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哪個縣城最美?

老郭說實話


 說起臨汾,它地處三晉大地之南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華夏第一都”的美稱,自然其下屬的各個縣市也各有千秋,能相互媲美,要說哪個縣城最美?先跟大夥科普一下。

  臨汾是個地區的統稱,位於晉南,除臨汾市外,還有十多個縣市,即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吉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蒲縣,汾西縣,侯馬市,霍州市等。每個縣市都獨具魅力,比如,洪洞縣有聞名暇邇的“大槐樹”,是中華民族“根祖文化”的發源地,如今,在這裡舉辦的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會引來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華人來到這裡,盛況空前。據瞭解,此習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品評最美,怎能不提美食,而臨汾的美食也是槓槓的,比如,吉縣的蘋果,果型端正高樁、果面光潔細膩、著色鮮豔濃紅、口感香脆甜爽,品質上乘,屢獲大獎;曲沃的羊湯,那也是大名鼎鼎,具有鮮、熱、辣、香,色香味俱佳的特點,歷來為臨汾地區風味小吃之典型,它不僅是臨汾人重要的味覺記憶和文化基因,也是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絕對理由。


  霍州年饃也是臨汾地區極具代表性的東西,味美形更美。它是山西特有的傳統手工藝,體現出山西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饅頭是霍州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必備食品,而在當地饅頭也被賦予別樣含義,逢年過節,人們把饃蒸成各種“吉祥物”,寄託美好希望與祝福。

  世上的美有千萬種,什麼是最美?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答案,美的定義也很寬泛,風景美、人文美、美食等等,每個人可能都會認為自己的家鄉最美,亦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


太原晚報


山西臨汾那裡好?

這可確實很難表。

那裡青山有綠水,

那個縣城就最美。

蒲縣吉縣和鄉寧,

曲沃候馬到襄汾。

翼城浮山到安澤,

古縣洪洞到永和。

還有霍州和大寧,

肯定榜上也有名。

臨汾山,臨汾水,

各個縣市都很美。

如今都在抓環保,

汾西隰縣更是好。


翼城笑星白生文


臨汾位於晉南地區,管轄了堯都區,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吉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蒲縣,汾西縣,侯馬市,霍州市等,臨汾各縣有各縣的特色。

臨汾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有“華夏第一都”之稱;他的傳統的文化也特別多。臨汾非物質文化種類繁多,有

威風鑼鼓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被譽為“ 梅花之鄉”、“剪紙之鄉”和“鑼鼓之鄉”。很有多的旅遊景點,近年來受到人們的歡迎,著名景點有:人祖山壺口瀑布、洪洞大槐等。

人人都說家鄉美,各縣都有特色。身為臨汾人,吃的方面,大寧的西瓜,吉縣的蘋果,曲沃羊湯等等,旅遊景點方面,吉縣人祖山,壺口瀑布,洪洞的大槐樹,蘇三監獄,襄汾的丁村等等。明星家鄉分,襄汾的賈躍亭,柴靜,侯馬的譚晶等等,

最美除了風景美還有地方特色文化,每個人的家鄉都是最美的。


趣聞視圖


洪洞縣是山西人口第一大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地處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東隔霍山與古縣交界,西靠呂梁與蒲縣相連,北與霍州、汾西縣為鄰,南與堯都區接壤。

洪洞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華人老家”。轄區有252處人文名勝及自然景觀;年平均溫度12.3℃,年平均降水量493.3mm。

洪洞縣轄9個鎮、7個鄉,463個行政村,國土總面積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萬畝,全縣常住人口75.67萬(2016年)。

洪洞縣是國家衛生縣城[1] 、國家園林縣城[2] 、全國文化先進縣[3]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4] ,山西省重點旅遊縣,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5] ,同樣還是中國武術之鄉。

