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眼中的誠信中國

外國人眼中的誠信中國

資料圖 / 南方日報

“這關乎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如此理解社會誠信建設對於當代中國的重要性。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中國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人們的注意力將很快轉向下一個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誠信建設十分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明顯加速,庫恩對此感受很深。他對記者說,中國保護知識產權力度不斷加大就是一個突出例子。

中國的老百姓已經普遍意識到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也日漸熟悉相關的規則。政府部門加大了對軟件、音樂、視頻等電子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一個能將失信行為記錄在案的社會信用體系,會讓人們更加規範自己的行為。

庫恩認為,中國加大對企業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懲罰力度同樣具有加強社會誠信建設的作用。

“ 這讓企業主體意識到汙染行為的嚴重後果,嚴格的社會信用體系會提高企業的自律性。”

庫恩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關注中國,著有數本與中國相關的著作。對於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巨大變革,庫恩有著自己的感受。隨著現代化、市場化進程加快,誠信建設的任務更為突出地擺在中國社會面前。

當前,隨著中國個人徵信信息平臺建設推進,守護社會誠信的制度框架更為牢固。庫恩表示,中國創新型的社會信用體系將西方國家的傳統金融信用體系拓展了一個全新維度,“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支撐將這一目標變為現實”。他認為:

中國創新型的社會信用體系有利於建設一個更高效、更公平、更安全的社會——好人受到獎勵,壞人受到懲罰,犯罪分子更容易被抓捕。

庫恩說,中國建設社會信用體系通過嚴格的監管和立法提高公民誠信意識,符合國際通行的經驗。“法律讓公民的行為更加規範,民眾通過法律能更加深入地瞭解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與此同時,家庭以及社區的群體道德標準對於提升社會整體誠信水平也十分重要。嚴格的規範最終將提升社會誠信標準,讓整個社會的自我調節更加完善。”

來源 | 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