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敵漢奸”壯烈殉國使得一個軍被取消番號 只因得罪了一個人

在抗日戰爭中,國軍犧牲的軍長,一共有七人,他們是郝夢齡、唐淮源、陳安寶、馮安邦、吳克仁、王甲本、武士敏,除了第67軍軍長吳克仁外,其他人在犧牲後都獲得政府的明令褒獎。唯獨吳克仁不僅沒有褒獎,還被蔣介石戴上了一頂“投敵漢奸”的大帽子,千古奇冤令人心痛。

“投敵漢奸”壯烈殉國使得一個軍被取消番號 只因得罪了一個人

吳克仁其實是一員十分難得的有情有義又殺敵堅決的抗日驍將。

1937年8月,淞滬戰役打響後,中日雙方在上海決戰,久久難分高下。11月5日,日軍第10軍三個師團從杭州灣的金山衛大舉登陸,猛撲松江,從西線迂迴威脅中國守軍的後方,局勢驟然危險。西線集團總指揮張發奎急令第67軍輕裝向松江急進,阻擊日軍,以保上海右翼安全。右翼軍代總司令黃琪翔也親自下達了手令:

“著松江保安司令王公藥,協助第43軍郭軍長汝棟、第67軍吳軍長克仁死守松江縣城三日,違即軍法嚴懲”。

“投敵漢奸”壯烈殉國使得一個軍被取消番號 只因得罪了一個人

松江縣城距金山衛僅60華里,松江保安司令王公藥,手下只有少數地方武裝,奉命協助第67軍防守松江的第43軍郭汝棟部,實際上已是一支僅有120人的殘部。王公藥接到命令後焦慮萬分,盼望吳軍早日出現在松江縣城。吳克仁更是急如星火,眼看戰局危急,來不及督統全軍,就率先帶著軍部及部分參謀連夜進入松江縣城,然後下令手下兩個師一個佔領松江以北,一個佔領松江以南,準備迎頭痛擊敵人,確保上海友軍的安然撤退。

11月7日,日軍從金山衛登陸後,竄到了黃浦江對岸,以兇猛的火力掩護,出動橡皮艇和木帆船強行登陸。第67軍第107師以大炮壓住敵人火力,猛襲強渡日軍,斃傷日軍五六百人,黃浦江面敵屍累累,敵橡皮艇及木帆船全被擊沉。黃琪翔聞報,親自到戰場視察,對第67軍官兵的英勇之舉大加讚賞。

“投敵漢奸”壯烈殉國使得一個軍被取消番號 只因得罪了一個人

但是,隨著日軍主力陸續抵達,攻勢加強,第107師在金鶴浜、得勝港一線與敵人激戰,損失慘重。師長、參謀長戰死,團、營、連長多數陣亡。與此同時,第67軍的另一個師——第108師,在松江至石湖蕩之間的三十號橋與敵遭遇。激戰中,第322旅旅長劉啟文殉國,日軍迂迴到第108師之後,第324旅長夏樹勳率殘部死守松西關。傍晚時分,日軍大部隊抵達,雙方進入巷戰,戰鬥十分殘酷,最後,第108師全部陷入重圍,對外通訊、聯繫被切斷,只有師長張文清一個人從重圍中逃了出來。

在官兵鏖戰之際,吳克仁在松江城內,親自趕赴前線指揮。在激戰中,他親自手揮短槍殺敵。官兵見狀,大受鼓舞,終於擊退強敵。當吳克仁返回城內時,僅和他相處三天的松江保安司令王公藥敬佩地說:“我總算是見識了,軍長為報國殺敵,竟以將官身份,打了一次一線衝鋒!”

吳克仁大笑:“殺敵報國,還分什麼將官與士卒!”

“投敵漢奸”壯烈殉國使得一個軍被取消番號 只因得罪了一個人

由於松江城外兩翼作戰傷亡慘重,日軍大部隊如潮水般湧入松江縣城四周,縣城東、南、西三面被圍,情勢萬分危急。為了堅決完成堅守三日的軍令,吳克仁下令第319旅旅長吳騫率部出擊。吳旅長臨危受命,率領殘部殺出城外,激戰兩小時之久,一時阻住了日軍的攻勢,但是,戰到最後,吳旅長身負重傷,也被抬下了戰場。吳克仁聞訊,再次揮槍出陣,趕到城外指揮。在他的指揮下,第67軍殘部再一次將敵勢壓下,戰局又變穩定。

11月8日夜半,吳克仁死守松江三日的軍令終於勝利完成。晚10時,一些軍官主張立即撤出松江,以爭取安全轉移。但吳克仁堅持說:“一定要守到午夜12時,否則不算圓滿完成軍命。”

過了12時,他才下令突圍。

“投敵漢奸”壯烈殉國使得一個軍被取消番號 只因得罪了一個人

為此,他請郭汝棟軍長先撤,自己最後率指揮部從北門突出,然後向佘山方向急進。

誰知到達佘山後,遭到日軍伏擊,吳克仁指揮殘部拼死殺敵,擺脫敵人的伏擊,進入了青浦縣境。11月9日下午,他們到達了白鶴港,從這裡越過際州河,就可以西去崑山了。可是,河橋已經被日軍飛機炸燬。吳克仁說:“游過去。”這時敵機又來了轟炸,地面的日軍也迂迴過來了。吳克仁鎮定自若,指揮手下們先行渡河。傍晚時分,突然一隊日軍衝過來,在交戰中,吳克仁不幸中彈,倒入江水,當即被洪水沖走。與他一起殉難的,還有軍參謀長吳桐崗。

吳克仁慨然獻出了自已的生命,震驚中外。然而,令人憤慨的是,戰後國民黨當局對他和第67軍的壯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甚至無中生有捏造說:“吳克仁投敵了”、“吳克仁引日軍進攻南昌”!後來,蔣介石下令取消該軍番號,並拒絕對該軍陣亡官兵家屬進行撫卹。

“投敵漢奸”壯烈殉國使得一個軍被取消番號 只因得罪了一個人

​一個抗日英雄,戰死疆場,不僅沒有褒獎,還被汙衊為漢奸。到底是為什麼?

原來,吳克仁和第67軍是東北軍。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後,吳克仁曾奮力呼籲要求蔣介石釋放張學良,抗戰爆發前,他還不顧禁令去浙江蔣介石的老家看望過囚禁的張學良,由此引起蔣介石的怨恨。

吳克仁及其陣亡官兵的英靈含冤幾十年,但他們的抗日功績不是誣語謠言能遮掩住的。1987年,民政部正式追認吳克仁為革命烈士,為他平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