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強強
這個三千多字的回答,將會從歷史的角度,來解讀阿富汗為什麼會成為各個時代大帝國的噩夢!
公允的說,阿富汗確實是個“帝國墳場”,而且屬於那種“刀下不死無名之鬼”的類型。
1838年~1842年、1879~1881年、1919年~1921年三次讓大英帝國禿頭灰臉;
1979~1989又用了十年時間,拖垮了紅色蘇聯;
2001~2014不可一世的美國也黯然收場。
大英帝國、蘇聯、美國都是當時世界上最牛逼的存在,但這三個大帝國不約而同的來到阿富汗,又走出了幾乎完全相似曲線,這究竟是什麼原因,今天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阿富汗為什麼會被列強覬覦,是因為資源豐富嗎?
阿富汗是個極有意思的國家,西邊的伊朗、北邊的中亞五國、甚至就連南邊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都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唯獨面積接近65萬平方公里的阿富汗是個黑洞一樣的土地。
曾經有個笑話,一個基督徒、一個佛教徒、一個穆斯林在一起討論誰的神最慷慨。最終,三人一致認為是安拉,因為祂賜予子民們最豐富的石油資源。這時上天傳來一個聲音:“你們不知道,我還安排了阿富汗嗎?”
但這麼一塊貧瘠的土地,為什麼三大列強會紛至沓來呢?這就得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解釋了。
和世界上每個人的頭上都貼著標籤兒一樣,這世界上每個國家的腦袋上也都分別貼著不同的標籤兒。
阿富汗是屬於腦袋上比較多的國家之一,它既是個
南亞國家、也是個西亞國家、還是個中亞國家。一個國家腦袋上同時貼著三個地區標籤,是不是看起來有點霸氣側漏?!
但可惜,一般情況下,當我們說到西亞問題的時候,沒有阿富汗什麼事;說到南亞問題的時候,也沒有阿富汗什麼事;說到中亞問題,同樣沒有阿富汗的戲份。
這就是阿富汗這個國家的地緣政治,他是一個繁忙三岔路口上的隱身人。
充滿高山深谷的阿富汗地形
雖然腦袋上貼著三個地區的標籤兒,但是因為距離這三個地區的政治核心太過遙遠,當討論這些地區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遺忘了阿富汗的存在。
但再窮的三岔路口,也是三岔路口。雖然阿富汗是一個長期被遺忘的隱身人,但是他畢竟是在三岔路口上,而且是在分別通向三個重要地區的三岔路口。
這就是列強覬覦阿富汗的唯一原因,對於任何一個有志於擴張的大帝國來說,阿富汗都是最好的前進基地和踏腳石。
其實,在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三個大帝國之前,敢於踏足阿富汗的,沒有一個不是威名赫赫的強者。
波斯的居魯士大帝、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然後是巴克特里亞王朝(中國稱大夏、吐火羅)、大月氏、貴霜王國、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這些名字對於熟悉歷史的朋友來說,隨便捏一個出來都是“能止兒啼”的狠人。
這些狠人帶給阿富汗的,不光是千年以降的戰火,還把生活在這個地方各部族民眾,鍛造的驍勇善戰、桀驁不馴。
杜蘭尼王朝疆域
1747年,阿富汗普什圖人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第一次建立了屬於阿富汗國家——杜蘭尼王朝。
杜蘭尼王朝出現後,就開始爆錘西邊的波斯和東邊莫臥兒帝國。當英國人到達印度次大陸時,杜蘭尼王朝已經吞併了西北印度大片的土地,其中就包括名城白沙瓦(巴基斯坦西北邊省省會)。
當英國人開始經營印度次大陸的時候,曾經強悍一時的莫爾王朝已經成了一捆兒廢柴。它成為廢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被阿富汗的杜蘭尼王朝錘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英國帝國應該感謝阿富汗人。
當然了,英國殖民者也表示了他們對阿富汗的謝意,這種謝意的表達方式是,1839年2.1萬英軍侵入並佔領坎大哈,第一次英阿戰爭爆發。4個月後,喀布爾淪陷,英國人舉杯歡慶,以為女皇皇冠又多了一顆叫喀布爾的明珠。
但英國人很快就發現,阿富汗可不是三哥這種祖傳菜瓜,他們很快就陷入了,阿富汗人游擊戰的汪洋大海之中。
3年零8個月以後,損兵折將3萬餘眾的英印軍隊自阿富汗全部撤退。此後80年,英國人又嘗試了兩次,但最終,都淹沒在阿富汗人的游擊戰術裡。
