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買買買必看:一組數據和兩個故事

鍾二毛私人微信,長按二維碼可以添加,看更多分享。特別提醒:已經有鍾二毛任何一個私人微信的朋友,請不要重複添加。因為分享的內容是同步的、一樣的。

1111买买买必看:一组数据和两个故事

文:鍾二毛

1

1111買買買到了。

給大家看一張統計圖:

1111买买买必看:一组数据和两个故事

這張圖來自時尚雜誌《ELLE》日文版2018年8月號,關於服裝與環境

“2014年全世界生產的服裝超過了10兆件,比2000年翻了一倍。


1、我們衣櫃裡的衣服,有70%是不會再穿的。


2、送去回收的衣服,其中80%只不過是找地方掩埋了。


3、地球降解一件亞麻襯衫需要2周,降解一件聚酯纖維的裙子則需要200年。生產服裝需要消耗大量水,一件棉T恤就需要700加侖(約合2650升)水。


4、世界上20%的水汙染是由於服裝行業處理布料造成的。……”

第3、4點,關於地球,太高大上,咱今天不談,就談第1、2點:

1、我們衣櫃裡的衣服,有70%是不會再穿的。

2、送去回收的衣服,其中80%只不過是找地方掩埋了。

我想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吧、體會一定很深刻吧?

鍾二毛可沒有半點想說服你雙十一不要剁手的意思!

你又不是剁我的手!

2

鍾二毛想聊另外一個話題:物質之累!

具體還是拿衣服說事。

一櫃子的衣服,花錢不說(我知道你有錢),關鍵是選擇之累。每天早上站在衣櫃前,穿這件還是穿那件還是穿這件,誰頭疼誰知道。頭疼半天,猛地發現上班時間趕不及了,懊惱之餘,只好匆匆披上經常搭配的那幾樣。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故伎重演,沒什麼區別,儘管你有華服無數。

很多人忽略了選擇之累和我們為選擇付出的代價。

講個故事:

美國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有次去買一條牛仔褲,店員問他:先生,您是要緊身型的,舒適型的,還是寬鬆型的? 前面要扣子的還是拉鎖的?石磨的還是酸洗的? 要那種快磨破的麼? 直口的,還是縮口的?

1111买买买必看:一组数据和两个故事

Barry Schwartz很無語,心想,我不就買一件牛仔褲嗎,怎麼會有這麼多選擇。

於是,他一件一件去試,花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帶著一件很合身的褲子走出了店門,但他心情卻覺得很糟糕:“穿起來很合身,但我卻覺得不是最好的。我花了一個多小時哎,難道就為了買這麼一件褲子嗎?

這個故事,很多人也有共鳴吧?

3

再引用一個故事:

松浦彌太郎是知名的“生活美學”專家,被稱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1111买买买必看:一组数据和两个故事

話說1984年,松浦彌太郎19歲的時候,中斷學業隻身前往美國。

就在這期間,松浦讀到了一個非常牛叉叉的書,原名叫《Cheap Chic》,直譯為“廉價時尚”。這本黃封面的時裝理論書是1975年在美國出版的,書中講的是如何花很少的錢穿出品位,在時尚愛好者中有《聖經》般的地位,直到今天人氣不衰。

松浦模仿《Cheap Chic》中的造型,穿上半舊T恤,搭配牛仔褲、跑鞋,在異國街頭放飛自我。

但是,當時的松浦彌太郎怎麼也無法理解,書名為什麼有個“cheap”呢?介紹的都是美國最時髦、最漂亮的人,哪裡Cheap了,明明很Rich嘛!

從這本書裡,年輕的松浦隱隱體會出了社會發展的差距。要知道,當時與美國相比,日本當時還屬於“發展中國家”。松浦領悟道:“原來穿特別華麗、特別扎眼的衣服,反而會給人一種‘發展中’的感覺。”

也即是說,在一個“發展中”社會,大家都在追求物質生活進一步得到改善,只要有更好、更漂亮的東西,就希望擁有。不但要擁有,還要展現出來給別人看,讓別人知道,由此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好一點。而到了普遍富裕的社會,該有的東西大家都有了,“誰比誰擁有多一點”的比較就不再有意義,所以才會產生Cheap Chic這樣的服裝文化。”松浦說:“這並不是說服裝再不重要了,而是說服裝本來的功能是突出穿衣的人。通過簡單優質的服裝,表現穿衣人的魅力,看起來平淡,卻讓我們感到這個人本身生活的充實和富裕。”

松浦的這段感悟,也值得大家深思。

因為很多人不都口口聲聲地說要“佛系”、要“歲月靜好”、要“詩和遠方”、要“慢生活”嗎?

今天就講這麼多,祝福大家1111開心。

鍾二毛私人微信朋友圈,更多故事、更精彩。本文頂端有鍾二毛私人微信二維碼,可添加。不保證人人通過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