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建設萬里行·廣東 韶關篇」誠信為發展添色,韶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效初顯

近年來,經過韶關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韶關城市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擦亮了韶關城市信用招牌,提升了韶城軟實力。據2017年第三季度《廣東省信用狀況季報》結果顯示,韶關市城市信用綜合指數在全國261個地級城市中位列第38位,在全省19個地級城市(廣州、深圳除外)中位列第8位。韶關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為韶關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

「誠信建設萬里行·廣東 韶關篇」誠信為發展添色,韶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效初顯

美麗的韶關風景

政策先行,打響信用法規和標準規範建設戰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艱鉅的系統工程,在韶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下,全市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緊密配合,齊心協力,共同推進,打響了信用體系建設的持久戰。”韶關市發展和改革局(以下簡稱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劉劍城說。

2015年,韶關市政府印發《韶關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年—2020年)》,提出圍繞建設“信用韶關”的總目標,按照“打造一個系統(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四大重點領域建設(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誠信),實施八大重點工程(網上政務服務創新工程、信用信息應用示範工程、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程、重點人群誠信建設工程、司法公開工程、信用服務機構培育工程、信用人才培養工程)的總體思路,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按照《規劃》要求,市發改局及時出臺《韶關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等指導性文件,明確建設任務和實施步驟,穩步推進全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進程。

2014年至2018年間,在市級層面,制定了《韶關市誠信“紅黑榜”發佈制度》、《韶關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試行)》、《韶關市公共資源交易信用管理暫行辦法》、《韶關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應用信用信息暫行規定》等相關信用規範性文件,各相關部門在各自領域先後制定了行業信用評價標準,組織企業開展信用評級,出臺了機制構建、創新應用、聯合獎懲等方面的文件,促進韶關市信用市場標準化發展。

同時,為了提升全社會“誠信守信”意識,各單位、各部門緊緊圍繞“誠信”主題,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多平臺、全方位做好誠信宣傳工作,積極營造濃厚氛圍。如每年開展“3.15徵信維權宣傳”、“6.14信用記錄關愛日”、“徵信宣傳月”、“徵信知識進校園”、徵信知識講座等信用宣傳主題活動,組織評選“韶關好人”、“誠信單位”等活動,同時通過發放倡議書、在媒體設立專欄、發佈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開展誠信宣傳教育活動。

數據共享,構築互通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信用是溝通陌生人、陌生部門之間、陌生企業之間的紐帶。建立數據互通的信用體系,可以保障生產經營等各個環節的可靠性,最終保障產品質量的安全性,有利於各個領域行業更好的發展。”劉劍城說。

近年來,韶關市發改局不斷創新發展,為打破信用數據互通共享壁壘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一是搭建平臺,打通信用數據歸集渠道。韶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安排300萬元資金建設平臺,打通了工商、公安、人社、稅務等49個部門數據歸集渠道,實現跨部門信用信息數據的分類、歸集、共享、應用。二是實現信用信息共享交換。依託該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打破數據交互壁壘,成功實現與市政務信息系統共享平臺及省、市直部門全面對接聯通、共享交換,並通過“信用韶關”網站和“雙公示”專欄等渠道,將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接入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便於“信用廣東”方便快捷抽取韶關市信用數據。三是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韶關”網一體化建設。制定《韶關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升級改造項目建設實施工作方案》,積極籌劃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信用韶關”網一體化建設,加快構建一體化的信用信息政務服務體系和“互聯網+信用”社會服務體系進程。三是搭建縣級信用信息平臺,實現省、市、縣(市、區)三級信用信息的歸集、交換、共享和應用。利用縣級信用信息平臺採集、整合、儲存各縣(市、區)黨政機關、司法部門和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履職過程中生成或獲取的信用信息記錄,為實施公共管理和聯合獎懲提供信用信息支持,向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信用信息服務。

據信用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韶關市公共信用信息資源目錄共有451類,數據歸集單位已達49個市級部門,51家單位,填報數據192萬餘條,其中“雙公示”信用信息54萬餘條(行政許可53萬餘條,行政處罰9千餘條),其他信用信息138萬餘條,被省信用平臺抽取信用數據已達146萬餘條。

獎懲並舉,“紅黑榜”彰顯信用對社會治理正向作用

韶關把建立誠信“紅黑榜”定期發佈制度,作為全市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有效載體和抓手,積極推進,強力實施,全力推進信用體系建設。自2014年以來,市文明辦、市信用辦先後舉辦了14次新聞發佈會,每個季度發佈一次誠信“紅黑榜”,公佈守信的紅榜名單和失信的黑榜名單,涉及企業信用、環保信用評級、建築工程質量、農產品質量、廣告發布、行風建設、金融信貸、旅遊、衛生、文化、商貿流通等多個行業和領域,每次都會讓韶城颳起一陣誠信“春風”,帶來守信的清新,掃除失信的渾濁。