中文名稱 洪洞縣 外文名稱 Hongtong County 別 名 蓮花城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下轄地區 9個鎮、7個鄉 政府駐地大槐樹鎮 電話區號0357 郵政區碼 0416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臨汾市 面 積 1563平方公里 人 口 75.67萬(2016年常住人口) 方 言 中原官話汾河片,又稱晉南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大槐樹、廣勝寺、蘇三監獄、萬聖寺、溫家大院、興唐寺風景區等 機 場 喬李機場 火車站洪洞站、洪洞西站 車牌代碼 晉L 汽車站 灣裡站、城北站 行政代碼 141024 戶籍人口 78萬(2016年)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 地形

▪ 地貌

4 自然資源

▪ 礦產資源

▪ 水利資源

5 人口

6 經濟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7 社會

▪ 基礎設施

▪ 科教文衛

▪ 社會保障

▪ 城市環境

8 交通

9 民俗

10 旅遊

▪ 大槐樹

▪ 廣勝寺

▪ 蘇三監獄

▪ 萬聖寺

▪ 乾元山

▪ 溫家大院

▪ 玄帝宮

▪ 興唐寺

11 名人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

洪洞縣,漢語拼音為hongtong xian,讀錯的比較少,《蘇三起解》裡的那句“蘇三離了洪洞縣”起到了積極的推廣作用[6] 。

洪洞縣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趙城為周繆王封造父之地,後為趙簡子食邑,故名趙城。

在唐、虞、夏、商時代,洪洞、趙城均為冀州之域。西周時洪洞為楊侯國,古城在今縣城東南18公里的範村附近。趙城當時為趙國,今趙城東北三里簡子城為故城。

春秋時,洪洞為悼公之弟乾的食邑,號日楊幹,後為羊舌肸食邑。到魯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始為楊縣。趙城為趙簡子食邑之地。洪、趙均屬晉國。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洪洞為楊縣,治所在今範村。趙城屬彘縣,治所在今霍州,均屬河東郡,西漢因之。東漢陽嘉三年(134年),彘縣改為永安,洪洞仍稱楊縣。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洪、趙屬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陽郡,轄楊縣、永安。西晉因之。永安縣治所曾一度在今趙城東北十五里仇池。十六國時,兩縣均屬平陽郡。北朝均屬晉州總管府。北魏仍屬平陽郡,洪、趙屬禽昌縣。隋義寧元年(617年)始置趙城縣。義寧二年改楊縣為洪洞縣。兩縣均屬臨汾郡。

洪、趙二縣自隋置縣以來一直沿傳當代。唐時,洪、趙屬晉州,趙城縣治遷今趙城鎮。

五代十國時,設建雄軍節度使,轄洪洞。趙城無考。北宋洪、趙均屬平陽府。其間熙寧五年(1072年),趙城曾省人洪洞為鎮。元豐三年(1080年)又復縣。金代洪、趙均屬平陽府。元代洪洞屑晉寧路,趙城屬霍州。明清洪趙屬平陽府,府治在臨汾。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霍州為直隸州,領靈石、趙城二縣,州治在霍州。洪洞仍屬平陽府。

民國初,洪、趙均屬河東道,道治在運城。抗戰爆發後,洪、趙屬第六專署。洪、趙淪陷後,洪洞縣政府駐河西韓家莊,趙城縣政府駐羅雲、雙昌。日偽時期,洪、趙歸冀寧道管轄。抗戰初期,洪、趙歸太嶽行晉綏九分區管轄。日本投降後,洪、趙兩縣又成立民主政府,洪洞縣人民政府駐師村,趙城縣人民政府駐興旺峪。

解放後兩縣政府各駐縣城,均屬臨汾專署管轄。1954年7月1日洪、趙兩縣合併為洪趙縣,縣治在洪洞,屬晉南專署。1958年10月洪趙縣與霍汾縣合併,稱洪洞縣,縣治在洪洞城。1959年9月霍汾從洪洞分出,恢復原置。1971年臨汾與運城分署分置,洪洞歸臨汾行署管轄至今,縣人民政府駐洪洞縣城。