第一次英阿之戰
公允的說,英國人不論是軍隊數量還是裝備的質量都呈現碾壓性的優勢,但卻始終不能在阿富汗行使有效的統治,有以下兩個原因:首先,英國人希望達成的是一個有限的目標。
英國人入侵阿富汗的目的,是在自己的英屬印度和中亞俄國勢力範疇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區。這個緩衝區能建起來當然最好,如果建不起來影響也不大,因此英國人不會傾其所有的進行戰爭投入。
另外,既然英俄緩衝區。阿富汗獲得毛子的支持,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毛子對盟友歷來都有口惠實不至的傳統,英國人真的打過來時,毛子軍隊都跑的沒影了,但支持點武器還是能做到的。
1879年第二次英阿戰爭期間,英印軍炮兵部隊駐紮在喀布爾老城以南的巴拉·希薩爾高地堡壘周邊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阿富汗國內的部落山頭。
阿富汗政權的基礎,更像是一個部落聯盟,國王不過是國內眾多部落山頭中勢力最大的一個。
英國人打過來搞倒了國王,並不意味著搞垮了國家,其他部落的老大還沒答應呢。國內山頭林立,各自為政,是阿富汗能夠拖垮大帝國最重要的內在因素。
不過,英國人在阿富汗也不是一無所獲。三次英阿戰爭最大的收穫便是,1893年英國殖民者強迫阿富汗政府簽署了“杜蘭線”協定。
這條由英屬印度外務秘書杜蘭在地圖上設定的邊境線,
將阿富汗東部的一大塊領土劃入了英屬印度,而印巴分治時這部分領土又進入巴基斯坦的版圖。這塊領土就是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西北邊省的名稱換過好幾次,現在它叫“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而它最初的名字是叫“阿富汗尼亞”。
我曾在《巴基斯坦為什麼那麼亂?》的回答中提到,巴基斯坦西北邊省和阿富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俾路支省的俾路支人鬧分裂時,西北邊省的普什圖人也跟著湊熱鬧。
蘇軍入侵阿富汗時,西北邊省是阿富汗游擊隊的補給基地,美軍入侵阿富汗時,西北邊省是塔利班遊擊隊的藏身地。因為,他們原本就是一個國家,一個種族都是普什圖人,甚至可能曾經是一個部族。
要知道,你問一個阿富汗人,他會先說自己是哪個族、哪個部落的人,然後才是阿富汗人,這就是他們對國家和族群的排序方式。
“杜蘭線”的另外一個副產品是“瓦罕走廊”。
有意思的是當時阿富汗政府,對這根長300公里,最窄處15公里,最寬處75公里的細線根本就不想要,因為它對阿富汗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更何況,
這塊領土既不屬於英屬印度,也不屬於阿富汗,而是在清政府的疆域內。但不要不行,英國按著阿富汗的腦袋接受了這個狹長地帶。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上文說的,英國的目的是用阿富汗作為緩衝區,隔開自己和俄國的勢力範圍。
之後,1979年的蘇聯和2001年美國踏足阿富汗,不過是帝國擴張謀求在中亞、西亞展現影響力的體現,其在阿富汗的經歷堪稱英國人的翻版,甚至戰爭曲線都一模一樣。
千萬不要,把美國入侵阿富汗簡單看做是為了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想想2003年開始的中亞“顏色革命”,你就是能看出美國踏足阿富汗的效果了,這大概是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唯一的收穫。
那這些牛逼掉渣的大帝國,為什麼就始終弄不服小小的阿富汗呢?原因就是三個字“不划算”,我們之前說過,阿富汗本身並沒有多少資源,其國內的基礎設施也聊勝於無。所以,不管誰來都實現不了以戰養戰,只能是無限度的持續投入。
北約後勤車遇襲
美軍打擊塔利班時,後勤補給只能海運物資到巴基斯坦的港口卡拉奇,然後用重型卡車組成車隊,穿越兩千公里,經過巴基斯坦的西北邊省運到坎大哈和喀布爾。
雖然美國每年都給巴基斯坦上百億美元的“買路錢”,但西北邊省的部落民和塔利班可是本家,襲擊後勤車隊可是家常便飯,甚至曾徹底截斷補給線數週,讓駐阿美軍餓肚子。
所以,從2001年開始,持續了17年的阿富汗戰爭,成了美國財政的黑洞。據五角大樓統計,阿富汗戰爭花費了七千多億美元,同時每年對阿富汗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還需要450億美元,而這個金額已經達到了阿富汗每年GDP的兩倍。
美駐阿軍隊數量圖
十幾萬大軍打了十七年,結果怎樣呢?就是下面這張圖!
