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傑:為什麼說中國經濟會度過三年調整期?

魏杰: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会度过三年调整期?

CFIC導讀:

中國經濟實際上沒有進入衰退期,是進入了調整期。中國目前需要做好三件事,穩金融、穩增長、穩開放,這三件事都做好的話,中國會度過2018、2019、2020三年調整期,走向我們所希望的高質量增長階段。

2018年11月11日上午,魏傑在湖畔大學進行了關於中國宏觀經濟最新走勢的演講。針對中國社會生活出現的六個嚴重現象,魏傑教授進行了深入分析,並且對中國宏觀經濟最新走勢進行了推測。

魏杰: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会度过三年调整期?

魏傑

以下為演講全文:

魏杰: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会度过三年调整期?

非常高興參加今天新老朋友的聚會,我看好多都是老熟人了。

我和大家一起對未來一段時間做一個交流,可能在座的知道從今年3月份開始,中國社會生活出現了六個很嚴重的現象。

第一個現象,大量的中小企業反映企業非常難做,壓力很大。

既有成本壓力,也有資金壓力。到了6、7月份開始就出現了一些倒閉和關門,所以首先反映的是實體經濟,大部分企業都在呼籲非常難做,6、7月份就開始出現倒閉關門現象。

第二個現象,企業違約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到期沒法還債了,違約的情況非常嚴重。一開始是國有企業,後來到民營企業,最後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違約都非常多,這樣一來似乎債務鏈條的斷裂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現象。

第三個現象,非銀行金融機構,尤其是這些年新的經營業態陸續出現了爆雷,這幾年所產生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大量出問題。7月份時非常嚴重,這是第三個現象。

第四個現象,股市出現非理性下滑。原來我們心想國民經濟可能影響到股市下跌是300個點到2800,結果沒有想到美國股市大跌又產生了300個點,到了2500左右,股市出現非理性下跌。

第五個現象,投資人比較恐慌。因為找不到什麼安全性資產,大家不知道什麼資產最安全,找不到安全性資產。投資人非常的恐慌,原因就是找不到什麼資產最安全。因為安全性資產像一個社會動機秤砣一樣,一旦沒有它的話整個失調了,壓力非常大。

第六個現象,人們都感到很迷茫,預期都不看好。不知道中國向哪兒走,非常迷茫,迷茫的現象到了10月份之後更加嚴重了。

這樣一來,從3月份開始出現了這6種社會經濟現象,總體來講對未來不是太看好。

接下來就有一個問題了,為什麼現在出現這6種現象,為什麼人們感覺到未來預期不太好,那就要分析一下才行。分析結果發現,中國基本面沒有出問題,整個社會經濟基本面沒有出什麼問題。

中國人致富慾望仍然很強烈,動力還在,衝動仍然很強烈。尤其越到基層,這種動力越強烈。就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還存在,人們對利益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動力仍然很強大。

二是市場沒有出什麼問題,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單體市場之一,人口接近14億,中產階級比重還在提高,沒有出現消費降級的情況。消費降級這個觀點沒有證據,僅僅是因為賣榨菜賣多了,方便麵賣多了才消費降級,沒有證據支持,中國仍然是市場非常大的一個國家。

三是中國仍然是聯合國所公佈的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按照聯合國所公佈的工業門類,中國是最齊全的國家。沒有出現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製造業離開中國,沒有出現這個現象。最典型的東莞,是中國傢俱重要製造商之一,我們發現仍然存在,沒有走,他們通過自我調整而吸納了勞動力上升所帶來的壓力,所以工業門類仍然很齊全,這個沒有發生變化。

四是中國交通設施仍然是世界最方便便利的國家之一,而且會越來越好,這樣對產品突破運輸壓力有很大的好處,交通設施仍然是最方便、最便利的國家。

五是最高決策層沒有改變改革和發展趨向的意圖,雖然社會上有各種各樣說法,什麼民營經濟離場熱等等,但最高決策層沒有任何一個意圖要改變中國改革開放趨勢,沒有這個意圖。

這樣分析下來的話,最基本面沒有出什麼問題。既然基本面沒有出問題,為什麼出現這六個現象。

後來結果分析發現,主要是5件事撞在了一起。這5件事,每一件事都有負面的東西。單個出現的話不會影響太大,但5件事撞在一起之後出現的效果,負面效應疊加。這5件事每個所帶來的負面東西疊加在一起,這個就麻煩大一點,所以出現了負面效應疊加的現象,導致這6種現象的產生。

魏杰: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会度过三年调整期?

哪5件事呢?

第一件事,我們正在防範金融風險。

防範金融風險出臺了很多政策,比如說去槓桿,比如說控制房地產,比如說治理金融亂象等等,這些做法都有雙刃劍的作用。

在實現防範金融風險的同時,都帶來了負面的東西。導致企業資金鍊壓力比較大,甚至斷裂。尤其是過去高負債、高增長的企業基本沒法生存了。而他們和正常企業有各種各樣的聯繫,導致正常負債的企業也沒法運轉。

你們知道中國是一個長期靠高負債運轉的國家,直接融資佔的比例很小,基本靠債務之間運作,幾十年都這麼走過來。猛然一下要去槓桿,要收縮債務,企業一下受不了,導致一些負債高的企業資金鍊斷裂,而他們和別的正常負債企業有各種聯繫,導致正常企業也出現問題。

防範金融風險這件事是對的,沒什麼錯。問題是它帶來的負面東西同時也顯現出來了,從經濟學來講任何對策都是雙刃劍,所以防範金融風險導致一個重要壓力就是企業資金緊張情況比較嚴重。

債務違約、資金鍊斷裂,再加上操作中有的人粗暴的做法,盲目惜貸,使得情況更加嚴重。第一件事,防範金融風險導致一些負面東西,企業壓力非常大。

第二件事,我們正在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是結構調整,經濟學界把人們生活分為需求側、供給側。

需求側,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出口等等,這是需求側。供給側就是指生產側,供給側結構就是指產業結構,所以正在調整產業結構,原因是原來支持我們的一些產業不可能繼續支持中國經濟增長。

像傳統制造業、建築業、房地產產業,很難持續增長,因為它們陸續都出了問題。傳統制造業嚴重產能過剩,我們提出去產能化。房地產泡沫正在形成,我們得抑制資產泡沫,標誌著這些產業很難繼續支持中國發展,中國需要新的支持增長的產業。

這些產業經過分析已經判斷出來,知道哪些產業會支持我們,提出來三大產業未來會支持中國,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等等,我們同稱戰略新興產業,它會支持我們增長。

二是服務業,服務業將會成為重要的支持中國發展的產業。消費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生產服務業,精神服務業等等,都會支持中國增長。

三是現代製造業,像航天製造、高鐵裝備製造、特高壓輸變的裝備製造、現代傳統制造等等,都會支持中國增長。

認識到這三大產業會支持中國增長,所以正在推動結構調整。但調整需要過程,目前處於調整一個空檔期,原有傳統產業貢獻急速下降,而新產業沒有起來,或者正在起來,還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出現結構調整的空檔期。

這種空檔期帶來的負面東西就是增長回落的壓力很大,增長穩不住,收入一直往下走。所以調整結構這種空檔期帶來很大的壓力,就是增長的回落壓力很大,導致對未來判斷出現預期不太明確。這是第二件事所帶來的負面東西,結構調整空檔期導致增長速度回落壓力比較大。

第三件事,中國正在新舊動能轉換。

原來支持中國增長主要是成本優勢,成本優勢已經急劇的消失了。按道理來講,成本優勢消失應該是技術優勢遞補上來,成本優勢消失之後應該是技術優勢很快成長起來,保證中國的增長。但現在問題是技術優勢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就出現了新舊動能轉換的空檔期。

原有的優勢在喪失,新的技術優勢還沒有出來,導致增長回落壓力比較大。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也出現了空檔期,它的負面東西就是增長回落壓力比較大,人們的預期似乎不是太好。

第四件事,中國正在搞生態文明改革。

你們知道十九大和過去相比最大不同點,提“五大改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生態文明改革成了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我們正在推動生態文明的改革。

生態文明無非兩件事,一件事是要解決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廢水、廢氣、固體垃圾的處理。這就要求提高企業排放標準,因為只要搞這個必然要求企業提高排放標準。

另外一件事,生態環境的修復,因為這是生態文明重要一條,生態環境修復。生態混淆修復對企業也提了很高的要求,比如長江經濟帶,3公里之內一律不準建工廠類企業,過去建了怎麼辦,我們在大江大湖、大山大水旁邊建了好多工廠,現在必須搬掉。

