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債”,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短,但是表達的意義卻很深。“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債”這句話在農村經常會聽到,下面就來解釋下這句話的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債”,是什麼意思


五十三不欠:人到五十歲以後,便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這個時候三種債是不能欠的,首先便是老人債,人在五十歲以後,父母也到了七八十的歲數,隨著父母歲數的增加,身體也大不如從前,所以在五十歲後要多陪伴老人,不要留下遺憾。第二種債便是夫妻債,夫妻相扶相守二三十年,陪著自己吃過苦受過難,這個時候不要因為外面的花花世界而拋棄糟糠之妻。第三種債便是兒女債,人在到了五十歲以後,孩子也慢慢長大成家,此時便要幫助孩子一起度過剛成家的迷茫。

農村俗語“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債”,是什麼意思


六十不借債:在以前能活到六十歲的人就已經很少很少了,人到了六十歲,身體各個機能也變老,也沒有幹活的能力,所以這個時候便不要再借債了,因為已經沒有能力去償還,到了六十歲再借債不管是對借給你錢的人來說還是自己的子女來說,都成為一種負擔。雖然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的壽命也越來越長,但是這句話在現在仍有指導意義。城市中六十歲的人已經退休,每個月只能靠養老金來度日,而農村中的老人更沒有退休這一說,在六十歲以後只能靠著兒女過日子,所以到了六十歲以後就不要再借錢了。

農村俗語“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債”,是什麼意思


以上就是我對“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債”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