2017年初阿富汗領土政府控制地區(紅色)
大片紅色政府控制區裡面夾雜著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塊,這些白色區域依舊在塔利班手裡。更搞笑的是,
在美軍泰山壓頂之勢的幫助下,卡爾扎伊的政府軍控制區域反而日漸減少,美國政府真是要一口老血吐在地上了。這是阿富汗政府軍控制區域的比例
其實阿富汗反抗軍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戰術,阿富汗也從來沒有爆發過可歌可泣的大決戰,不論是美國、蘇聯還是英國都沒有。反抗軍的戰術就一條“拖死你” ,胖子拖瘦了,瘦子託病了,病的拖死了。
早晚有一天算經濟賬,您會感覺“不划算”,自然會退出阿富汗。您要是不怕花錢,咱就耗著,比窮阿富汗怕過誰?!
歸根結底,阿富汗會成為“帝國墳場”,就是這三個標籤,“三岔路口”、“太邊緣”和“不划算”。第一個是勾引帝國來墳場的原因,後兩個是埋了帝國的原因。
但歷史上的喀布爾,可不是今天這副斷壁殘垣的模樣,她是絲綢之路上從長安出發最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和樞紐。波斯人塔布利茲·賽義伯曾在長詩《喀布爾》中,充滿感情的描寫她:
“喀布爾的每條街道都令人神往,
埃及來的客商穿過座座市場,
數不清她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明月,
也數不清她的牆壁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她早上的笑聲快樂得如鮮花一般盪漾,
她的夜晚閃爍著絲髮的光亮……”
這是1960年喀布爾的照片,你敢相信嗎?繁華程度遠超咱們,撫今追昔,感慨實多!
不知何時,喀布爾能重複往日“燦爛千陽”的榮光?!看在辛苦碼字的份兒上,各位看官賞個關注唄!也不花您錢!是不是呀!
藏地讀行0白髮布衣
阿富汗是地球上最貧窮、最閉塞的內陸國。但是這個國家從建國到現在,從亞歷山大大帝到成吉思汗,從大英帝國到美國。阿富汗幾乎經歷了歷史上所有大國的入侵,但是仍舊屹立不倒,但是所有的國家都證明的一點,就是一旦敗走阿富汗那就會迎來帝國的衰落,所以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又或者是“帝國的折翅之鷹”。可能你不知道什麼概念,我們來一張圖說明一下。
首先太遠的我們無法考究,因為當時的王朝打來打去一些珍貴的書籍資料都沒有流傳下來,這點我們的史聖司馬遷就做的很好,寫出了一部完整的史記。不過當時的外國人好像都沒有過這樣的書籍,所以外國的一些歷史也都七零八落的,所以我們就從英國入侵開始說。
19世紀和20世紀的時候,阿富汗遭遇了英國的入侵,當時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當時英國國王一直吹噓說:“在我的領土上,太陽永遠不會落下。”實際上當時的英國除了南極洲沒有殖民地,其他的各個大洲都有他的殖民地,並且還擊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從此英國開創了一段空前絕後的帝國時代。
當時英國在印度站穩跟腳後開始了對外擴張,第一步就是對阿富汗,但是當時的沙俄也對阿富汗垂涎以久,英國和沙俄那是為了搶奪對中亞的控制權,那是三番五次的出兵,在1839年到1919年連續發動了三次侵略戰爭,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英國輸了。而且當時因為陷於阿富汗這個泥潭,而當時的德國又發動了一戰,華盛頓宣佈美國獨立,也導致英國錯過了黃金時期,之後日不落帝國一去不復返。