生態文明改革導致一件事,企業因為生態問題壓力很大,再加上我們執法過程中比較粗暴,導致許多企業關門停產,必然增長速度回落,壓力非常大。生態文明改革導致一個非常麻煩的事,企業無論是排放標準還是搬遷,都會影響到現在的經濟增長,出現增長速度回落壓力比較大。

過去我們叫生態和環境為發展讓路,只要發展別的都好辦,現在倒過來了,現在是發展為生態環境讓路,不同的執政思維已經出來了。原來只要發展都好辦,環境生態影響力不行。

現在大家看到已經很明顯發展要為生態環境讓路,原來一提長江經濟帶,大家以為要大發展,結果最後提出主要是保護,3公里之內一律不準建工廠企業,建了都要搬,都要遷,導致的結果是影響經濟增長回落,增長回落壓力比較大。

你要什麼已經很明顯了,過去我們要發展,現在要生態環境,當然發展增長會受到影響。

上次我們一個製藥企業在銀川,因為它是好多製藥企業原料生產力,結果因為生態被關掉了,我專門去看。我一看就明白了,你到底要什麼,要發展繼續生產,要環境就得關。

我們國家山的走勢都是走西走向,只有一個南北走向是賀蘭山,產生了銀川平原,如果放任不管的話,這個平原不要20年就消失了,要什麼得搞清楚。現在很明顯要環境要生態,結果導致增長速度回落壓力比較大。

第五件事,中美貿易戰。

美國打貿易戰,我們沒想打,最起碼我沒想打,因為美國經濟處上升期,從經濟學判斷,它下行期可以和中國打貿易戰,它上行期打貿易戰,這是沒有想到的。

原來我們判斷打貿易戰對我們影響不是太大,結果沒有想到對人們心理影響非常大。按道理來講,我們計算過,美國和我們打貿易戰,能消化得了。但十年前打,我們肯定完蛋,就地趴下。

你們可以查一下資料,2007年,我們當時增長方式是出口導向型增長方式,07年GDP總量是27萬億人民幣,出口是9萬億人民幣,進口是5萬億人民幣。出口在GDP佔的比例是之差不多30%以上,順差佔GDP11.3%,這兩個數據表明中國是出口導向型國家。

這就是美國要打貿易戰,我們就地投降,因為受不了。後來08年產生了一場世界金融危機,這場危機是中國清醒的認識問題,像中國這麼大經濟體量的國家,不能把出口作為導向來發展經濟。中國比較調整戰略,走向內需拉動型。

我們08年開始轉型,轉了十年,去年實際轉過來。去年GDP總量82萬億,出口15萬億,進口13萬億,出口佔GDP總量的比例下降15%左右,從30%下到15%,下了一半。順差在出口占的比重從11.3%下到1.3%,這個數據表明中國調整過來了。

我們算了一下,美國打貿易戰打到底,一分錢不讓中國對美國出口了,對我們影響是0.2-0.5的增長,這個我們能消化得了,沒什麼問題。但沒想到對我們心理影響這麼大,只要美國宣佈加稅,第二天中國股市一定大跌,股民老問我們,我們又沒有出口,受傷的總是我們。

上市公司出口量也不大,怎麼老是影響股市,因為心理問題,股市是受心理影響最大的市場,沒想到心理影響這麼大。這種心理影響幾乎導致對我們整個影響都很大。因為中美經濟關係40年來一直總體比較平穩,一下出現這個問題,人們有一點沒法判斷,很擔心會不會走向冷戰。要真走向冷戰的話,中國經濟就很麻煩了,所以對這種心理影響非常大,導致人們很迷茫,預期比較差。

這5件事,每件事都有負面東西在,單個出來的話好辦,結果5件事撞在一起,負面東西也撞在了一起,就出現了經濟學的概念,負面效應疊加。負面東西撞在一起,負面效應疊加,最後導致中國經濟從3月份到現在出現了負面效應疊加現象。這種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中國經濟沒有進入衰退期,而是進入調整期,這是一個重要判斷。

因為從基本面來看,我們沒有進入衰退期,原因是5件東西撞在一起出現負面效應疊加,標誌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

我們估計調整期最少需要三年時間,2018、2019、2020年,需要三年調整才能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階段不是口號,要真正轉向標準化,三年將是調整期。

調整期把這些負面的東西逐一加以解決之後,中國經濟才能進入到高質量增長期。

魏杰: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会度过三年调整期?

中國經濟實際上沒有進入衰退期,是進入了調整期。

怎麼調整,逐漸形成共識,大致上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必須穩住金融。金融必須穩定,金融不能出現大起大落,所以第1件事是穩金融。因為一旦金融穩不住的話,調整期很難渡過。總體實體經濟發展是要靠金融支持,金融一旦出現大起大落的話,可能這個調整期就會出現混亂,所以做的第1件事就是穩金融,金融必須穩住。

怎麼樣穩金融呢,估計要做五件事:

第一件事,控制好貨幣政策。金融的核心是貨幣政策,一定要控制好貨幣政策。控制好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是一方面要防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要保持增長的需要,這兩個必須結合在一起。

這樣一來,控制好貨幣政策有三個要點很關鍵,一定要掌控好三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保證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個不能變。

如果貨幣政策再次走向寬鬆的話,那麼金融風險一定會爆發的,不用考慮,一定會再次爆發金融風險的壓力,所以還得要保持貨幣政策的中性穩健。保持中性穩健一個重要的指標,貨幣供應增長速度要控制好。

在座的知道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可以簡單理解為生產貨幣的速度,貨幣發行的速度,可以這麼簡單理解。這個數據必須控制好,因為這個數據標誌著貨幣發行的情況。

中性穩健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必須處於低速運轉才行,按照經濟學原理來講,GDP增長速度加上通脹率,再加一個參數就應該是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

這一條來看我們基本上控制好,9月份貨幣增長速度8.3%,你們知道過去都是在兩位數以下,年平均17%,現在已經控制到一位數,8.3%,那就是GDP6.5%再加上通脹率2%,再一個調整參數,就是它應該有的數據。看來這一條現在做得還不錯,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在一位數,9月份只有8.3%,10月份數據還沒有出來。

一定要保證這個數據處於中性穩健,這個數據控制不好的話會發生很重要的經營風險壓力,控制好貨幣政策的第一個要點就是保持貨幣政策中性穩健。

二是流動性充足,保證流動性充足。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流動性必須能滿足,叫流動性充足。這一條看來最近在調整,要保證充足。怎麼辦呢,要動用好多貨幣工具,比如說降準。

前幾天又是逆回購1500億,等於向市場又釋放了1500億流動性。這樣以來貨幣政策一個重要要點,保證流動性的充足,那麼要動用貨幣政策工具,最近陸續調整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企業對資金的正常需求,流動性充足,這一條看來能夠保持住。

三是貨幣政策必須順暢的實現目標。

傳導機制必須順暢,比如說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經濟,這是定向的目標。怎麼能夠傳導出去,那就研究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必須順暢才行。比如最近為了支持民營經濟對銀行的考核指標增加一個新指標,就是比例控制。

假定今年放貸100億,必須保證40%貸向民營經濟,有嚴格的考核指標。過去是口號,現在是指標了,能夠保證順暢的流向民營經濟。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順暢要做一些機制調整,目前調整最大的就是對銀行貸款結構性控制,今年貸去多少,多少流向民營經濟,有質量要求。

郭樹清同志最近講了,大銀行最起碼1/3貸款要流向民營經濟。中小銀行2/3貸款必須流向民營經濟,五年後達到50%流向民營經濟,這是搞結構控制。這一控制,就保證了貨幣政策能夠傳導機制順暢。

過去老講支持民營經濟,支持不了原因就是因為傳導機制有問題,傳導不下去,現在必須順暢傳導。再是支持實體經濟要規定一下今年貸款,比如100億,90億必須流向實體經濟,非實體經濟是10%,這才能叫支持實體經濟。

對所有銀行用新的考核指標,新考核指標達到一個重要的結果,就是傳導機制順暢。

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經濟,傳導機制上必須順暢。最近正在做調整,我估計一個月以後大家會普遍感覺到確實支持實體經濟了,支持民營經濟了,因為傳導機制做了調整,要順暢的傳導下去。

我們做的穩金融第一件事,控制好貨幣政策,主要是這三個點。一個是堅持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二是保證流動性充足,能夠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三是傳導機制順暢,能夠實現既定目標,比如說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經濟,這就是穩金融要做的第一件事,控制好貨幣政策。