洪洞縣行政地圖

至2014年,洪洞縣轄9個鎮、7個鄉,分別是:大槐樹鎮、甘亭鎮、曲亭鎮、蘇堡鎮、廣勝寺鎮、明姜鎮、趙城鎮、萬安鎮、劉家垣鎮、淹底鄉、興唐寺鄉、堤村鄉、辛村鄉、龍馬鄉、山頭鄉、左木鄉。

位置境域

洪洞縣位於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北達幽並,南通巴蜀,為三晉鎖鑰,晉南要衝,地處北京——西安旅遊一線的中間地帶。東隔霍山與古縣交界,西靠呂梁與蒲縣相連,北與霍州、汾西為鄰,南與堯都區接壤。轄區國土總面積1494平方公里,東西長49.6公里,南北寬48.2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36°05′—36°23′,東經111°30′—112°50′。

洪洞縣

地形

洪洞縣東西高、中部低,平均海拔430米。東部為霍山,最高峰老爺頂海拔2347米;西部為呂梁山系,山勢低緩綿長,最高峰泰山頂海拔1347.6米;中部汾河自北向南縱貫,平川輪廓也由北而南逐漸展寬。山地外圍布有大面積的丘陵,靠東西兩山自北向南連綿不斷,多形成梁、垣、峁等。

地貌

洪洞縣可分山地、丘陵、山前傾斜平原、河谷階地四種地貌單元。其中山地佔總面積的18.9%,丘陵佔32.8%,山前傾斜平原佔26.7%,中部河谷階地佔總面積的21.6%。

礦產資源

洪洞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縣”之一,以煤炭為最,據勘探,全縣煤炭總儲量44.15億噸,可開採量20.15億噸,且煤質好,埋藏淺,分佈廣。境內東西部山區大量蘊藏著煤、鐵、銅、石膏等30多種礦產資源,儲量大,開採價值高,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水利資源

汾河自北向南貫穿中端,全長45.8公里;有12條季節性河流,河流全長332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0.87立方米;地下儲水量為1.04億立方米;泉水126處,年徑流量為1.5億立方米,其中霍泉最大,年徑流量為1.3億立方米;中小型水庫9座、塘壩工程12座,總庫容260餘萬立方米。[8]

2012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轄區共有244487戶,戶籍總人口為741776人,其中,城鎮人口268077人,鄉村人口473699人。戶籍人口中,男性人數為384569人,女性人數為357207人。從業人員有43773人,在崗職工有43308人。

洪洞縣主要產業:煤炭、聚丙烯、燃料甲醇、順酐、多聚甲醛、林漿紙、番茄製品、紅棗、奶畜、蔬菜、肉牛、肉兔、梅花鹿。潛在產業:鐵、銅、石膏、硅石、鋁釩土、石灰岩、油頁岩。2013年,洪洞縣積極推行“三個三分之一”招商工作法,參加了中博會、長三角、珠三角等招商活動,完成儲備投資額1473億元;堅持“六位一體”工作機制,組織實施了五大類105項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395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65.5億元,增長9.8%;財政收入完成23.5億元,增長3.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1.5億元,增長21.1%;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4.8億元,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8.9億元,增長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3.8億元,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96元,增長9.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49元,增長12.1%。

第一產業

洪洞縣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2013年糧食總產達8.3億斤;重點發展了天澤現代農業轉型綜改示範園,土地流轉1.2萬畝,種植色葉苗木4000畝,實施了皇英小鎮現代農村社區建設;鞏固發展了大槐樹農業生態園和歷山農業觀光園,建成設施蔬菜5600畝,藥材5300畝,果樹2100畝,核桃1.9萬畝;規模養殖水平逐步提高,畜禽存欄牛1萬頭,羊11萬隻,豬24萬頭,禽類250萬隻;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實施了曲亭水庫水毀修復工程,完成中低產田改造2.5萬畝、小型水庫除險加固3座、渠道防滲81公里。