然後就是蘇聯折戟阿富汗,當時阿富汗企圖發動政變以擺脫蘇聯的控制,但是當時的蘇聯正處於歷史的巔峰,戰鬥民族也不虛什麼直接出兵阿富汗,並且以鋼鐵洪流佔領了阿富汗,但是阿富汗又展開了游擊隊,蘇軍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之後蘇聯在長久的戰爭中竟然有了一絲頹勢,當時美國、西歐、也包含中國開始痛打落水狗,導致了蘇聯被迫折戟阿富汗。這也就成了蘇聯最後解體的原因之一,但最多的還是樹敵太多,階級矛盾壓不住才爆發的。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就陷入了長期的低迷狀態,直到普京大帝才將俄羅斯從低迷中慢慢走出來,但是這個昔日偉大的國家再也不復存在了。
美國的911發生之後,本拉登發動恐怖襲擊,一時間全球震動。之後美國就大舉進行阿富汗戰爭,當時阿富汗在美國面前那就是不值一提,可想而知美國大兵長驅直入橫掃阿富汗,但是就這樣美國雖然佔領了阿富汗但是並沒有消滅其政權,反而在這個泥潭裡陷入了十年之久,最後手忙腳亂的撤兵。美國的折戟導致了一超多強的格局開始出現,美國對阿富汗的影響力也日益衰弱,無疑這是失敗的決定。
為什麼阿富汗能成為帝國墳場,我們分析了這幾個原因,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可以補正。首先就是地理位置,阿富汗是連接歐亞和中東的要衝,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附近大國林立,也使這裡各種勢力犬牙交錯,互相牽制誰也滅不了。
而且阿富汗是多民族國家,民風彪悍,從來沒有說有哪次和平能超過五十年的,基本上都是在打仗,戰爭史絕對遠超和平史。對他們來說白天打仗就和我們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差不多,清早起來就扛槍去陣地,晚上回去就包紮傷口。
書香茗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阿富汗被波斯人統治了長達幾百年。波斯算不算帝國,顯然算。
那麼這算帝國的墳墓嗎?
其次,佔領阿富汗的國家通常不會使用太多力量。
客觀來說,阿富汗除了有一些軍事戰略意義以外,幾乎毫無價值。
這個國家沒有資源,人口眾多,人民愚昧,直到今天也是最不發達的國家。
所以,無論是蘇聯人還是美國人,還有英國人,多是隻是形式上控制阿富汗而已,沒人想真正徹底吞併阿富汗。
以蘇軍為例,在阿富汗始終保持10萬人規模。
誰都知道,阿富汗有接近2000萬人口,全國到處都是山地,10萬部隊就算維持基本治安也是不行的。
所以,蘇聯從一開始就沒準備徹底陷入阿富汗。
在10年的戰爭中,蘇軍死亡1萬多人,最後因為蘇聯就要解體被迫撤退。
但你能說是阿富汗人贏了嗎?
蘇聯本人也只是扶持阿富汗親蘇政府而已,最終只是扶持失敗,撤退而已。
阿富汗為此付出了死亡100萬人的巨大代價,死亡人數是蘇軍的近一百倍。
還有600萬人成為難民。
蘇軍撤退以後,阿富汗軍閥繼續混戰,持續了幾十年。
蘇軍如果真的想佔領阿富汗,徹底控制阿富汗,使用幾十萬兵力,徹底進入,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但有什麼意義呢?這1000多萬人口(現在3000萬)的貧窮爛攤子,誰來維持?