控制好貨幣政策主要有三個點,一個是保持貨幣政策中性穩健;一個是保證流動性充足;一個是保證傳導機制順暢。這三條如果調整好的話,我們能夠實現穩金融的目的,就是穩金融要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去槓桿政策,去槓桿政策現在要加以調整。去槓桿沒錯,因為槓桿確實很高。

按照今年第一季度公佈數據,政府負債佔GDP總量的35.2%,這個數據偏低。偏低的原因不是弄虛作假,是因為把政府負債沒有統計進來,劃到企業負債裡了。

二是企業負債是GDP增長的159%,這個數字偏高,企業負債沒有這麼多。高的原因是把兩級政府劃到企業負債裡了,一個是開發區負債,一個是地方融資負債,把這兩個去掉的話其實企業負債只是佔GDP總量130%,沒有這麼高。借債主體性質確實是企業,如果去掉的話企業真正負債是GDP總量130%。

三是個人負債佔GDP總量55.8%,在座的2015年年底個人負債佔總量30%,2016年、2017年這兩年急速上漲,現在到了55.8%。個人負債裡主要是房貸和車貸,城市主要是房貸,農村主要是車貸,導致個人負債的上升太快。雖然沒有到達紅色警戒線,但是上升太快。

這三種債務加起來,整個社會負債佔GDP總量的250%,確實太高。按照有的學者計算,社會負債上升到GDP總量270%時,就會引爆一場嚴重的金融風險,今年年初我們開始去槓桿,就是降負債率。

從上半年經驗和教訓來看,似乎有點太猛了,而且有點一刀切。7月31號那一次政治局會議就提出要調整一下去槓桿政策,兩個調整。一個是控制好去槓桿的力度,力度必須控制好,不能太猛,太猛的話企業受不了,要控制好力度。

多大叫力度,什麼意思,誰也沒有估過,到底具體多少,誰也不清楚。我是查了一下相關決策部門的信息,體會到所謂力度就是指不是今年把槓桿去降到正常水平,是用三年時間。先把槓桿率從250%降到200%,200%還高,不著急,三年之後再繼續降,再用兩年時間降到正常水平,五年時間才把負債降到正常水平。

如果前三年從250%降到200%的話,去槓桿40萬億,一年13萬億左右。13萬億左右,企業承受得起,應該問題不會太大。這樣一來,力度上調整之後,大致就會保證既能防範金融風險,又能保證企業資金鍊不會斷裂,保證企業資金需求。

一個調整是所謂控制好力度;第二個調整就是要結構性去槓桿,那就是不再搞一刀切了,民營經濟槓桿率就不高,對他們就不要再講所謂去槓桿。

結構性去槓桿,誰的槓桿高就去誰的。我定了兩個重點,一個是國有企業,一個是地方政府債,這兩個確實有點高。

國有企業去槓桿和地方政府去槓桿成了結構性槓桿的重點,國有企業去槓桿,我看了一下,上半年大致上通過兩條辦法把國有企業新增槓桿已經控制住了,就是新一輪負債已經被控制住了。國務院發了一個嚴格的文件,所有國有企業負債必須要達到應有標準才行,從央企開始。文件很嚴格,組織了負債繼續上升。

另外一條提出來,我們不再搞剛性兌付了,國有企業債務,國家不再多給。過去國家是都給的,叫剛性兌付,國有企業借錢沒有問題,最後能還出來,因為國家兜底。上半年正式提出國家不兜底了,都是有限責任,所以對國有企業借錢,買國有企業債券要悠著點,有可能錢回不來。

好多國有企業最後處理都是破產重組,好多錢等於打水漂,回不來,國家不再搞剛性兌付。嚴格上講,現在沒有所謂保本理財項目,因為都是有限責任。這種調整就導致國有企業新增負債速度已經被控制住了,現在是存量怎麼辦的問題,過去借的怎麼辦。

後來定一個思路,就是國有企業存量解決,負債的解決要和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怎麼結合呢,國有企業改革今年是兩個重點,一是確定主業,主業必須確定。主業確定之後,非主業資產必須賣掉,必須變現。變現的錢不能用新增投資,必須還債,通過非主業變現來還債。

國企改革第二個重點就是混合經濟,要大規模推動混合經濟,要大量吸納非國有資本進入國有企業,等於增加了國有資本的資本金比例。份額做大了,份值做下來。最成功的就是聯通改革,聯通混改一個重要結果,把聯通負債降下來了。怎麼降下來的呢,是以國家上升為絕對控制權降下來,國家對聯通沒有控股權了,通過混改把負債降下來。國企改革,國有企業存量似乎有點回落。

另外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現在把新增債務已經控制住了,上半年“三條辦法”很嚴厲。

一條辦法,把開發區負債全部掐斷了,一律不準開發區貸款。開發區是地方政府負債重要的通道,今年上半年徹底掐斷了,一律不準貸。我估計明年開發區基本熄火了,就靠貸款運作,一下掐斷了。

二是清理了PPP項目,3P項目做了清理。地方政府現在負債重要通道是3P項目,中央財政已經全面做了重新清理,3P項目清理之後等於把地方政府新增負債控制住了。

三是中組部下了一個文件,任何干部提升或調動增加的考核指標——負債率是多少,不是看你把GDP搞了多少,修了多少路,要查一下負債率是多少。超過負債率就地免職,永不再用,很嚴厲。最近免了幾個縣委書記,就是因為負債率超過了標準。尤其是貧困縣,大家注意到最近免了好幾個縣委書記。這個指標就把烏紗帽連在一起了,導致不好再增加負債率了。

這三條辦法實際把地方新增負債已經控制住了,現在主要是什麼呢,存量怎麼辦,過去建的怎麼辦。我去一個地方,每年GDP總量只有10萬億,負債200萬億。全國31個省市,只有6個省市向中央交錢,別的都是靠中央轉移支付來維持運轉。你想想這一來,它怎麼還債,

還債無非兩條辦法,一個稅收,一個賣地。

稅收基本上好多沒法還,因為靠中央轉移支付了。另外一個賣地,現在不斷的流拍,我估計未來存量債務最麻煩的是地方債務這部分怎麼辦,是一個大問題。

有人老問我,為什麼偏愛央企,央企都處於產業的上游,中央平衡各地財政就靠它的稅收利潤,一年超過3萬億。雖然效率很低,但錢是給國家了。民企效率是高了,但錢不是給國家了,有人不理解,所以你要理解,靠它平衡全國各地財政。

央企都處於產業上游,下游很厲害,都在賺錢。雖然央企效率並不高,但它給國家交錢了,這個可以平衡。這是一個很大問題的存在,地方負債是一個大問題,結構性去槓桿,我估計所謂國企這部分還有點失落。

地方政府基本上現在沒有失落,杭州沒有問題,浙江沒有問題,但好多地方是有問題的,有問題比沒有問題的多,所以是一個很難辦的事情,但是慢慢解決它。這次會議沒有再提去槓桿了,我估計去槓桿政策在未來要做一點新的調整。

把去槓桿轉向穩槓桿,原因是什麼呢,今年差不多目的達到了,今年去槓桿力度很大,差不多已經完成指標了,估計將逐漸轉向穩槓桿。先穩住,彆著急,先穩一段時間,讓增長有所恢復再說。去槓桿政策將轉向穩槓桿,可能是下一步的調整。

要控制好去槓桿政策,大家看到今年以來已經調整第二次了,7月31號是第一次,提出控制好去槓桿力度,結構性去槓桿,不搞一刀切。這次會議沒有提去槓桿問題,可能我估計將走向穩槓桿,先穩一段時間再說。

去槓桿任務不是一年兩年能完成的,是一個過程,可能逐漸走向穩槓桿。未來幾個月,去槓桿要走向穩槓桿,這是對的,因為你要保證金融穩定,金融不能出現大起大落,所以要走向穩槓桿,適當把槓桿穩定在目前狀態下。

我看了一下數據,到8月底時,槓桿率已經從250%降到242%,這是8月底的數據。說明差不多今年實現了把槓桿上升勢頭控制住了,這個條件下應該逐漸穩一段時間才行,不宜過猛過快,將轉向穩槓桿。

12月份以後,人們會感到資金緊張情況逐漸得以緩解,整個社會資金需求會得以緩解,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這就是穩金融要做的第二件事,隨時調整和控制去槓桿的政策,既保證防範金融風險,也要保證經濟增長需求,這是穩金融要做的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穩外匯。外匯必須穩住,大家注意昨天央行正式公佈了貨幣政策報告,第三季度政策報告時關於外匯有一個提法,“更加註意市場的調節作用”。這次變了,這次很明顯知道,更加註意對外匯國家的調控作用,再一次告訴大家外匯不能出事。

