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過方知後悔,錯過方知珍惜

痛過方知後悔,錯過方知珍惜

曾經,一個“臨終前你會後悔的事”的帖子在國內外網站上被瘋狂轉載,瞬間點醒了數萬人。文中總結了生命走到盡頭時人們最後悔的5件事情。

無獨有偶,在日本也有這樣一位年輕的臨終關懷護士大津秀一。他在親眼目睹、親耳聽到1000例患者的臨終遺憾後,寫下了《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一書,與美國的熱帖內容不謀而合。

其中,“沒有注意身體健康”、“沒能談一場永存記憶的戀愛”、“對子女教育不當”等,都成為了人們的“人生至悔”。活著的我們又該如何擁有一個不留遺憾的人生呢?看完他們在人生盡頭所後悔的事情,或許會對我們自己的生活有點啟發與指導。

當初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有92%的人,後悔當初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年輕的時候,每天有使不完的勁,熬不完的夜。等年紀大了,才發現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那些年輕時透支的債,都要等到年老時來償還。

病這種東西,年輕的時候它不找你,老了以後會扎堆來,三天兩頭往醫院跑,讓你毫無招架之力。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自己的健康,沒有一個好的身體,一切都是白搭。

痛過方知後悔,錯過方知珍惜

人生短暫,要善待自己!

沒病也要體檢,不渴也要喝水,再煩也要想通,不疲勞也要休息,再忙也要鍛鍊......

不要在年輕時用身體去換取一切,年紀大了又用一切去換取身體的健康。

善待自己的身體,它才會善待你。所有夢想,從自己的健康生活開始。

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

73%的人後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個熱愛繪畫的知青下放到農村,每當農閒,他們都會架起畫框,面朝原野,盡情揮灑自己的畫筆。

回到城市後,他們被編排進機關零配件車間工作。面對枯燥乏味的流水線,兩人都非常頭疼。

一年之後,其中一個毅然辭職,背起了畫框,成為一名流浪畫師;

剩一個雖也動搖,但面對朝九晚五的安穩日子,最終沒能跨出這一步。看著兄弟風餐露宿漂泊無定,他心裡竊喜。

過了幾年,兄弟倆相聚,都已兩鬢斑白。

談起各自的生活,一個早已成為著名畫家,盛名在外;另一個因為工廠倒閉,早早地下了崗,想重操舊業,怎奈年老力衰,在流水線上消磨得老眼昏花。

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能激發潛力。

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有了好工作才付出,而是付出了才有好工作。

一個人不成功,往往不是沒有夢想,而是一直沒有方向,橫衝直撞永遠無法到達終點。

對子女教育不當

62%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電視劇《奪子戰爭》中,趙友亮飾演的兒子喜歡搗鼓機械工具,立志當一名工程師,可是白穆飾演的父親喜愛京劇,便逼迫兒子從小學習京劇唱腔。

他處處約束兒子的興趣發展,最終導致兒子毫無建樹。

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續,但不該是你夢想的延續。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方向。

你按照自己設計的線路來逼迫孩子發展,到最後只會在現實面前敗下陣來。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

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

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父母和孩子,終究還是相互獨立的個體。

曾經彼此依賴,共同前行過一段路程,為的是在生命中彼此成全,各自綻放,然後,遠遠地欣賞。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該放手的時候就要坦然地放手。

父母之愛,到最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痛過方知後悔,錯過方知珍惜

57%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電影《大話西遊》中,至尊寶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臺詞: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

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痛過方知後悔,錯過方知珍惜。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來日方長,但是生命來來往往,太多事情在無常中就可能永遠消逝了,有些事情一旦錯過就再無可能。

別等傷了再去安慰,忽冷忽熱誰受得起;

別等離開了才知道珍惜,這世界沒有後悔藥;

別等人都不在了才知道對方的好,錯過了終究只能嘆一句“為時已晚”;

05

沒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有一首老歌《我想去桂林》曾紅遍全國,歌詞中寫道: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痛過方知後悔,錯過方知珍惜

簡單的歌詞,卻不知道唱出了多少人的辛酸與無奈。人生如江湖,

一入江湖,難免身不由己。

以前有個流行語說:

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衝動,

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

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有時候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需要的僅僅是一點勇氣。

2000年,有個叫王一民的七旬老人,感動了中國。他的母親務農一生,從未出過家鄉,九十歲的時候想出門旅行,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王一民就改造了三輪車,帶著母親出門,懷裡揣著工資存摺,住最便宜的旅店,用啤酒瓶子當擀麵杖包餃子,走了小半個中國,甚至想走川藏公路,準備老太太死在哪裡就埋在哪裡。後來老太太102歲時去世,死在了去西藏的路上。王一民帶著母親的骨灰繼續上路,去西藏。

痛過方知後悔,錯過方知珍惜

《後會無期》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不是所有的債,都可以還的。”

因此,該珍惜的時候要好好珍惜,該努力的時候要拼命努力。千萬不要給自己後悔的機會,任何事,都請全力以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