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層次越高越謙遜

精神層次越高越謙遜

01

  曾經聽老師講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年,招聘教師的時候,我們學校收到一份非常光鮮的簡歷:

  應聘者畢業於國內頂尖的985高校,後來在常春藤盟校拿到博士學位。

  他主持過很多研究課題,發表過十幾篇英文論文,還出版過一部專著,有兩年的教學經驗。

  學校對他的資質非常滿意,就請他來試講。

  在面試現場,有幾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幾位行政領導,還有一群年輕老師來旁聽,會議室被坐得滿滿當當。

  但是,面對一屋子的人,應聘者並沒有怯場。

  他穿著整潔的深灰色西裝,面帶微笑,解說著幻燈片。

  節奏從容,語言流暢,充分展示出了他的教學能力,他的專業水平。

  雖然在場的人,一致認為,他真的很強,但是,這個人最後卻沒有應聘成功。

  因為,在講課前,工作人員給他端來一杯清茶,他只用鼻孔對人家哼了一聲,看起來高高在上。

  在整個講課過程中,他一直是坐著,不願站起來演講,他蹺著二郎腿,時常抖一抖,晃一晃。

  課講完之後,臺下的人開始提問題。

  如果提問的是年輕老師,他在回答的時候,都不正眼看提問者,只賞給人家一撇傲慢的餘光。

  所以,領導的一致意見是:這個人夠厲害,但不夠謙遜。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

  對上級謙遜是本分,對平輩謙遜是和善,對下級謙遜是高貴,對所有人謙遜是適當。

  招聘者想要的,永遠是一個謙遜友好,容易相處的員工,而不是一個驕傲的刺兒頭,哪怕他自帶光芒。

  一個組織和機構,講究的不是單打獨鬥,而是團隊形成合力,銳意向上。

  所以,

招聘看重個人能力,更看重合作能力,看重專業素養,更看重精神涵養。

  個人的資質,反映了你的經驗和本領,但謙遜的品質,卻反映了你的層次和境界。

  培根曾說:“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實的品德。”

  決定一個人層次高低的,不是出身的學校,不是自身的學問,而是品質和修養。

  精神層次越高,越懂得虛懷若谷,大智若愚,而不是自命不凡,唯我獨尊。

  精神層次越高,越懂得謙和禮讓,平和禮貌,而不是眼睛長在頭頂上。

  高人哪怕著作等身,美名遠揚,也依然低調。

  就像本傑明富蘭克林,他待人溫和謙遜,雖然獲得過一百多個頭銜或學位,卻認為自己只是個印刷工,一無所長;

  就像牛頓,他從不居功自傲,而是認為,他獲得成就,是因為站上了巨人的肩膀。

  這樣的人,才是擁有情商和氣量,才會得到歡迎和欣賞。

  真正層次高的人,都很謙遜。

  一方面,他們的言行舉止,總是很得當;

  另一方面,當別人對他們的言行,提出建議的時候,他們的反應,也很妥當。

精神層次越高越謙遜

02

  有一次,京劇大師梅蘭芳在戲院演出《殺惜》,觀眾使勁喝彩,拼命鼓掌。

  在一片叫好聲中,唯獨有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大聲喊道:不好,不好。

  梅蘭芳並沒有因為被當面叫板而惱羞成怒,也沒有因為老人說話不中聽,就把他的意見,拋在一旁。

  戲演完之後,梅蘭芳不待卸妝,就跑到臺下,找到這位老人家。

  他僱了一輛車,恭恭敬敬,把老人請回家,奉為上賓,跟他討教:

  說我孬者,是我師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見,請不吝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

  老者看他既有敬意,又有誠意,便對他說,在剛才那部戲裡,主角上樓和下樓的臺步:

  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你為何卻演成八上八下?