穩外匯看來已經基本確定下來了,外匯不能出事。上一個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還在強調市場作用,這時候明顯強調國家的作用,就說明穩外匯是穩金融的重要因素,外匯一旦出問題本幣就出問題了,整個社會的秤砣就不見了,出現大動盪。

穩金融關鍵要穩外匯,昨天公佈的央行貨幣政策報告再一次強調穩外匯的重要性,而且國家會釋放這方面的作用。

怎麼穩呢,兩個提法,一個,人民幣不能持續貶值,這是一個提法。有人曾經問我這句話具體指標是什麼,多少叫持續貶值,多少叫不持續貶值,一個數量。從現在來看就是不能破7,可能是一個指標。

你們注意,有兩次即將破7,8月21號,前幾天即將破7,但兩小時之後立刻反彈回來,一定是“央媽”動手了。最近央行副行長再次向世界宣佈,你們想做空人民幣的人悠著點,咱們交過手,警告你別做空人民幣。不能破7,可能就叫不能持續貶值。從目前狀況來看,不能持續貶值的意思就是指不能過期。因為連續兩次即將破7,最後反彈回來,說明決策者意識就是不能持續貶值就是不能破7,這是一個指標。

第二個指標就是外匯儲備量不能持續減少,多少叫不能持續減少,多少叫減少,看來這個數字很明確,就3萬億,3萬億是底線。10月底已經到了30500多億,9月份下得很厲害,一下掉了200多億,有人擔心3萬億能守住嗎。我估計3萬億是一個標底,不能低於3萬億。這樣穩外匯的兩個目標,一個,人民幣不能持續貶值;一個,外匯量不能持續減少。

怎麼實現呢,我估計會做四件事。

一是外匯改革中已經放開的項目會繼續堅持。比如一張身份證一年可以買5萬美金,出口求學這些都會放,不會改了。沒有改的暫時停止,對個人來講三項海外投資基本全面叫停了,海外不動產投資,要是沒有放開,要麼走地下錢莊,要麼搞虛假貿易賬戶,要麼是人帶出去。現在對不起,要買千萬別張揚,要查出來都是問題。

大家注意,這方面可能會嚴厲起來了,過去灰色地帶現在不行了,個人海外不動產投資基本要全面收緊。海外證券投資,美國市場買美國股票,曾經討論過要不要放,現在告訴大家,不放,停止了。

海外投資類保險投資也全面叫停了,我們放的是消費類保險。過去灰色地帶在香港刷銀行卡,現在只能刷消費類,投資類刷不了了,因為全面叫停了。個人三項海外投資基本不討論放開問題了,不動產投資、證券投資、投資類保險投資,因為它要穩外匯。

過去海外用銀行卡提現沒有限制,現在一個人一年就是10萬人民幣,有限制了。而且最近還推出了很絕的一招,遠期外匯交易風險準備金率從0提高到20%,銀行要賣100美金的話,要向央行交20塊錢風險準備金。

最近我調研,現在放開的也不好辦了,買外匯老找各種託辭,不給你賣。一個人5萬美金,各種託辭,實際都標誌一個信號,外匯收緊,因為要穩住外匯,這是一個辦法。

第二個辦法,海外併購,技術類併購繼續支持,沒有問題,要多少外匯給多少外匯。

但非技術類全面叫停了,去年政策還是嚴格審查,今年全面要叫停了。發改委正式發文6大類海外金融投資一律不準幹了海外買影院、酒莊、俱樂部全面叫停,去年是嚴格審查,今年是全面叫停。還放出風來,過去在海外買了這些東西的企業和個人,把外匯怎麼出去,現在再怎麼倒騰回來。要不倒騰回來,咱們走著瞧,有威脅的意思。

現在好多人都在海外賣這些東西,把外匯倒騰回來。最近公佈了民營企業40年來100位民營企業家,前幾年在海外買買買的企業都沒了。為什麼呢,先把外匯倒騰出來再說。要不倒騰回來,咱們走著瞧。實際就是告訴大家,外匯全面收緊了。海外併購,技術併購繼續支持,非技術類全面叫停。

第三條辦法,“一帶一路”投資,將使用人民幣投資,不再動用外匯儲備了。“一帶一路”投資未來將全面使用人民幣投資,不再動用外匯儲備了,因為要穩住外匯。

實際用人民幣投資是一箭雙鵰,一方面減少外匯儲備,一方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樣一來對穩外匯有意義,“一帶一路”我們是投資主導方,有權力權利什麼樣的投資,沒有問題。估計“一帶一路”投資未來將更多用人民幣投資,減少外匯儲備,穩住外匯。

第四個辦法,在資本項目中做更多運作,外匯進入中國有兩個通道,一個是貿易項目,一個是資本項目。

現在貿易項目順差收窄,外匯進來速度在放慢。那麼要保持穩定的話,得要在資本項目下運作才行,估計下一步會在資本項目下加大運作的力度。

比如最近在香港發了50億人民幣國債,調節了香港美元和人民幣的共處關係,對穩定外匯有意義。如果再發50億美金國債,等於外匯儲備增加50億。

現在國際上好多對中國長久是看好的,有的國家,我個人願意來買外匯所謂國債,我們要發50億美金外匯國債,等於外匯儲備增加50億。發人民幣國債,穩定匯率,發50億美金的話等於外匯儲備增加。

下一步國家會在資本項目上頻繁運作,一定會調整,因為要穩住外匯。貿易項目下,因為所謂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影響了中國的出口,所以順差在收窄,但資本項目還可以合作。

尤其中國在這些方面還有一些大的動作,今年上月份,我們在上海成立石油期貨交易所,明確宣佈上海石油期貨交易所交易的貨幣是人民幣,人民幣長期和石油掛鉤了。

過去長期是美元和石油掛鉤,你們知道美國和我們打貿易戰是必然的,我們等於捅了它一刀。現在世界三大石油交易所,倫敦、紐約、上海,交易不用美金了,正式宣佈產油國在我們這裡賣了石油之後拿了人民幣,隨便可以在中國上海黃金所買黃金。

世界發現中國這麼多黃金儲備,我們是黃金儲備世界最大的國家之一,這樣一來可以支持外匯的穩定。實際上很多對上海石油交易所認識不足,不知道什麼意思,實際這是一個重大的中國決策。這條決策推出來之後,應該講外匯基本上能控制住,大家不用太擔心。

總體來講,穩外匯就是這四條辦法,外匯應該能穩住。外匯只要能穩住,只要這個“秤砣”不會出事,秤砣只要在,轉型就不會出現太大的金融波動。

穩金融的第三條,穩外匯,大致現在情況就是這樣,這是穩金融要做的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穩股市,股市必須穩住,過去對這個事情認識還不是太足,現在意識到資本市場必須要穩住,想辦法穩住資本市場。

怎麼穩資本市場呢,現在看來有三條辦法,第一條辦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市公司質量必須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高的話,誰敢買你的股票,可能人家不會買你的股票,所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凡是與提高質量有關的重組併購都可以放開,只要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話,可以推動重組併購,都可以。

第二條,減少行政對股市的干預。監管部門不要干預股市交易,只要做一件事,保證公開透明。公佈信息公開透明,信息的公開。第三條,需要長期資金支持。中國股市不穩定沒有長期資金支持,所以像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可以入市,下一步推動這種中長期資金進入股市來解決問題。這三條如果能做到的話,應該能穩住資本市場。

最近好像一直在跌,最近又跌到2600以下。我估計與一件事情有關,就是在上海宣佈上交所改一個新的板塊,科創版,而且要搞註冊制。這是好事,既是改革,又是推動技術創新,科創版對中國技術創新募集資金有好處,而註冊制等於股市改革手段,本來有好事。

但對股民的印象是要擴容了,所以股市往下跌。這樣一來,大家注意股市的問題很複雜,這三條基本對策應該沒有問題,這是對的。但因為人們對股市的判斷在現有股民所謂心裡還有一些問題產生作用,本來是好事,沒有想到一公佈股市就跌了。原因是人們覺得要擴容,一旦擴容會不會股價上不來。

本來是兩項改革都在這裡,一個推動科技版正常融資,一個把審核制變為註冊制。既是科學創新改革,也是所謂的體系改革。結果沒有想到這個好消息變成負面東西,導致跌了,我估計人們有一個認識過程,這個做法是對的,沒有錯。實際都在保證一個所謂上市公司質量問題,我們放開科創版和註冊制就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讓好企業容易上市,但短期給人的印象是擴容,所以導致股市跌,這沒什麼問題。

