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老家的年味不再

當時間的指針進入臘月,每個人的心頭不由一震:怎麼,臘月了,要過年了?!回家的期待,思鄉的熱切,如同老家爐膛裡的炭火,一天比一天燒得旺,燒得蓬勃。到了臘月二十,思鄉的心情就提到了衝刺的檔位,熱氣騰騰的年糕,震耳欲聾的鞭炮,人挨人人擠人的年集,在眼前、在夢裡,揮也揮不去。

是該回去了,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那裡,有永遠的記憶,有親密的發小,有年邁的爹孃。葉落歸根,水流歸海,老家,是孕育了每一個鮮活生命的家園,穿新衣,放鞭炮,是老家給我們的新年烙印。

可是,再也難尋幽回曲折的鄉間路,再也難覓滾燙火熱的過年味。街上,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人們都躲在家裡,大人打牌、喝酒、耍錢,小孩子上網、看電視、玩手機。大門上的對聯雖然是嶄新的,不過,都是銀行、寬帶公司贈的,不是村裡人手寫的。村裡的人都在忙著討生活,什麼都要講究個效率,一天能做完十天的事情才好呢,誰有空去買紅紙,買來之後還要用剪刀裁開,託那些會寫毛筆字的一個字一個字寫好、晾乾呢?

記得三十年前,爸爸每到這個時候,就一天天忙了起來,家裡地面上、炕頭上、院子裡,一條條的對聯,擺得滿滿的。這個人剛剛取走了,又有三個人帶了紅紙送來。爸爸從清晨吃了早飯就埋頭寫,中午飯也顧不得吃,晚上還要寫到深夜,我經常睡了一覺,朦朦朧朧的,看到爸爸伏在桌子上,刷刷寫個不停。這樣的日子要延續半個多月。當看到爸爸寫的字在那些叔叔、大爺的門上貼起來,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自豪。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集市上有人賣印刷好的對聯,再後來,不少商店、超市就送春聯了。爸爸再也不用那麼費勁給人寫對聯了。省事是省事了,可是,覺得過年不忙活那麼幾天,總是缺少了什麼東西。

現在,又興起了電話拜年、微信拜年,串門的也少了。或者,這些新的過年方式,就像門上的對聯一樣,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如果,你和我一樣,也是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正在收拾心情,準備回家,那麼,一定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老家的年,已經離開童年好久。

有一句流行的話,大家都那麼忙,誰還有時間過年。

回家就是回家,與過年無關,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