第二產業

洪洞縣堅持“大園區承載、大項目帶動、優勢企業引領”,重點建設了洪洞趙城煤焦化深加工園、臨汾甘亭新型工業園、洪洞陶瓷工業園和洪洞秦壁工業園四大園區,形成了以精細煤化工、新型建材、裝備製造、高新技術、新型材料為主的工業新型化“先行先試”示範區。其中,洪洞趙城煤焦化深加工園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轉移示範區”,臨汾甘亭新型工業園被確定為“山西省產業轉移示範區”。至2012年5月份,已有42家規模以上企業入駐四大園區,山西焦煤60萬噸烯烴、虹翔MO源、億明LED、雙銀電熱膜二期、普泰發泡鋁、華翔美的精密製造等一批新興工業項目陸續開工,園區銷售收入達到157.6億元。

第三產業

洪洞(17張)

洪洞縣已形成包涵旅遊行業“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綜合性服務的整體市場:賓館、旅店共計460餘家;有興洪、淼源、航天、友邦四家旅行社;從洪洞高速路口直達歷山的旅遊專用通道等工程已投入使用;完成了趙城賓館三星級申報、天域錦城五星級酒店選址等工作。至2013年,廣勝寺景區形成“三街三路”交通格局;籌資1900餘萬元完成重點文保單位的修繕工作;淨石宮、商山廟、關帝廟被錄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功舉辦了第23屆大槐樹文化節、三月三等民間傳統節慶活動;全年接待遊客372萬人次,門票收入5200萬元,被評為“山西省重點旅遊縣”;一批快捷酒店相繼運營;晉商銀行、洪都銀行等金融機構入駐洪洞;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161億元,貸款餘額78.4億元。

基礎設施

洪洞縣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2013年,“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框架工程進展順利,完成了以城區段引河、橋樑、東岸景觀公園和上游段中度治理等為主要內容的汾河生態修復治理與保護二期工程;濱河東路貫通工程二標段率先完工,其餘路段完成砂礫鋪裝。城鄉規劃逐步完善,編制完成了《洪洞縣城總體規劃》、15項專項規劃以及12個鄉鎮規劃。市政功能日趨完備,大槐樹文化中心室內外裝修進展順利,澗南東街竣工通車,霍候一級路翻新亮化、城區路燈節能改造及橋樑夜景工程全部完成。

科教文衛

科技方面,2013年發明專利32件,洪洞縣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教育方面,為3000餘名五類特殊家庭學生髮放補助200萬元,完成3座鄉鎮中心幼兒園和10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職業中學教學樓主體封頂,高考二本以上達線1783人,連續五年創新高。衛生方面,逐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新農合參合率達99.4%;不斷加強人口計生工作,成功申報“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文化方面,重八席、婁氏胃靈散、賈氏烏金散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魅力百村歡樂行”文化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國家和省市級體育賽事,獲得“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稱號。

社會保障

2013年,轄區各類保險參保人數達61萬人,全年實現就業、再就業7505人,發放各類低保和救助金9616萬元,發放低供煤20.5萬噸,完成各類保障性住房1436套,分配廉租房348套,改造農村危房423戶。

城市環境

2013年,轄區新增供熱面積50萬平方米、天然氣用戶6000戶;安裝農村太陽能路燈7360盞;垃圾無害化處理廠投入運營;全年造林3.9萬畝,植樹394萬株,城區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35天,一級天數達到78天。“六城同創”活動持續引深,推進鄉村清潔工程,清理積存垃圾7.7萬方,粉刷牆面1.9萬平米,規劃垃圾填埋點390處,完成趙城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獲得國家衛生縣城、省級環保模範城、省級園林縣城、省級文明縣城等稱號。

南同蒲鐵路幹線在轄區設有趙城、洪洞、甘亭三個客運、貨運停車站,共有11條鐵路專用線,大同-西安客運專線、大運公路、霍候一級路、祁臨高速公路縱貫南北;309國道、趙克公路、洪古公路橫跨東西;縣鄉公路自成體系。