但有一條可以看出來,決策層對股市穩定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這次講得很清楚,股市必須穩定。股市不穩定,金融就穩定不了,所以下一步穩金融重要內容就是要穩股市。這次上海政策宣佈,我覺得應該是利好消息,結果變成利空了,總體來講是要穩股市,這是穩金融要做的第四件事。

第五件事,防止資產泡沫破滅,引爆整個金融動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房地產是個大問題了,明年考驗我們能不能穩定金融的關鍵是房地產。

過去房價上升很快我們有辦法,中長期對策,中短期都已經有對策。但萬一大跌怎麼辦,房地產既不能漲得太快,也不能跌得太快。房價跌得太快,等於泡沫就破了,破了也不行。

今年有兩類金融機構應該是基本出清了,一個是非銀行金融機構,該爆的都爆完了。第二個是股市已經跌到最低點,實際上分散性金融風險已經爆發了,不是系統性而已。系統性還有一個銀行金融機構,銀行現在沒什麼事,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股市已經出清了。但是銀行不能出事,它要出事就是整個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了。銀行不能出事的前提是房地產不能出事,這是重大問題。

明年我們遇到穩金融最主要問題可能是房地產問題,最近房價開始回落了,北京二手房回到2016年的水平。如果再往回落的話,落到什麼程度能夠穩住金融,值得我們研究。

明年穩金融主要問題,主要是房價大跌怎麼辦。房價如果大跌,你們知道中國人財富65%是房產,等於所有人財富要縮水。第二條,現在信任關係基本建立在房價基礎上。一旦大跌會不會導致整個信用貸斷裂,而且現在好多財產和房產,像上市公司,他們控制房產在1萬億左右,那樣暴跌的話是什麼結局。

明年對我們來講一個重大的壓力,可能穩金融核心是房地產問題。這條如果能穩住,渡過這個難關的話,2020年穩金融問題就比較輕鬆一點。

現在看來,下一步最大的問題是關於房地產問題。我們能不能穩住,房價上升太快不行,但下跌太快也不行。應該在什麼狀態下能夠穩住,值得中國研究。

從國際經驗來看,像美國、日本,你們注意研究它,每次金融風險引爆的都是房地產。美國上次引爆08年金融風險背後是什麼,就是次貸危機,是房地產引爆了整個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講下一步一個重要問題,是房地產能不能穩住。穩不住的話,可能麻煩就大一點。

明年穩金融核心問題是房地產問題,房價能不能下行在我們需要的範圍內。而且現在看來有些市場問題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標準,一旦出現連鎖反應的時候就非常麻煩了。

北京現在就很頭疼,基本有價無市。掛牌價格在那裡,最後交易時都必須降價。今年3月份以後,我在北京中介機構上了十天班,因為你不能光看統計資料,得體驗一下,要觀察一下買賣者心態怎麼回事。我就發現一套房子總價格在500萬,還有流動性,而且絕大部分是剛需。一上千萬,流動性就很差了,一上三四千萬基本沒流動性。

有一天一位先生要賣奧運村邊上一套房子,面積比較大,掛牌價格3500萬,掛了半年沒有人問,很著急。那天專門自己來到中介機構,剛好碰到我跟他聊,他告訴我一直沒有人問,很著急。結果來了兩位看房者,他特意熱情告訴人家說,這是精裝修,而且沒有住過,可以拎包入住。如果一次性付款的話可以打折,3000萬怎麼樣。那兩位老兄聽完之後來一句,老兄,我們不是缺那500,缺那3千萬!

這就讓我注意到一個問題,房地產誰接盤,你思考一下,是個大問題。

明年如果出現房價回落太快的話,一些房地產政策就要緩步出來,比如房地產稅,不能那麼著急了。太著急會加速下跌,加速下跌結果並不利於穩定。

明年和今年一樣,有些政策,像去槓桿政策,今年我們發現問題趕快調整。房地產政策一樣,一旦發現不對稱馬上調整。調整期、調整期,都得調整的意思。沒有一個一直堅持的,一旦發現不對就得調整。明年的關鍵可能是穩住,房地產是個大事。房地產穩住,才能穩金融。穩不住的話,金融就穩不住。

在座諸位房子太多的人要注意一下,建議大家要關注這個問題,因為有事市場力量是控制不住的。明年關鍵問題,穩金融核心是房地產能不能穩住,是個大問題。如果能穩住的話,應該說金融就能穩住。

今年考驗我們的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基本引爆,所謂股市非理性下跌,我們感悟到明年關鍵,穩金融核心是房地產問題。總體來講,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穩金融,大致就是這5件事。這5件事做好了,金融才能穩住,調整期才能渡過。金融穩不住,調整期走不過來,沒法走向高質量增長階段。

第一件事,穩金融大致情況就是這樣。

剛才講到中國進入調整期,調整期要做三件事,一是穩金融;二是穩增長;三是穩開放。

增長不能出現太多下滑,一旦出現太多的下滑,可能就會影響到整個社會情緒。

怎麼穩增長呢,大致上要做這麼幾件事,一是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因為貨幣政策剛才講到既要防範風險,它的運作空間是有限的,不能改變貨幣政策的走勢,就是穩健中性,不能走向寬鬆。這樣一來穩增長重要政策是財政政策,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無非兩條辦法:

一條就是減稅費,稅費必須減。上次我們減稅,減就減了,但上次減稅有一個問題,所有房地產企業減了1/4稅,製造企業沒有減。

大家非常有意見,一方面減那麼多稅,結果沒有感覺,因為操作上有問題,導致房地產企業基本都減了1/4稅,你問他們,他們都很高興。但是製造業基本沒有減,這就要吸取一個教訓。

你們知道最近一個文件正在會籤,增值稅現在三個檔次準備合為兩個檔次,群體性下降1個點。一個點,兩稅合了之後在一個點應該挺大的,這個文件出臺的話影響太大。

昨天稅務局長已經開會討論了,正在討論更大規模減稅,增值稅要做大調整。這樣一來,可能對企業減稅應該說有好處的,我估計這次可能比較大,所有企業都會感覺到真減稅了。不像過去只有國務院感覺減稅了,大家都沒有感覺。

因為9月份稅收的政策只有6%,低於GDP增長。沒有減到應該減的方向上,這次稅費減的可能比較大,這是一個。費,這次所謂“三險一金”,或者“五險一金”下調,這個明確了。

雖然大家知道我們徵收機構變了,但不會增加稅費,還會減少。稅費減免在今後經濟工作會議上會正式宣佈,一個重要的變動是減稅費,要讓大家感覺到減稅費。

財政政策一個積極的辦法是減稅費,而且這次力度要大,讓所有人感覺真減稅費了。

第二個辦法就是加大財政投資,財政投資不能搞經營性投資,只能搞基礎設施和民生的投資。

基礎設施和民生的投資今年要進一步加大,明年可能也會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和民生投資在明年國家預算裡面力度會比較大,這樣一來可增加整個社會投資對經濟的刺激作用。

明年上半年一個是減稅,一個是增加財政投資,這兩項動作出來的話對穩增長將有很強的意義。因為不做已經不行了,必須這樣做了。這是穩增長的一條,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

最近決策層不斷調研,不斷討論,而且涉及各個層面的問題都在討論,金融會議應該會宣佈這些重大的決定。明年穩增長作用上,財政政策會有很大的作用。

二是加快結構調整,結構調整必須加速,原來我們預見的三個產業要加速推進。

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八個要點,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節能環保、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這八個要點必須加速推進。

推進過程中一方面釋放市場力量,另一方面還要加速國家對這些產業的扶持和推動。像人工智能,中國未來要站在世界第一團隊裡。凡是市場上這些企業做得好的,國家可以拿錢進行投資,投到一定程度完成這個階段撤出來。

像騰訊做醫療影像不錯,確實不錯,怎麼辦,國家加大投資。現在騰訊的技術把人五臟六腑都拍得清清楚楚,以後看病都不一定見醫生了。原來我們估計科大訊飛會在語音人工智能上有突破,結果最近負面東西太多。實際上它這些方面還是有很大進步的,想辦法儘快推動。凡是在這些方面已經看到有技術突破的,國家應該再推一把,讓它儘量能夠完成這些方向,實現戰略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最近我看了一下,這些方面確實進步蠻大的。這幾個要點上,我分別跑了一家企業,一共跑了8個企業。我發現這一方面,這幾年確實進步很大。我估計也就三年左右時間,這八個要點上經常會冒出來一些企業,可能會釋放很強的增長力,要加快戰略新興產業的推動,不能再等了。要儘量縮短這個調整期,讓他們儘量釋放很強的作用。

