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風流才子下揚州,五首詩讀懂他和揚州不得不說的故事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晚唐詩人,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杜牧出身名門,他祖父杜預曾官至宰相。大和七年,31歲的杜牧受邀來到揚州做推官一職。自此與揚州結下了不解之情,留下了多首關於揚州的詩作。

杜牧:風流才子下揚州,五首詩讀懂他和揚州不得不說的故事

第一首杜牧的《贈別》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這首《贈別》作於公元835年,是杜牧離開揚州赴長安任監察御史時,寫給心愛女子的詩作。“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不著一個“花”字、一個“美”字,卻將心中的傾慕表現得淋漓盡致。詩人閱遍“十里揚州路”,都覺不如這豆蔻年華的少女;又以“無情”寫多情,以蠟燭燃盡滴落蠟淚,比喻傷心女子“替人垂淚”,愛憐之心流露無疑,盡顯詩人的風流。

杜牧:風流才子下揚州,五首詩讀懂他和揚州不得不說的故事

杜牧出生的年代正值唐朝沒落之時,政局混亂、牛李黨爭,又逢家道中落。他出身官宦,深受儒家思想薰陶,萬丈雄心無處安放。恰逢此時,他來到了揚州。此時的揚州城,既有商賈繁華、笙簫徹夜,又有小橋流水、西湖歌吹,所謂“煙花三月下揚州”,正是文人墨客嚮往的天堂。

“才子”總與“風流”相伴,在揚州這個煙花繁盛、商賈雲集之地,杜牧也就很自然地墜入了“溫柔鄉”。杜牧在揚州的這段逍遙生活,《太平廣記》卷273《杜牧》篇有詳細記錄。

杜牧:風流才子下揚州,五首詩讀懂他和揚州不得不說的故事

第二首杜牧的《揚州三首.其一》

煬帝雷塘土,迷藏有舊樓。

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

駿馬宜閒出,千金好舊遊。

喧闐醉年少,半脫紫茸裘。

杜牧太懂揚州,通過描繪揚州的美景來讚揚揚州的繁華。揚州城的建立離不開隋煬帝,他開鑿運河、大興土木、蒐羅天下珠寶,建造了一個與長安、洛陽齊名的揚州城。只可惜,奢侈荒淫、終至亡國,隋煬帝最終也把自己埋葬在了這個自己一手建成的地方。歷史有時是沒有對錯的,隋煬帝為一己私慾建造了揚州城,因荒淫過度而毀掉隋朝,但是南北溝通、揚州發展卻不會隨朝代消亡。繁華的揚州城,成為無數後人的嚮往寄託之所,這或許是隋煬帝怎麼也沒想到。

杜牧:風流才子下揚州,五首詩讀懂他和揚州不得不說的故事

第三首杜牧的《題禪智寺》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此詩作於唐文宗開成二年(837)秋。杜牧時年三十五歲,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無所視,寄住在揚州城東的禪智寺。杜枚告假,從洛陽帶了眼醫石公集前去探視。此詩便作於此時。

杜牧:風流才子下揚州,五首詩讀懂他和揚州不得不說的故事

第四首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曾在淮南節度使(使府在揚州)牛僧孺幕中作過推官和掌書記,和當時在幕任節度判官的韓綽相識。這首詩當是杜牧離揚州幕府後不久寄贈韓綽之作,具體寫作時間約在大和九年秋或開成元年秋。

這是一首調笑詩。詩的首聯是寫江南秋景,說明懷念故人的背景,末聯是借揚州 二十四橋的典故,與友人韓綽調侃。意思是說你在江北揚州,當此深秋之際,在何處教美人吹簫取樂呢?頹廢喧譁的地方更讓詩人懷念對面江南的青山綠水。

杜牧:風流才子下揚州,五首詩讀懂他和揚州不得不說的故事

第五首杜牧的臨別之作《遣懷》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杜牧在自己的樊川別墅中品茶悟道,留下了《遣懷》一詩,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總結。這是感慨人生、自傷懷才不遇之作,並非如某些文學史所論遊戲人生,輕佻頹廢,庸俗放蕩之什。

杜牧:風流才子下揚州,五首詩讀懂他和揚州不得不說的故事

揚州成全了杜牧,杜牧也成全了揚州;杜牧本身就是一首詩,如同依然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沉默的揚州,滄桑而綽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