薩沙
阿富汗之所以被稱為“帝國墳場”,得從兩個角度來說明:
首先,它是帝國爭奪的要地。儘管阿富汗只是南亞次大陸西北端的內陸之地,但其東南經南亞次大陸可下印度洋;西北鄰中亞和西亞,能抵地中海。全國五分之四的面積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興都庫什山脈橫陳境內,是中亞與南亞間的重大障礙。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為南亞與中亞和西亞的交通要衝,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也民阿富汗的悲劇所在,”我在馬紮裡沙里夫(巴爾赫省省會)與副省長對話的時候他告訴我:“任何要在亞洲和印度洋稱霸的帝國,都一定會試圖征服阿富汗,進而控制南亞次大陸,最終奪取印度洋。這一戰略地理位置讓阿富汗無可避免地成為帝國興亡的犧牲品。要不是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富汗金屬礦產和石油資源的阿富汗早就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因此,蒙古帝國、大英帝國、前蘇聯和美國都試圖征服阿富汗,而共同的因素就是看上它的戰略位置。
其次,阿富汗確實是“墳場”。英國殖民者出於與沙俄爭奪對中亞控制權的戰略需要,企圖將阿富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不斷對阿進行間諜活動。沙俄也加緊對阿滲透,並騙取了阿統治者的信任,使阿倒向了沙俄。英隨即以“俄國威脅”為幌子,加緊進行戰爭準備,決心出兵阿富汗,推翻阿親俄政府,扶植傀儡政權。1839年4月,英軍3萬多人經長途跋涉,先後到達奎達,而後越過霍賈克山口侵入阿富汗西南部;英軍另一路強行穿越開伯爾山口,配合英軍主力作戰。阿軍僅有1.5萬人,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裝備上都遠不及英軍。英軍很快就攻佔了坎大哈和加茲尼省,兵臨喀布爾城下。阿富汗統治者向俄求援遭拒,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難,英國隨在喀布爾建立傀儡政權。為回擊英國侵略軍,阿富汗民眾集體展開抗英游擊戰爭。各地游擊隊依託有利地形,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襲擊英軍哨所,切斷敵交通補給線,收復重要城鎮。英軍在阿游擊隊沉重打擊下,士氣低落,惶惶不可終日。1841年11月2日,喀布爾爆發起義,各地游擊隊舉行聯合反攻,怒不可遏的喀布爾市民手執各種原始武器衝向預定目標。起義軍英勇作戰,勢不可當,當晚就佔領了喀布爾全城。第二天起義軍向城外的英軍據點進攻,英殖民軍驚呼“阿富汗全國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對我們了”。戰至9日,起義軍攻佔了喀布爾至巴拉·喜薩爾要塞間的全部據點,後又擊斃英國公使,英軍被迫同意從喀布爾撤軍。英軍殘部及隨行人員和家屬1.6萬人在向邊境撤退途中多次遭到起義軍的伏擊,最後只有一名身負重傷的軍醫跑回賈拉拉巴德,報告了英軍全軍覆沒的消息!我在阿富汗喀布爾採訪期間,當地民眾除了人人都會講述其祖輩如何打敗英軍的故事外,還有就是被帶到喀布爾的英軍墓地,展示他們祖輩的“戰果”。
至於蘇軍在阿富汗作戰十年不但勞而無功,反而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眾所周知的。行進在阿富汗國家1號公路沿途,特別是在興都庫什山腳下,不時能看到翻在河邊谷地裡的蘇軍坦克戰車的殘骸。喀布爾市區高山頂上蘇軍的戰車殘骸成為孩子們玩樂的場所,而在帕爾旺省,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在興都庫什巍巍的群山背景下,數以千計的蘇軍坦克、運兵車、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形成兩個巨大的“坦克戰車墳場”,而這兩處墳場正是“帝國墳場”的最好寫照!
那麼,強大的帝國為何在阿富汗屢戰屢敗呢?