服務業,要儘快加速推進。

前幾個月我就看一個老師,91歲了,我是他的第一個研究生,大弟子,不認識我了。一見面問我是誰,剛講完過了兩分鐘,又問你是誰啊。他兒子告訴我,老先生得了老年失憶症患者,沒法家庭養老,不認識親人了。告訴我僱了三個保姆,最後發現三個保姆把老先生捆在椅子上自己玩去了,我就想到機構養老是很重要的。

我在日本學習的時候,我的輔導師母親75歲就是老年失憶患者,90歲才去世的。15年在哪兒生活的,日本託老所生活。

日本兩個機構很大,一個是幼稚園,一個是託老所。他曾經領我去看過他母親,我才知道15年她母親在託老所度過,而且度過的非常幸福。為什麼,它的託老所分得很細,其中一個部是老年失憶患者部,住的就是這些人。

我專門看了一下,結果副部長告訴我,在這裡養老失憶患者救治的人,最低是大學心理系畢業的,否則無法在這裡救治。因為這些人經常會講莫名其妙的事,要正確應對。

他講了一個故事,他一天剛從辦公室出來,碰到一個老年失憶患者,說中大獎了,2個億。他馬上說這件事他知道,確實中了兩個億,中的號碼是多少,就告訴這個老人說這兩個億存在銀行了,密碼是多少多少。結果患者就很高興,要是沒有,他就要砸東西,所以要應對。這些人每天傍晚都很煩燥,每天傍晚要編故事。

有一天中午新聞聯播播了一個消息,日本首相要到他們城市來了,他們傍晚就宣佈一個消息,今天日本首相要來看大家了,結果大家早早上床休息,結果第二天忘了這個事。他們有時候不願意打針,結果醫生告訴他們這個醫院是他們創辦的,要自己去體驗一下,結果整齊排隊打針去了。

這些產業有很高的價值,而且回報一定很高。美國一就業就開始交養老基金,一輩子為這個事奮鬥的,就為了未來。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了,劉鶴副總理講得很對,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帶來一個很重要需求,養老需求,很大的市場。現在我們討論市場保證制度是政府要做的事,而養老是個產業,不是養老保障,是產業的問題。

這些服務都有巨大需求,建議大家一定要關注這些服務業。我估計像服務業,無論哪種服務業未來在中國都有很大的前途,因為它以人口為基數。中國接近14億人,所以服務業市場在中國未來對於增長貢獻獎是巨大的。

現代製造業,製造業分兩種,一個叫傳統制造業,怎麼劃分,不是誰現代,誰不現代。是按照生產產品社會性質劃分的,凡是生產私人產品的都叫傳統制造業。

汽車為什麼劃為傳統制造業,因為它生產私人產品。凡是生產公共產品都是叫現代製造業,不是誰現代誰不現代,是按照社會性質劃分的。

我們國傢俬人產品嚴重過剩,吃穿用住嚴重過剩,傳統產品嚴重過剩。公共產品生產嚴重短缺,所以生產公共產品是一個大力發展的方向,發展現代製造業。

怎麼發展呢,定了五個重點:

一是航天製造和航空製造,航天計是衛星,航空機就是大飛機。

二是高鐵裝備製造,這是一個重點,中國市場巨大,而且完成所有技術創新。

三是核電裝備製造,中國新能源廠未來發展重點是核電,2030年發電總量33%來自於核電,核電裝備是重要的內容。

四是特高壓輸變電裝備製造,中國現在在準備改造中國電網,利用特高壓技術。所謂特高壓技術把電能傳到5千公里之外,電力傳輸高速路,特高壓輸變電裝備就列為重點。

五是現代船舶製造和海洋裝備製造,中國要建立世界一流的遠洋海軍,支持遠洋海軍重要工業部門就是現代船舶製造。

總體來講,現在定了這樣五個重點,要加速推動。一旦啟動起來,對我們增長貢獻是巨大的。

現在可以看到加快結構調整主要是這三個產業,一個是戰略新興產業;一個是服務業;一個是現代製造業。

結果上次討論中有些民營企業問,除了服務業好像都幹不上。錯了,實際上最近討論的國有和民營,產業結構上發現有兩個特徵未來很明顯,一個是基礎性產業,應該由國有企業完成。

比如非競爭性的,投資量很長,時間很長,比如大飛機發動機,個人投不成的,回報率回不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成功。基礎性產業,重型機械,投資期較長,應該由國有企業來做。

二是實現民營和國有所謂分工協作,這就是所謂的現代製造業未來方向是分工協作。一架飛機零部件600多萬以上,你不能搞一個零部件生產嗎,未來一定走向分工協作。像上海三工集團就幹一件事,設計和組裝,所有零部件都是招標採購。高鐵那麼多零部件,除了底盤是中車控制之外,別的都是招標的,你還不能搞一個過來!

未來民營和國有重要分工就是,國家可能第一方面主要做基礎性產業或投資量很重的產業,而民營經濟做所謂消費產品。分工協作,零部件配套完成推動。這樣一來對民營和國有產業佈局將越來越清晰了,大家都有事幹了。不是沒有事幹,好多都有事幹。

你想想船舶製造涉及到那麼多產業,你還不能做一個零部件!我一個學生,她給現代船舶搞零部件配套。一個女學生辦這麼重的企業,就是零部件配套,分工協作。未來民營、國有在產業上分工,在一個產業內部也實現分工,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來推動發展。

下一步這三個產業上,我們應該加速推動,將有巨大意義。我估計中國會縮短結構調整期,可能下一步在政策和資金支持上會進一步縮短這個過程,儘量推動結構調整能夠儘快讓通過中國經濟增長的產業上市。國務院這次開了好幾次座談會,實際就是想加速調整期縮短。

只有調整期縮短對穩增長才有意義,而且中國已經明白現在在世界產業鏈中處於非常優勢的地位上。現在這種發達國家都在搞創意經濟,搞了半天發現創意只能在中國才能落地。像美國在蘋果怎麼都幹不了,在中國就火起來了,因為所有配套部門都有。我們比發展中國家又高一個層次,讓整個產業鏈處於優勢地位上,所以必須加速推動結構調整,這是穩增長的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就是技術創新。短板一個重要約束條件是技術,一個芯片折騰我們沒有辦法。

大家知道我們每年進口芯片的錢是4000億美金,和進口石油的錢是一樣。我們最大短板是技術,技術創新必須加速。而且不能再喊口號了,要踏實的幹。應該明白企業要做什麼,國家要做什麼,得搞清楚。

技術創新一個重要平臺是有現代化的實驗室,沒有現代化實驗室,誰也不可能搞金融創新,那不是喊口號。一個很重要的平臺是現代化的實驗室,沒有這個現代化實驗室,誰都做不成。這個靠企業不行,國家必須出手,要建立現代化實驗室體系為企業服務。

最近這個動作已經開始了,北京要建立三大科學城,環球科學城、未來科學城、中關村科學城,建成後向所有民營企業開放,有的是免費,有的是收費,都對企業開放,因為企業離開這個平臺沒法搞技術創新,沒地方做實驗,這個地方國家提供,有構建所謂實驗室經濟了。

杭州也成立了西湖大學,西湖大學只搞三個專業,生物生命工程、人工智能、互聯網,不搞別的專業,從博士開始。博士重要的是實驗室,沒有實驗室怎麼幹博士。博士就是整天在實驗室幹活的,你的工作就是養細菌,不然怎麼搞生命工程。再加上浙大,阿里巴巴也在搞實驗室。沒有一個平臺,任何民營企業沒法搞技術創新。

搞藥的企業,國家得提供大量實驗室,為國家服務。企業在這兒做實驗有的就是免費,最終是主要提供服務,這種技術創新必須加速。美國技術創新厲害的原因就是有龐大的實驗室經濟,為整個社會提供平臺。這種實驗經濟供你所用,才能獲得各種諾貝爾獎。我們沒有這種平臺,國家必須組建。現在思路基本清晰了,差不多三五年時間就顯現出這方面努力了,所以要加大技術創新的推動,這是很重要的一環。

第四件事就是必須深化改革。而且現在的改革已經搞了40年了,不能像過去那樣了,要在40年改革基礎上改革。民營經濟問題必須加快改革,如果不保障民營經濟的個人安全和財產安全,那怎麼行。