  梅蘭芳聽了,恍然大悟,連連道謝。

  從那以後,每次梅蘭芳演出的時候,都要請老人去評點,並把他尊稱為“老師”。

  精神層次越高的人,越是虛心,他們不會恃才傲物,而是永遠保持著開放、平和與探索的態度。

  因為他們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自己還需要不停進步,他們知道,高手在民間,人不可貌相。

  層次低的人,剛愎自用,固步自封,他們讓別人難以接近,也讓自己難以成長。

  層次高的人,海納百川,博採眾長,他們尊重別人的建議,也讓自己避短揚長。

  他們不但會善待建議,還能主動去向別人學習。

  演員陳道明,曾經在《我的前半生》裡面客串。

  比起其他演員,他的戲份很少。

  但是拍攝完自己的戲份之後,他並不離開片場,而是默默呆在一旁,看別人演戲,一邊思考一邊端詳。

  他曾經說,儘管自己是前輩,但是也要擺正態度,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

  去看看正值當年的人,是如何表演的,好讓自己在每一次學習中,都能提升演技。

  他沒有因為自己是老戲骨,就指手畫腳,或者不屑一顧,而是尊重年輕的演員,始終把自己跟他們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跟他們互學互幫。

  高人都有這個特點:態度謙遜。

  因為謙虛,他們不驕不躁,不恥下問;

  因為謙虛,他們尊重每一個人,向對方學習,無論別人是年輕,還是年長。

  他們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他們心懷謙卑,擇善而從,於是,自身就越來越完美,層次就越來越高尚。

精神層次越高越謙遜

03

  精神層次越高的人,越謙遜。

  他們不會過度宣傳自己的名號,消費自己的名望。

  2016年,一位叫梁益建的醫學博士,入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是: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峰。

  他是國內最頂尖的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但卻謙虛地叫自己“小醫生”。

  從他成為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開始,他所在的醫院就沸騰了。

  可是,他並沒有藉機表現自己,仍然像平常一樣,給病人查房,調整他們的矯正支架,認真做手術,一如既往。

  當選之後,面對身邊人鋪天蓋地的誇獎,他擺擺手,微笑道,得獎是一種鞭策。

  記者跟他提到獲獎的事,他毫無誇耀之色,只是嚴肅地說,這個榮譽太大了。

  有人高薪聘請他,但是都被他婉言謝絕:我哪裡都不去。

  他最在意的,不是藉著獎項,升官發財,聲名遠揚,而是繼續治病救人,讓患者直起腰板走路,神采飛揚。

  精神層次越高的人,越是謙遜謹慎,他們戒驕戒躁,淡泊名利,在自己的領域裡精耕細作。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就像孔子,他是著名的教育家,博聞強記,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

  但他卻說自己不是聖賢,不算博學,這些稱號都不敢當。

  他只想朝著好的方向努力,做到求學而不厭煩,教書而不疲倦,也就滿足了一生的希望。

  就像諾貝爾,他是瑞典的傑出化學家,貢獻非凡,但謙虛至極。

  他覺得自己沒有重要事蹟,寫了份自傳,只有寥寥幾行。

  他說:在宇宙的漩渦中,有恆河沙粒那麼多的星球,而無足輕重的我們,有什麼值得去寫呢?

  這些人的謙虛和努力,使得他們的層次和境界,達到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孔子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教育,傳道授業,帶出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諾貝爾把畢生財富獻給了社會,創立了諾貝爾獎。

  他們讓我想到網上的一句話:

  什麼是上流?不是有權有錢,往高的方向行走,努力超越個人的私慾,自我提升與超越,服務社會,利益他人,積累福德,此為真上流。

  精神層次高的人,重視的不是權錢名利,而是不停努力,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他們越是低調,越讓人高山仰止。

  越是自謙,越讓人敬重他們的風度和氣量。

  層次高的人,不忽視為人處世時的禮儀,他們自己才華滿腹,但不會在別人面前很作,很裝,一副傲慢樣。

  層次高的人,不忽略待人接物時的尊重。

  對別人的忠告,他們會虛心聆聽,由衷感謝;

  對別人的本領,他們會虛心學習,由衷欣賞。

  層次高的人,不忽悠自己的成就。

  他們知道,時間悠遠,宇宙蒼茫,在這一切面前,人類及其成就都顯得渺小。

  於是,他們謙卑地低下頭,就像飽滿的穀穗,埋著頭,不停地生長。

  盧梭曾說:“最有學問和最有見識的人,總是謙虛謹慎的。”

  精神層次越高的人,就越是謙遜,他們看起來很樸實,但他們的才情,讓人欽佩,他們的格局,讓人景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