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美方的“賊船”之後,這2個發達國家開始感到後悔?

梅首相的日子有點不好過。11月14日她剛剛宣佈內閣就脫歐草案達成一致,7名重要成員就宣佈辭職。尤其是“脫歐事務大臣”Raab在15日公開聲稱“在良心上無法支持脫歐的條件”,等於給了梅首相一次重擊。現階段,脫歐進程中的一些難點(諸如相關費用、過渡期、金融問題等等)仍未得到解決,甚至連路徑都沒有確定。在這種情況下,退出歐盟的時間已經確定:2019年3月29日。

上了美方的“賊船”之後,這2個發達國家開始感到後悔?

據俄媒11月16日報道,英方所作調查顯示,超過50%的英國人反對脫歐,希望進行二次公投。只有約3成的英國人希望“硬脫歐”。而支持梅首相脫歐條款的民眾僅有14%。可以說,主流民意顯示英國人後悔了。而梅首相依然堅稱“脫歐協議草案能夠帶來更多利益,讓英國脫離不利的農業協定,成為一個自由的海洋國家,我們不會考慮二次公投。”

上了美方的“賊船”之後,這2個發達國家開始感到後悔?

遙想特朗普當選總統之初,在白宮正式招待的第一個外國首腦就是梅姨。英國首相在這裡感受到了熱情與強有力的支持,猶如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熱衷於退出國際組織或協定(更希望拆解歐盟這個競爭對手)的特朗普儼然把梅姨當成了知己。英方則把希望寄託在與美國達成更高層級的自貿協定上,以此作為與法德等歐盟國家談判的籌碼。2018年7月,梅首相透露,特朗普甚至建議她不經談判就起訴歐盟,但她覺得有些“殘忍”。特朗普瞧不上“軟脫歐”,還威脅這會扼殺美英在未來的合作。儘管沒有聽從特朗普的建議,但梅首相的決心顯然增強了不少。可上了“賊船”之後,英國人卻無法淡定,悔意像海浪不斷侵蝕老帝國的信心。

英國前外交大臣約翰遜猛批這份草案把英國變成了一個“附庸國”。不少人懷疑梅首相向歐盟投降。而儘管經歷5小時激烈辯論之後內閣同意了脫歐草案,但尋求議會同意仍是一個難關。工黨已經放話,不會輕易讓這份協議過關。看來,將希望寄託在美國身上的結果就是英國面臨民意的分裂。

比宗主國更精明的是美國的鄰居。似乎是相處日久知根知底,加拿大雖然上了船,但早早備好了救生艇。加拿大首腦特魯多在11月15日在新加坡表示:會繼續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深化合作,爭取達成自貿協議。眾所周知的是,迫於白宮的壓力,加拿大在2018年9月底與美墨達成新版北美自貿協議(USMCA),在這份協議裡含有排他性的“毒丸條款”,即只要美加墨三國之中有任何一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達成自貿協議,其他夥伴可以在6個月內退出USMCA。加拿大和墨西哥實際上被綁定。而USMCA也成為特朗普的一個重要成就。這是繼迫使韓國修訂自貿協議之後的又一大進展。通過威逼利誘締結一系列的協議,美國準備用它們來打擊最大競爭對手。

上了美方的“賊船”之後,這2個發達國家開始感到後悔?

不管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感受如何,反正白宮拿到了想要的東西。而加拿大國內出現不少反對“毒丸條款”的聲音,認為這會阻礙加拿大開拓全世界消費者最多的市場。特魯多的表態或許證明之前加拿大反對美方附加條款的消息是可信的。特魯多在10月還曾經公開表示:過於依賴美國是危險的。如今加拿大75%的商品都出口到美國。可見,加拿大已經意識到所謂的盟友、所謂的“定心丸”都是不可信的。

為此,特魯多決定必須加強與東亞大國的聯繫,選擇可以形成互利的領域進行合作。而在11月14日,特魯多在年度對話中澄清了“美墨加協議”。他強調“願意推進自貿協定,不過受到其他國家(基本只有美國)立場的影響”。

事實上,對於美國單邊主義的衝擊,應對的方法似乎只有三個: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骨骼清奇、超凡脫俗的英國人居然要藉助美國之力在完成脫歐之後繼續佔據優勢地位,只能說是幻想力過剩。和美國商量如何佔別人便宜,無疑是與虎謀皮。英國最後的下場可想而知,加拿大雖然也後悔但畢竟還能搶救。離燈塔太近,很容易撞上礁石。這個道理相信很多國家在吃虧之後才會明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