過去大家都是無產者,啥也沒有,現在這麼多人成為有產者,有產了當然擔心自己至財產安全和人身安全問題,那你必須解決民營企業的問題,這是重要的改革。如果不保證他們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都移民了,怎麼搞經濟。

當然也別移民了,移民沒啥意思,最後會發現還是中國能賺錢,必須保證安全。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保證私人產,保證人身安全。我估計下一步對民營經濟人身安全和財富安全保證將更加具有意義,要做三件事:

一是凡是不具有司法權的機構一律不能查封私人財產,要做嚴格鑑定。

二是即使司法機構也不能隨便查封,要以立案為標準,限制了司法機構權力濫用。

三是司法和行政的分離,司法體系和行政必須分離,不分離就很難保證財產。

我們在目前條件下應該做這些事,真正保證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怎麼賺錢,他很清楚,你不要教他怎麼賺錢,把這些事做了就行了,保證財產和人身安全是最關鍵的。

現在人們之所以老擔心財產和人身安全,尤其有錢之後更加擔心了,所以應該推動它。未來要保證企業階層,而且要強調企業精神,這是關鍵。中國重要的政治改革應該形成真正的商業社會,所謂企業家階層和企業家精神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這個改革是最為重要的改革。我估計這個改革能做好的話,對下一步發展將是有意義的。

現在我們叫改革開放再啟航,意思就是不是過去的改革,是40年的技術,再啟航。最近大家看我們過去叫紀念改革開放40年,現在叫慶祝。紀念的意思是結束了,慶祝是還要繼續。

最近中央要開慶祝改革開放40年大會,改革開放再啟航,就是要推出一些重大決策。一方面總結過去40年,另一方面要展望未來30年。紀念就是這個事過去了,慶祝的意思是還要進行,所以會進一步推動改革。

最近民營企業總是講六條,最關注的人身安全和財富安全,他們最關注。因為怎麼賺錢,他們都會,很清楚,只要保證人身財產安全。這一條要在法律上落實,必須要落實。現在《刑法》《民法》裡已經做了具體規定,好多人沒有看。

《民法總則》去年兩會已經通過了,裡面有對財產保護清晰的內容。下一步整個社會要造就一個氛圍,保證民營企業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這是總書記講的第6條,也是最關鍵的一條,要進一步改革完善。

中國改革會進一步推動,不會停止的。而且中國的改革是經濟改革有些內容就是政治改革,承認民營經濟合理就是政治改革。

總書記一直在講“自己人”,過去把你叫朋友,朋友還不是自己人,要成為自己人。因為你是中國社會重要組成部分,不再分開來看,說明這個改革實際已經啟動了政治改革。

我估計下一步中國會進一步修改《刑法》《憲法》《民法》,逐漸會完善這種保護,這樣對提升信心,保證人們創造財富的動力將是有意義的。這一方面,這一次是個重大政策調整,對民營經濟提法講法上已經出現新型調整,下一步要把領導人講話變成法律,變成制度。

最近各個部門要動起來,高法、高檢等,全面調整整體法律體系。凡是不適合講話精神的都得修改,都要做調整。改革會進一步深化,對於穩增長具有巨大意義。

中國目前改革重點是關於民營經濟問題,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民營經濟核心問題不是怎麼保證他們賺錢,而是人身和財產保護是重要的,他們知道怎麼賺錢。這些如果逐漸變成制度和法律的話,對中國長久穩定將是有意義的。

所謂穩增長就這四件事,而且現在已經開始做了。經過這一年的努力,我們終於逐漸認識到,這將是一個好的方向。這是穩增長的四件事,保證增長速度以一個正常的增長速度,中國增長不可能再恢復到7%、8%,基礎太大了。

20年前在7萬億,10年前在27萬億,那個增長才一點點,現在82萬億,增長1個點都很大一塊。別想著百分之七八了,一個大致能符合的要求就不錯了。再一個,中國增長能保持5%就不錯了,也是高速增長的,也很大的。穩增長,這四件事我們逐漸要做,對保證未來的增長將是有利的。

這是我們調整期要做的第二件事,穩增長。

第三件事,穩開放。

開放必須繼續進行,開放怎麼做呢,三件大事,

是正確處理好和美國的關係,和美國的關係一定要處理好。中美貿易戰標誌著中美關係重新調整,過去中美關係在未來不可能再維繫了,我們心裡要有底。有些是不是繼續韜光養晦,韜光不了怎麼辦。過去就是裝孫子,過去1米高,現在長到一米八了,怎麼裝。過去不是裝孫子,就是孫子,現在裝也裝不成了,怎麼辦,到這個時代得應對。

知道中美關係必須調整了,不可能像過去那樣搭便車。中美貿易戰不是貿易戰,實際上是中美關係重新調整的一個歷史性、標誌性事件,它是一個事件,標誌中美關係將重新調整。

中國必須要做好,千萬不要出現戰略失誤,一定要搞清楚。美國在評價總統裡,排名第三的好總統竟然是里根,我很吃驚。里根成了最好的總統之一,他在位時把日本和前蘇聯幹掉了。和蘇聯搞軍備比賽,必然要發展重武力。搞重武力必須要養三種人,科學家、文學家、政治精英,搞了雙軌制,特供製度。這三種人實行特供,時間都有,老百姓什麼沒有,結果演變成政治問題,一夜之間完蛋了。

俄羅斯現在這個樣子,已經喪失了和美國競爭可能性,兩個競爭對手都幹掉了,都因為戰略失誤。當時“廣場協議”簽完之後,日本轉向刺激內需,提供內需。德國是繼續提高供給能力,技術創新,德國挺過去,日本完蛋了,戰略失誤。

中國在貿易戰面前必須保證一個非常清醒的定義,中國處理中美關係要堅持三條原則,一是保護中國的經濟核心利益,核心利益不能放棄。我們不講政治,講南海、臺灣,經濟上核心利益必須保護,經濟核心利益就是中國目前處於整個世界產業鏈最優地位,這是核心地位。對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中國都可以做,這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核心利益。中國必須保護世界產業鏈中最優地位,不能出現任何失誤。

二是美國在批評中國貿易政治的時候,有些提法是對的,我們要跟著提法改革自己。通過他們的批評來改革內部,刺激我們改革。美國在貿易戰中有些提法是對的,像我們搞各種出口補貼,國有經濟補貼是對的,我們應該改革。通過他們跟我們打貿易戰推動中國內部改革,對的東西我們一定改革,所以應該通過外部貿易戰推動內部改革。

三是不能走向冷戰,中國必須和美國要拉近關係。特朗普跟我們幹,可以和美國企業界,美國地方政府拉近關係。不能走向中美對立,不能走向冷戰,這是原則。中國一定主動的繼續和美國抱在一起,你越打,我們越抱住你不放。

實際上中國在過去戰略上比較可惜,08年美國經濟危機,我們應該給錢給這些企業,成為美國這些企業的股東。我們沒有把錢借給美國政府,美國政府救了企業,現在麻煩出來了。我們向美國借了1萬多億,別借給美國政府,借給美國企業就行了,我們成為股東。當時我們還有點緊張,不應該抱在一起,應該緊密抱在一起。

這次上海進博會來了180家美國企業,上次他們給中國加關稅,2千億要加25%的關稅,就是企業反對才加了10%,他們是利益關係,不是別人。千萬不要和美國進入冷戰狀態,一定要加大和美國企業、美國地方政府的溝通,不要走向冷戰。

中國絕不能聽一些極端人士的話,不要走向中美對立,這是運用。也不斷加大各個城市的溝通,要注意這個問題。

這三大原則要處理好中美關係,不要因為貿易戰改變中美關係,這三個原則必須堅持。

穩開放的關鍵是要處理好中美關係,不要因為貿易戰問題導致我們和美國直接對立,不要走向對立。

一定要走向各個層面進一步的融合,因為它是最發達國家之一,要想辦法融合。這是所謂進一步穩開放重要問題,處理好中美關係。不要以為貿易戰而出現別的想法,而是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好中美關係。

魏杰: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会度过三年调整期?

