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猛將屢戰屢勝,曾國藩一手提拔後,為何又拉他下馬?

這位猛將就叫鮑超,晚清著名將領,先被譽為“壯勇巴圖魯”,後又被賜號“博通額巴圖魯”,有一等子爵兼一雲騎尉世職。如此功勳累累,他是有多麼勇猛呢?

在收復太平軍的戰役中,各路清軍皆受挫敗,唯有鮑超於金口火燒太平軍戰船救出胡林翼,直搗太平軍大營收復金口;

清末猛將屢戰屢勝,曾國藩一手提拔後,為何又拉他下馬?

在攻打小池口時,他左臂右腿都受了重傷,後頭頂還被流彈擊中鮮血直流仍然指揮進攻;他率兵攻入太湖時火燒太平軍彈藥庫,於雷公埠殲敵10000多人。

不僅如此,同治二年五月,鮑超率兵攻入皖北,徹底打亂了太平軍的陣腳,讓其“進北攻南”的願望徹底落空。同治三年八月,鮑超連敗太平軍,迫降其部眾六萬餘人。他擅長打硬仗,二郎河之戰、赤崗嶺之戰、許灣之戰,無一不是所向披靡,給敵人以致命打擊。鮑超一生參加過500多場戰役,身上大大小小的傷有108處,驍勇善戰四個字用來形容他,也是略顯不足。

清末猛將屢戰屢勝,曾國藩一手提拔後,為何又拉他下馬?

而曾國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愛才惜才,素有知人之明,曾誇讚鮑超說:“汝真善戰者。”以他的性格自然不會錯過鮑超這一員大將,因此曾國藩在西太后面前沒少保薦鮑超。

然而在1867年攻擊東捻軍的戰爭中,劉銘傳為了搶功提前開戰,卻遭到埋伏被團團圍困,只能坐以待斃。鮑超帶領援軍迅速趕來,殲滅東捻軍數萬人,救出劉銘傳。然而回朝後這個反敗為勝的有功之臣卻被官員彈劾冒功失去戰機,還要求遣散他所帶領的“霆軍”,此時曾國藩並沒有保他,鮑超憤而請辭。

這裡我們就要發問了,為何曾國藩沒有為他一力推薦的美言幾句,而是任由他被拉下馬呢?

其一,鮑超雖然勇猛,但跟不少大將一樣暴躁嗜殺,他所到之處必然要燒殺搶掠,連婦孺嬰孩都不放過。軍中綱紀渙散,一場戰役過後無辜百姓橫屍遍野,諸將金銀滿缽,美女盈門。郭嵩燾曾評價他“所過殘滅如項羽”,曾國藩的好友之子王家仕更怒斥鮑超“軍無紀律,旌旗所過,僅存焦土。”這種行事作風,又與流氓強盜何異?鮑超所帶軍隊惡名遠揚,讓陝西巡撫也慶幸“霆軍”不入陝,曾國藩從大局出發也不會容得這樣的害群之馬。

清末猛將屢戰屢勝,曾國藩一手提拔後,為何又拉他下馬?

其二,鮑超仗著自己軍功赫赫便傲視群臣,在朝堂上樹敵無數,因此事件一出不少人一定要置他於死地,曾國藩恐怕也難力挽狂瀾。

​如此種種,看來曾國藩把鮑超這個大將拉下馬也並不是不能理解了。由此可見,有才之人更要謙卑自持,不能恃才傲物,剛愎自用,殘暴無度。否則即便立下奇功,挽國家於危亡的朝廷大將,也會落得如此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