大槐樹洪崖古洞

洪洞縣人文資源古老,民俗風情獨特。六百多年來,“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民謠使洪洞大槐樹成為尋根問祖的主要目的地;廣勝寺有三絕一奇:四大名塔之一飛虹塔,佛國聖典《趙城金藏》,元代戲劇壁畫,唐代對扭千年古柏;“蘇三起解”的發生地蘇三監獄是最完整的一座明代監獄;侯村女媧陵寢是煉石補天的偉大祖先女媧最後長眠的地方;羊獬歷山聯姻民俗歷經五千年傳承;2008年6月,“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洪洞縣的“通背纏拳”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洪洞縣的主要民俗旅遊:“三月三”羊獬走親活動、4月1日—10日的大槐樹尋根祭祖節活動、廣勝寺“三月十八”廟會。

洪洞民俗

2007年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由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鳳凰衛視、山西電視臺、臨汾電視臺等現場直播,被評選為“人民網2008年度最受關注的各地節慶”;2008年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被山西省文明委列為“中國清明節”系列活動的重點項目。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大槐樹尋根祭祖節”被山西省文化廳列入首批民族傳統節日保護名單。

洪洞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有:玉皇廟、泰雲寺、碧霞聖母宮、青龍觀玄帝宮、淨石宮、乾元山元陽觀、興唐寺等。主要遺址有:坊堆遺址、上村遺址、古楊侯國遺址、永凝堡遺址、侯村遺址等。

洪洞大槐樹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大槐樹祭祖習俗收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至2010年,景區已收集家譜、族譜1000餘冊,蒐集整理出版與移民祭祖文化有關的書籍23種,拍攝音像光盤10餘種。

景區分為“移民古蹟區”、“祭祖活動區”、“民俗體驗區”和“汾河生態區”四大主題區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移民浮雕圖、牌坊、中華姓氏苑等60餘處風景文化景點。

廣勝寺

廣勝寺位於距洪洞縣城15千米處霍山南麓,系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東漢建和元年(147年),當時稱阿育王塔院,又名俱盧舍寺。唐代大曆四年(769年),汾陽王郭子儀奏請代宗皇帝李豫敕建重修,代宗准奏並賜額“大曆廣勝之寺”,意為“廣大於天,名勝於世”,人們簡稱為“廣勝寺”。主要建築有上寺、下寺、水神廟三部分。除建築外保存有壁畫、木雕、泥塑等文物。

廣勝寺現存飛虹塔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是目前全國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琉璃塔。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臨汾盆地8級地震,此塔安然無恙。《趙城金藏》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一同被譽為國家圖書館四大鎮館之寶。《趙城金藏》因刻於金代,後被供養在山西趙城縣(今洪洞)廣勝寺而得名。《趙城金藏》因其不凡的誕生經歷,被後世高僧譽為“千古第一發心之大藏經”。

蘇三監獄

蘇三監獄始建於明朝洪武2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的唯一一座明代形制的監獄,也是現存最早的監獄。1959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到大街前。未曾開言心好慘,過往君子聽我言。”因話本和戲劇而聞名的蘇三,在中國幾乎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玉堂春落難逢夫的故事,就發生在山西洪洞縣,直到民國9年(1920年),洪洞縣司法科還保存著蘇三的案卷。

監獄總面積為610平方米,由普通牢房、獄神廟、死囚洞、虎頭牢、丈八牆、蘇三井等組成。蘇三還願處(關帝廟)位於洪洞縣城中心,創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年),歷代均有修葺增建,現存為元、明、清三代建築。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三還願處(關帝廟)由關帝樓、《正說蘇三》展廳、獻殿、正殿等部分組成。關帝樓又名春秋樓,也稱三真閣,高約22.7米,琉璃瓦剪邊,為重簷十字歇山頂多層樓閣式建築。獻殿是進獻供品的地方,獻殿後方的正殿供奉的是關聖帝君。