總書記最近要見特朗普,我看各種示範信息出來似乎利好消息更多。美國現在很艱難,大家不要以為美國都很好,美國比我們還艱難。

你們到美國一看就清楚了,中產階級在美國很難受,藍領工人20年沒有加一分錢。美國3億多人口,只有1億多有護照,好多人沒有出過國,出去到加拿大、墨西哥轉了一圈而已。

我上次和美國朋友說,別看中國北京、上海這樣,你開車走一個小時看看,就不一樣了。他說紐約、華盛頓開車走一個小時,也差不多。美國國債20萬億美金,和GDP相等的。美國上半年GDP總量是10萬億多一點,今年負債就是21萬億了。美國也需要幫助了,不要走向對立對中國有好事。

穩開放的一條,在中美貿易戰爆發之後,進一步處理好中美關係,這是一條。

第二條,中國一定要全方位開放市場。中國不能光講我們是製造業大國,還要加一條,市場大國。只要市場在這裡,你還能跑哪兒去。中國不能是製造業大國,製造業大國是出口的問題,利益問題。市場大國把所有人套住了,要徹底開放市場。我們正面開放三大市場:

一是全方位開放物質產品市場。

全方位開放,釋放幾個信號。一是在上海組建永久性進口博覽會;二是降關稅;海南島整個成為自貿島。

沒有關稅了,短期內刺激中國消費,我在進博會看了一下,那麼多好產品都是我們想要的。過去價格太高,因為關稅太高。關稅一旦降下來了,馬上便宜了。我估計15號左右最便宜,關稅全部降完了,一下子刺激國內消費。

這麼多好產品進來,中國人學習能力很強的,不要幾年生產一樣的產品出來了。中國是山寨大國,長久來講提高中國供給能力。我最近在進博會轉了一下發現,許多東西對中國有很好的作用。只要買進來,中國人學習能力很強,很快會提高中國供給水平。

二是全方位開放服務業市場。

金融、教育、醫療、保險,全方位開放。中國好像很缺乏優教老師,從你們新聞看,你們優教老師老是想扎針,我們菲律賓有10萬幼教老師,英語水平極好,又不扎針,菲傭市場開放是很快的事。服務業開放,人要進來,國務院為什麼這麼急著組建移民局,這些都是移民局的問題。產品是海關的問題,服務業是移民局的問題,成立新的移民局,我們全方位開放服務業市場。

三是全方位開放投資市場。

最近國務院修改了外資進入中國的負面清單,原來負面清單是69項,現在降到42項。而且這次和中日關係做了調整,大家看到中日正式提出來從競爭關係要變成合作關係,雙方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日本實際上生產能力很強的,一旦把東南亞市場拉通對中國有巨大的好處。

最近日本調整關係,拉著一起要搞第三方市場,重要的就是建立東南亞和南亞基礎設施。中國現在在亞洲把日本拽住了,把西方把美國拽住了,在非洲把德國、法國拽住,就行了,一起幹。只要一起幹,最後勝利的一定是中國,因為中國人很能吃苦。你那兒幹四個小時就休息,我們不用,我們12個小時。

開放投資市場,這次和日本達成協議是很有意義的。我估計要不了幾年時間,和日本聯合把東南亞擺平,把南亞擺平,對中國有巨大意義。

我們全方位開放市場,三大市場一起開放,讓中國成為市場大國,最後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而且我們有能力,14億人口逐漸富裕起來,所以中國全方位開放市場是對的,這是穩開放要做的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經營好“一帶一路”戰略。“一帶一路”戰略涉及到三大洲兩大洋,亞洲、歐洲、非洲。兩大洋,太平洋、印度洋。所以注意看,美國急了,封鎖北美和大西洋,避免直接衝突。

五年前中國就想到這個問題,一旦美國不讓中國產品過去怎麼辦呢,要找新的出口目的地,找新的投資地,所以起草“一帶一路”戰略。最近中國開了“一帶一路”戰略座談會,把“一帶一路”真正變成戰略,不是口號。

從國家層面講對“一帶一路”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金融服務做好,所以我們成立亞投行。亞投行目的幹什麼呢,為“一帶一路”做好金融服務。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把基礎設施打通,不然產品怎麼出去,企業怎麼出去;再看歐亞高鐵已經開通,現在我們吃的海鮮已經來自印度洋、太平洋了。印度洋和中國這麼近了,中國“一帶一路”得注意,“一路”既包括印度洋,也包括太平洋。太平洋有情可原,因為和中國接壤。太平洋,我們有侷限性的。馬六甲海峽就是一個麻煩的事,美國可以完全封鎖,封鎖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從印度洋上。

三是法律服務,我們成立一個新的法院,“一帶一路”法院。“一帶一路”法院就是為中國出去的企業服務的,幫助你打國際官司,因為企業要出去。國家經營好“一帶一路”,這三件事情一定要做好: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法律服務。讓中國企業走出去,尤其是中小企業走出去,所以我們要推動中小企業走向“一帶一路”才有意義。

今年我到非洲考察,去了摩洛哥,摩洛哥沒有任何產業,就是旅遊業,沒有任何工業。賣的產品就是中國生產的,所以去了以後一個朋友提醒我,千萬別在這兒買東西,都是中國什麼的。尤其別買文物,都是中國的。

一個明星非要去買,25萬買個東西特高興,掛在家裡顯擺,發到網上,結果一個廣東企業打電話說那是他們生產的。把中國車床運過去,一開工就能賺錢,沒有任何工藝,只要生產就能賺錢,摩洛哥是歐洲人到非洲的主要通道。

中國已經過去了,這麼多企業過去了,摩洛哥的稅很輕,就一種稅,所得稅13%,沒有增值稅。而且勞動力比較便宜,勞動力對你無限制忠誠,只要你給了就業機會,對你非常忠誠。

中國勞動力還琢磨老闆錢從哪兒來的,他們從來不琢磨,只會幹活。非洲人口爆炸,人很多沒有任何工業製造。實際上大家注意,千萬不要提“去工業化”這個提法,非洲兩個國家,一個埃及,一個南非,就是去工業化慚了,不能隨便提。中國之所以能過去的原因,中國工業部門非常齊全,隨便都可以過去。

未來的非洲,2050年之後整個世界增長點就是非洲了,亞洲2050年就飽和了。2050年中國成為現代化國家了,中國一飽和整個亞洲就飽和了,未來增長點是非洲,所以我們提前佈局是對的,希望中小企業過去,中小企業過去才有意義。

上次碰到一個74年生人提的,一個年輕企業在中國一直搞火力發電廠項目,現在都飽和了,他們沒活幹了。終於看到土耳其一個地方招標,要建火力發電廠,特別高興。帶兩個副總直飛過去,下了飛機場出來要找小車過去,拿招標地方找出租車,出租車都搖頭,為什麼?這個地方離機場400多公里,沒人願意去。終於找到一輛車,三個人過去,剛下車就發現七八歲小孩抱著大包衝上來了,他們很緊張,是不是人體炸彈。跑過來幹嗎,因為沒有見過這麼小鼻子的人,第一次見,非要照相。

中標之後建得很好,現在那個地方物流、零配件配套全部拿下。中國國際化水平實際是很高的,“一帶一路”戰略對好多企業很有前途,尤其中小企業。

出去不是大企業,大量中小企業才有意義。中國一定要經營好“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許多過剩產能和中小企業“走出去”有巨大意義。我們現在逐漸會體會到這個問題,最近我看一個文章,證明中國古代沒有絲綢之路。

誰都知道“一帶一路”是要找個由頭才行,沒有由頭不好說。因為我們古代有絲綢之路,所以我們搞新絲綢之路,叫“一帶一路”,結果他非要論證沒有絲綢之路!

我們一定要經營好,這是中國下一步的重點。它的面積很大,三大洲、五大洋,亞洲、歐洲、非洲;印度洋、太平洋,多大的範圍。這次好多國家承認中國戰略,日本第一次承認“一帶一路”,和中國聯合起來一起開發“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俄羅斯也承認,和歐亞戰略結合,逐漸形成共識,為中國中小企業走出去鋪平道路,這是重要開放,所以是新的開放。我們不簡單是已經走向新的開放階段,所以經營好“一帶一路”。

整體來講,所謂穩開放這三件事必須做好,一是中美關係,貿易戰一定要處理好;二是全方位開放市場,讓中國人成為製造大國的同時,成為世界市場大國;三是經營好“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產品和企業走出去做好服務,來完成我們進一步的開放。

這三件事做好的話,中國開放會進入新的階段。開放反過來會推動國內增長,推動國力的變革,實際越開放,中國觀念越變革,越容易推動國力增長,所以穩開放要做好這三件事。

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我們要做好三件事,穩金融、穩增長、穩開放,這三件事都做好的話,中國會度過這三年調整期,走向我們所希望的高質量增長階段。

現在還不是高質量增長階段,是調整期,要從過去那個階段調整到高質量增長階段。對中國經濟的判斷,我總體還是審慎樂觀,樂觀基礎是審慎,要做好事才樂觀,不然就是瞎樂觀。一定要做好這些事,才能走向樂觀的目標。

大致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財經會議資訊(ID:fci06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