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能否代替真人醫生?及目·論道在京舉行

《及目·論道——人工智能在眼科疾病領域的應用》愛眼日特別活動由北京致遠慧圖科技有限公司於6月5日下午在京舉辦。北京致遠慧圖科技有限公司CEO孫宇輝及CTO丁大勇,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副主任陳有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遲春花,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國際眼科會診中心主任張紅,北京同仁醫院眼科助理研究員徐捷等相關專家出席此次活動,並對人工智能如何與眼科臨床相結合,人工智能在全科醫生領域的新應用,人工智能能否代替真人醫生等熱點話題進行了討論。

人工智能能否代替真人醫生?及目·論道在京舉行

“最尖端的科技往往都最先應用於眼科臨床,比如激光治療,因此我們非常歡迎人工智能技術在眼科落地。協和的醫生經常被派往偏遠地區或非洲國家支持當地的醫療建設或義診,但由於工作的時間有限,能幫到的病人也有限。有了人工智能,我們就有可能建立“永不離開的醫療隊”,為更多的人提供幫助。”陳有信主任說道。

“與眼科疾病相關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僅能反應眼部疾病,還可以反映出其他科室相關疾病的合併症等信息,比如糖尿病眼底病變。未來分級診療制度逐步完善,首診在基層,這一類技術可以幫助基層醫生早起發現、早期診斷,需要大醫院救治的情況,基層醫生給予必要時早期轉診、病人才會得到早期治療。目前,中國的全科醫生缺口巨大,我們的目標是每萬人中配備5位全科醫生,目前缺口50萬。人工智能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可以成為全科醫生的助手,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幫助他們更高效,更準確的做出診斷。” 遲春花教授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在本次活動現場,還特別設計了體驗環節,在場嘉賓都親身做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機器人”眼底篩查。致遠慧圖的CEO孫宇輝在活動現場介紹:“為貫徹《’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踐行分級診療和精準醫療,北京致遠慧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友誼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河南省立眼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的眼科專家,經過490個日夜,7萬張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級,近1百萬個病灶標註,45位專家團隊和北京致遠慧圖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算法專家通力合作,共同研製出一款基於人工智能算法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產品“EyeWisdom眼底影像分析軟件”。這款產品的準確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

致遠慧圖的CTO丁大勇也介紹了“EyeWisdom眼底影像分析軟件”的三個優勢:一.EyeWisdom眼底影像分析軟件不僅可以直接給DR的篩查結果建議,還可以在圖上提示出微血管瘤,視網膜出血,硬滲出,棉絨斑等多個典型的DR病灶,病灶標註一目瞭然,幫助醫生對於檢查結果進行確認。二.EyeWisdom眼底影像分析軟件不僅能應用到社區DR篩查,同時能應用在內分泌和內科門診中對糖尿病患者眼底併發症的檢測。在科研中,EyeWisdom眼底影像分析軟件特有的DR細分級和病灶識別能力可以幫助醫生對患者病情發展進行量化的跟蹤和分析,集門診,篩查,科研於一體。三.EyeWisdom眼底影像分析軟件是一款部署在雲端的軟件產品。結合互聯網和4G技術實時遠程醫療,讓優質醫療服務覆蓋廣大基層和偏遠地區群眾。有效地緩解國內醫療資源不足和分佈不均衡的問題。

人工智能能否代替真人醫生?及目·論道在京舉行

論壇最後,來自同仁醫院的優秀青年醫生代表徐捷和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的張紅主任對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各自的希冀:“希望人工智能技術在遠程醫療及科研領域可以幫到更多的醫生,使我們工作更高效。” “我們希望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發揮它的優勢,在中醫循證醫學中提供更有效的證據。” 與會嘉賓還就人工智能對醫療公益事業帶來的變革等其他話題展開了交流。

據瞭解,目前全國已經有多家醫療機構參與到“EyeWisdom眼底影像分析”軟件的試用當中。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技術輔助診斷的好消息會接踵而至,更加惠民的好設備、好產品更能有效助力“健康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