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將博白民間藝術推上世界舞臺

雜技,將博白民間藝術推上世界舞臺

雜技,將博白民間藝術推上世界舞臺

《蕩爬杆》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八桂群星”獎

雜技藝術在博白縣源遠流長,早在明朝就已經存在。博白縣雜技藝術植根民間、深入民心,是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建國後,博白開始組建專業的雜技藝術團。近年來博白縣雜技藝術事業蓬勃發展,相繼成立博白縣青年雜技團、飛星雜技團、慶豐雜技團等10多家民間雜技團,全縣從事雜技藝術的人員達2000多人,年均演出達1500多場以上。近年來博白縣的雜技文化產業發展較快,服裝、道具、音響的製作和銷售具有一定規模,已經初步形成雜技文化產業,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博白的經濟發展。2014年博白縣被中國雜技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雜技之鄉”,是長江以南地區目前唯一的中國雜技之鄉。

雜技,將博白民間藝術推上世界舞臺

博白縣雜技演員在南非演出時留影

博白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雜技事業的發展,成立了博白縣特色文化產業領導小組,強化了對博白雜技產業的領導,並把博白雜技列入《博白縣文化產業發展2013—2025年規劃》,使博白雜技在發展壯大上有了保障。如今的博白雜技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與經濟社會活動相互融合,重大節慶、晚會表演、店慶婚慶等都有雜技的助興演出。同時,博白雜技跨出國門,先後赴新加坡、韓國、馬爾代夫、泰國、馬來西亞、西班牙、越南、沙特阿拉伯、美國、加拿大、瑞士、南非、愛爾蘭、英國、澳市大利亞、新西蘭、香港等30多個國家(地區)演出,為中國雜技走向世界作出了可喜的貢獻,成為國外觀眾熟悉和喜愛的“文化大使”。如今的博白雜技在國內外擁有很高的聲譽,年均演出達3000多場以上,觀眾達上千萬人次,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雜技,將博白民間藝術推上世界舞臺

博白的雜技藝術獲得很多的榮譽,2001年12月雜技節目《雙扛竿》獲自治區人民政府第四屆文藝創作“銅鼓獎”。2010年11月,雜技節目《蕩杆》《臺圈》和魔術《川劇三變》分別獲得第一屆廣西雜技(魔術)比賽的一等獎和三等獎。2011年6月,雜技節目《力量的抗衡》獲第八屆中國雜技金菊獎和第三次全國雜技比賽最佳演員獎。

博白雜技藝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廣西人民廣播電臺、廣西電視、《廣西日報》《玉林日報》及海外媒體紛紛報道博白雜技所取得的輝煌業績。2013年5月,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客家足跡行》攝製組專程到博白拍攝雜技藝術,向全世界播放。博白雜技藝術作為客家大縣的文化名片馳名中外,飲譽四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