首先,阿富汗普什圖、塔吉克、烏茲別克各主要民族之間儘管很不團結,內部紛爭讓阿富汗常年處於內戰之中,但只要有任何外來的勢力入侵,他們便出奇團結地與外來勢力戰鬥,而且意志十分堅定。我採訪過阿富汗一個省的塔利班“省軍區司令”。這位大叔告訴我說:“比武器,比技術,比人數,比手段,我們可能都不如以前的俄羅斯人,現在的美國人,但我們有的是時間。我打不過美國人,我兒子繼續,我兒子打不過,我孫子還會繼續。時間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的!”這位塔利班司令的心態可謂阿富汗民眾的代表心理,也是他們面對外來入侵力量時的必勝信心基礎。
其次,阿富汗的地勢極其險峻,險峻到令先代化的先進武器都失去作用,以至於最終只能短兵相接與阿富汗抵抗力量拼近戰。我曾隨同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在坎大哈地區清剿塔利班。這支前身是“兄弟連”的302野戰炮兵營營長告訴我說:“蘇軍當年的重裝甲部隊為何失利?因為他們作戰前沒有仔細研究過阿富汗的地形地勢,以至於當阿富汗游擊隊在山邊伏擊車隊時,蘇軍才發現他們的機槍和火炮的仰角無法對山上的游擊隊發起攻擊 。這血的教訓是蘇軍教我們的,所以我們很少用重裝甲去對付塔利班,也改進了裝甲戰車的車載武器仰角。”在帕爾旺省採訪時,一位當年的反蘇游擊隊長告訴我:“我們會故意放蘇軍的坦克分隊進入山谷,把頭和最後一輛車一打,它整支部隊就進退兩難,然後坐等夜間氣溫驟降,冷得受不了的蘇軍就會鑽出坦克生火取暖,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從容地將他們一個個放倒!”
第三,人民戰爭令外來軍事力量無以適從。我在塔大哈阿根達布河谷參戰美軍清剿行動一個月。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你不知道誰是塔利班誰是普通民眾,因為一個普通的大叔早晨下地割草時,他筐裡背的可能就是一枚土製炸彈。拿起武器是塔利班,放下武器是普通百姓,這樣的人民戰爭戰術讓任何的帝國武裝都無力戰勝。
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是保持軍事存在,從而威懾印度巴基斯坦,威脅中國西部戰略腹地,劍指中亞俄羅斯的後院。因此,他只需以最小的代價保持這樣的戰略存在就不算失敗。這也是美國吸取此前帝國的失敗後採取的新戰略。
邱永崢
阿富汗又被譽為“帝國的折翅之鷹”,在蘇聯和美國入侵阿富汗之前,阿富汗還曾經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遭到過英帝國的入侵。英阿之間進行過三次大規模的戰役,第一次英阿戰爭發生於1839-1842年,在印度站穩腳跟的英國意欲染指阿富汗,最後鎩羽而歸,阿富汗也因此保持了此後30多年的獨立;第二次英阿戰爭發生於1879-1881年,戰爭結果以阿富汗淪為英國的附屬國而告終,雙方簽定了《甘達馬克條約》;第三次英阿戰爭發生於1919年-1921年,全世界民族主義運動的高漲給予了阿富汗民眾極大的信心,最終在印阿邊境少數民族起義軍的支持下,戰勝了英軍,並於1921年宣佈獨立,擺脫了英國的外交控制。
1979年9月,阿富汗的阿明發動政變,試圖擺脫蘇聯的控制,正處於歷史巔峰的蘇聯立即出兵阿富汗,挽回對阿富汗的控制。蘇軍雖然很快以鋼鐵洪流佔領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但卻很快陷入了以阿富汗游擊隊為主要對手的阿富汗人民戰爭中去了。阿富汗多山,非常適合游擊隊的活動。蘇軍陷入了曠日持久的被動之中,並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988年蘇聯戈爾巴喬夫當局在新思維的影響下,宣佈接受日內瓦會議的決議,陸續撤出在阿富汗的蘇軍。蘇軍入侵阿富汗,不僅消耗了蘇聯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大大降低了蘇聯的國際形象,成為蘇聯最終解體的原因之一。蘇聯撤出阿富汗後,阿富汗國內政治與社會持續動盪,這也直接導致了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興起。
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美軍隨後在阿富汗也積極組建新政權,但美軍和阿富汗新政府一直被暴力恐怖襲擊籠罩著,反恐變成“越反越恐”,在多年軍事行動沒有收到預期成效且美軍付出了近萬億美元的軍費和數千人傷亡的情況下,美國奧巴馬政府決定自2014年開始撤出駐阿美軍。美國忽略了從根本上消除阿富汗恐怖主義之源,最好的方法應是促進阿富汗的經濟社會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因而美軍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註定是要無果而終的。
青年史學家
如果說美國的地緣位置屬於easy模式的話,那麼阿富汗毫無疑問是抽到了那張最不好的牌,它的地緣位置是煉獄模式。
阿富汗的周圍,中亞五國,中國新疆,南亞的巴基斯坦印度,要麼有油氣資源要麼耕地廣闊肥沃,阿富汗有啥呢? 啥也沒有!!!