“講誠信、重信譽是企業和個人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目前,發佈誠信‘紅黑榜’已經成為韶關市的規定動作,通過褒揚守信、懲戒失信,來弘揚社會正氣,樹立文明新風。自2015年以來,韶關市共發佈紅榜名單4862個,黑榜名單598個。為了體現對守信與失信的獎懲,韶關市制定了詳細具體的措施區別對待守信者與失信者,讓‘紅黑榜’不僅停留在紙面上,更實化為一種行為約束,使守信者與失信者真實感受到自身行為帶來的利與弊,讓誠實守信成為社會共識。”劉劍城說。

對誠信企業,多措並舉,獎勵“不含糊”。不僅在招投標、稅務、信貸、專項資金撥付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而且在行政審批過程中,對誠信典型和連續三年無不良信用記錄的行政相對人實行“綠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務措施。此外,誠信企業還可享有政府多種激勵措施,例如人社部門在各類招聘會、政策宣傳等活動中重點推介誠信企業,對誠信市場主體實施差別化激勵;稅務部門對守信企業提供便利的“納稅信用貸”銀稅互動業務、幫助辦理涉稅事項、酌情減少稅務檢查頻次。

對於失信的單位(企業)及個人,韶關市發改局與相關部門緊密聯動“攥成拳”,堅決懲戒 “不手軟”,在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重大稅收、財政性資金、電子認證、金融、保險、房地產、石油天然氣、海關、農資、統計、交通運輸等重要領域推行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加大對失信企業及其有關人員的懲戒力度,逐步建立全方位失信聯動懲戒的約束機制。金融系統會直接將列入“黑榜”名單的單位(企業)及個人的信用等級下調至D級,對企業的貸款額度進行凍結,暫停額度內的貸款發放,並不再發放新的貸款。對於已經發放的貸款,採用多種方式進行回收並終止其額度。公安機關還會對涉及違法、有失信行為的標註人員、企業法人進行出入境限制。食藥監部門對納入“黑榜”的生產經營者記入重點監管信用檔案,採取增加檢查和抽驗頻次等措施,實施重點監管。工商部門加強對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管理,依法在商事登記、投融資、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對嚴重違法失信主體實行市場禁入。

信用“輸血”,解決中小微企業和農戶融資難題

近年來,韶關市發改局聯合市金融局、人民銀行韶關中心支行,依託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以及廣東省農戶信用信息系統,積極推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中小微企業信用平臺’建設,通過搭建銀企對接平臺,聯結各方力量,為開創了政銀企農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創造了一個良好局面。

積極開展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建設,依託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加快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打破銀企間業務溝通存在的隱形壁壘,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截至2018年6月,韶關轄內商業銀行全部在平臺完成註冊,共發佈信貸產品59種,企業註冊用戶134個,利用平臺查詢2719次,通過平臺成交152筆,金融超過7.23億元。

在推廣應用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過程中,韶關市發改局攜手人民銀行韶關市中心支行,將應收賬款融資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相結合,在農村大力推廣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應收賬款質押業務作為一項創新的金融產品,為農戶提供了全新的融資方式,拓寬了農戶融資途徑。2014年—2018年6月,全市共註冊用戶381個,開通平臺用戶305個,通過平臺成交588筆,金額超過112.2億元。

同時,為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村普惠金融試點與金融扶貧工作緊急結合,共同推進,進一步緩解農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人民銀行韶關市中心支行充分依託廣東省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完善農戶信息採集和信用檔案建設步伐,在縣(市、區)探索成立縣級徵信中心,截至2018年6月,已經成立了始興、乳源、樂昌等10個縣級徵信中心,共錄入32.93萬戶農戶信用檔案,供縣域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使用,其中1054個信用村,1027個鄉村金融綜合服務站、1292個助農取款點均記載進系統,並通過該系統向樂昌、仁化、新豐三個縣(市)投入630萬元的農戶貸款擔保基金,重點支持信用戶發展養殖和種植等特色產業。

“2018年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邁向應用發展新階段又一關鍵性的一年,韶關將不斷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建設的成果與水平,進一步發揮好信用建設在行業管理、社會治理方面的綜合效果,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信用體系建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讓韶關成為信用之城、善美之城,讓韶關人民在誠信之風的沐浴下收穫更多幸福感和滿足感。”劉劍城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