老劉又想給相互保險再點一把火。

在京東金融上,劉強東上線了京東互保。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京東上線"京東互保"

我們來深扒一下,和相互保相比,京東互保究竟更好還是更差呢?

一、承保公司

京東互保的承保公司同樣是一家正規的相互保險社,在保監監管管轄範圍之內。

目前國內獲得保監會批准設立的相互保險公司只有三家。

支付寶"相互保"的承保公司是信美相互,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壽險相互保險社。

京東互保的承保公司叫做眾惠相互,是國內最早設立的相互保險社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國內3家相互保險社

眾恵相互的初始發起會員中有37%是產業鏈企業,客戶群體粘性強。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眾惠相互保險社發起人中產業鏈企業居多

眾惠相互成立以來,以意外險和健康險的銷售為主,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線,近一年來的保費穩步增長。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近一年眾惠相互的保費收入情況

所以,京東互保和支付寶的相互保一樣,都是由安全靠譜的公司承保的,其保險責任準備金、保險條款、保險費率、再保險業務、審計制度和償付能力監管都有明確要求。

二、京東互保的優劣

京東相較於阿里,劉強東相較於馬雲,一直都處在一種追趕的態勢之中。

除了自建的物流系統和客服服務之外,國內電商老二京東雖然佔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但在阿里面前仍然還是追趕者。

電商是如此,保險亦是如此。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相較於阿里,京東始終處於追趕態勢

從2013年開始,螞蟻金服通過參股、增資、戰略協議等多種方式,開始局部保險。而京東真正開始謀劃保險佈局是在2015年。

此次推出京東互保,也有著和支付寶相互保較勁的味道在裡面。

有了相互保的模式在前,不難想象,京東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推出相互保險,一定是做了改進的,主要有5點:

1、保障範圍增加

京東互保在100種重疾的基礎上,增加了30種輕症,包括原位癌、不典型心肌梗塞、輕度中風後遺症、冠狀動脈介入術、主動脈手術等高發的輕症,誠意十足。

2、加入條件降低

京東互保沒有信用分這類的准入門檻,且70週歲前都可以加入,而相互保目前只允許59週歲以內的人群加入。

3、整體保額提升

支付寶相互保所謂的30萬保額只對39週歲及之前的人群有效,40-59週歲保額只有10萬,超過59週歲保額降為0。

這也是相互保為人所詬病的地方。

京東互保在保額上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進。41-50週歲的人群比相互保增加了10萬的保額,重疾保額達到了20萬,另外還有2萬輕症保額;60歲以上人群也有5萬重疾保額以及5000元輕症保額。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不同年齡段"京東互保"的保額

4、輕症不影響續保

京東互保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如果被保人因為輕症疾病後發生了理賠,仍然可以續保,可以繼續享有重大疾病保障。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京東互保"輕症理賠不影響續保

5、保費分攤有上限

之前相互保雖然號稱每次賠付分攤保費最多不超過1毛錢,但是一年下來有多少件理賠案是未知的,消費者最後一年要支出多少保費是無法預知的,這就給現金流支出帶來了不確定性。

京東互保的分攤機制和相互保類似,每月10日和25日進行保費分攤,眾惠相互保險社收取賠付款10%作為管理費。

但京東互保在保費分攤上做了改進,約定了各年齡段年保費的分攤上限

換句話說,無論每年的理賠案件有多少,也無論眾惠相互保險社理賠款支出了多少,最終投保人分攤的金額都會小於等於約定的分攤金額上限,如有多出部分將由保險社承擔。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京東互保"承諾了年保費分攤上限

從這幾點來看,京東互保的確做出了不小的改進。

但是,京東互保還是存在幾個問題:

1、收費模式不統一

支付寶的相互保在推出之時,宣稱的是"0元免費加入"。現在我們知道了,其實這只是文字遊戲,採取的是後端收費的模式,到了分攤日將根據實際理賠情況再來分攤保費。

京東互保就有意思了,它雖然採取的也是後端收費的方式,到了分攤日根據實際理賠情況再來分攤保費,但它卻還要收"門票費",30天-50週歲的人要交9元錢加入互保計劃,51-70週歲的人要交99元錢才能加入互保計劃。

現在推廣期間,30天-50週歲的人可以0元免費加入,51-70週歲的人也可以優惠9元錢,以90元錢的門票費加入。

但是前、後端均收費的模式導致收費形式顯得有些混亂。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前後端均收費,導致收費模式有些混亂

2、續保條款不甚友好

和其他一年期的短險一樣,京東互保也是非保證續保保險,因此其保險費率是可以調整的。

支付寶的相互保在保險條款中寫明,保險費率的調整適用於所有被保人或者同一類被保人。因此不會單獨對某位被保人調整費率。

而京東互保在其保險條款中,是允許單獨對某一位被保人調整費率的。

假設被保人身體狀況發生了變化,或者賠付了輕症,京東互保並未排除他們行使費率調整的權利,因此存在對單一被保人提高費率的可能性。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京東互保"的續保約定

從整體保障來看,京東互保的優勢大於劣勢,優於支付寶的相互保產品。

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參與京東互保計劃的成員每年分攤的費用會高於參加相互保的成員

一是因為大數法則。群體基數越大,賠付率就越接近於精算結果,否則就容易產生較大的波動性。

支付寶相互保上線8天就加入了1000萬人,目前總共已經有1800多萬人加入,基數龐大,賠付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最終結果就是攤薄成本。

而京東互保上線一天,僅僅有2000多人加入,如果劉強東不想辦法搞點活動促進一下的話,最終可能也就是一個幾十萬人數級別的互助計劃,成本會高於相互保。

二是因為京東互保提高了41-50週歲年齡段人群的保額,並且允許60歲以上、70歲以下人群參保。這對年齡相對較大的人而言固然是好事,但這也意味著京東互保的賠付支出必然大於相互保,最終大家分攤的費用也必然高於相互保。

相互保險的模式正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道路之中,阿里和京東兩大互聯網巨頭相繼出手,競相角逐,有利於打磨出更優質的相互保險來

但不管怎麼說,相互保險仍然還是一年期的保險,產品結構和產品費率的穩定性永遠是一個硬傷,而且保額偏低,無法完全起到轉移風險的作用。

因此,相互保險我們可以作為一個一年期的消費型險種輔助配置,甚至作為自己獻愛心的途徑,但還不能作為家庭核心險種配置。家庭保障的基石,仍然需要藉助傳統商業保險的力量,合理進行組合搭配。

我是保險觀察,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請關注我,讓我把專業帶給你!也歡迎點擊“瞭解更多”,關注本人公眾號哦!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歡迎諮詢!

“京東版”相互保出現,幾多驚喜幾多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