萬聖寺

萬聖寺原名小清涼寺,在洪洞縣城西25公里的萬安鎮淺溝村西。創建於南北朝北魏的後魏時期(425年—534年),據《趙城縣誌》載,小清涼寺於金大定四年(1164年)進行重建,改名為萬聖寺。在萬聖寺北山崖約200米高的山頂上,建有十三級金頂舍利塔,塔高約37米。現存寶塔系明天啟年間的建築,塔上有“西方勝境”、“舍利寶塔”、“極樂世界”等題詞。

乾元山

乾元山位於洪洞縣城西15公里處,是呂梁中南部姑射山脈的一部分,北接萬壽山,南連青龍山,方圓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山中有“元陽觀”、“玉虛宮”、“金光洞”、“蓮花閣”、“道教古法壇”、“萬年風洞”、“魁星樓”、“古道人墓群”、“仙人頭”、“娘娘腳”等自然人文景觀和遺址。

溫家大院

坐落在汾河西岸風景優美的白石村。佔地2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是辛亥革命名將山西都督溫壽泉的故居。溫家大院有6座相連的院落,分為兩個景區。東景區:佔有三個院落,為紅色旅遊景區。抗戰初期,朱德、彭德懷、鄧小平、左權、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等八路軍高級將領都先後在此居住和工作過,《游擊隊歌》從這裡誕生並唱遍中國。這組景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紅軍、八路軍民族革命實踐為中心,佈設了紀念亭、堂、室,樹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鄧小平漢白玉塑像;另一部分是以溫壽泉辛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實踐為中心的山西辛亥革命史實展覽。西景區:為傳統文化景區。景區分為三個部分,佔有三個院落。一是女媧煉石處;二是儒釋道講經堂;三是五聖研佛殿。

玄帝宮

青龍觀玄帝宮位於

青龍山玄帝宮

洪洞縣城西南23公里處的青龍山,是呂梁山東南部一條支脈。海拔1147米,東臨汾河,南望天壽山,北連婁山。史書稱為青龍山,當地人也稱為老爺頂。青龍山頂上有建於東漢光武期間的兩千餘平方米的建築群。該建築群採用了樓閣與碉堡相組合的宮堡形式,有“華北高原上的布達拉宮”之稱。建築群以玄帝宮為主,包括大小廟宇30餘座,分為前院、中院、下院和中極頂四個群體。該建築群運用了八卦循環反覆變化的原理建成的384爻地窯古洞,洞洞重疊、洞洞相連,洞中藏洞。

興唐寺

興唐寺旅遊風景區位於洪洞縣城東北30公里的霍山主峰腳下。霍山,古太嶽山為五大鎮山之中鎮,興唐寺是唐太宗李世民興唐立國的發祥地。景區面積36500畝,自然生態植被保存完好,人文景觀眾多,著名的有石壺峽、飛瀑峽、人祖泉、打鼓泉、石人守山、休糧山、蓮花峰、朝陽洞、老爺頂等自然景觀和中鎮廟、興唐寺、楊家營寨等人文建築遺址。[15]

皋陶:李氏始祖,法律之祖。

造父:趙氏始祖,趙國始祖。

師曠:師氏始祖,音樂鼻祖。

薄姬:漢文帝劉恆之母。

範郭鼎:清代理學家。

張瑞璣:清末民初革命家、書畫家和詩人。

南漢宸:中國人民銀行第一任行長。

王世英:歷任山西省委書記兼山西省省長等職。

董壽平:當代著名畫家、書法家。

賈題韜:著名學者,中國象棋理論奠基人。

蘇光:著名畫家,山西省美術家協會前主席。

陳廣斌:“抒情王子”,一級作家,筆名晨雨。


山西洪洞大槐樹


肯定是隰縣縣城最好,不信你親自看一看,反正我信。


難得糊塗zhshy


汾西縣最美,碧水藍天,人傑地靈,物厚人樸,無大災少人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