整個阿富汗六十五萬平方公里,比四川都大,但驚人的貧窮,幾乎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資源。沒有石油,沒有天然氣,甚至都沒有什麼好耕地,種啥啥不長。不過近年來阿富汗農民們找到一個好生意——種罌粟,罌粟比較耐旱。種上罌粟賣給金三角的毒梟,也算是因地制宜發家致富了。
如果沒有資源的話,倒也沒啥。種地就種地唄,日子怎麼都是過,可是阿富汗慘就慘在,它擁有一個“陸地三岔口”的地段—— 北邊是中亞五國,西邊是伊朗,東邊是中國,南邊是巴基斯坦。
通過阿富汗,北上可以進入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中亞,西邊可以介入中東局勢,直接威脅波斯高原。南邊可以插手南亞,與巴基斯坦息息相關。 這也就是阿富汗歷史上總捱揍的原因。
然而阿富汗牛就牛在,這麼一個鳥不拉屎的國家,居然廢掉了近代史上最強大的三個大帝國!
第一個被阿富汗幹掉的,是英國。
英國想建立一個南亞的屏障,防止俄國的勢力威脅英屬印度。另一方面,英國也希望以阿富汗為跳板,威脅中亞。
英國曆史上曾經三次侵略阿富汗,第一次是在1939年,英國人兩萬多軍隊侵略阿富汗,而阿富汗的政府軍僅僅只有一萬五千人,英國人輕易佔領了喀布爾,但也僅僅只佔領了喀布爾。
然後僅僅兩年,喀布爾市民就因為不滿英國的統治,整個城市的市民全部拿起武器反抗英國人。加上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阿富汗部落武裝,英國人被打的丟盔棄甲,一萬多軍隊和家屬幾乎全軍覆沒,這是英國殖民史上最慘痛的幾次慘敗之一。
這次慘敗有多誇張呢? 要知道,在英國慘敗的一年前,英國人剛剛與中國打完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中英國也是兩萬人,而清朝前後動用了二十萬大軍。結果是什麼呢?英國以陣亡區區69人的代價殺掉了兩萬多清軍,逼迫比阿富汗大三十倍的大清帝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沒有對比沒有傷害,您能感受到阿富汗人有多剽悍了嗎?
英國之後,蘇聯也踏上不歸路。 1979年正值蘇聯的春秋鼎盛時期,那是紅色帝國的最巔峰期,而當時也是中蘇交惡的關鍵時期。
阿富汗本來是蘇聯的小弟,可惜這個小弟政權有點反叛的意思。國內政局動盪,新上臺的總理阿明對蘇聯不友好,蘇聯老大哥自然不高興,決定效仿匈牙利,滅掉阿富汗阿明政權。
蘇聯希望通過入侵阿富汗,更好的控制阿富汗。一則作為染指南亞印度洋的跳板,而則敲打中國的鐵哥們巴基斯坦,一石三鳥。
可惜蘇聯人算盤打錯了。 蘇軍消滅阿明政權的過程相當順利,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畢竟蘇軍的戰鬥力是世界頂尖的。可是消滅了阿明之後,蘇聯就陷入了阿富汗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阿富汗人驚人的發現——窮,居然也是一種優勢! 由於阿富汗國內山地多,地勢崎嶇。而且基礎建設極為落後,導致蘇聯的裝甲部隊難以機動,也無法展開。蘇聯只能跟著阿富汗民兵鑽山溝。 同時,阿富汗游擊隊得到了美國的鼎力協助。
美國出錢出槍,卯足了勁跟蘇聯人死磕。本拉登就是那個時候崛起的,他帶著游擊隊跟蘇聯人幹,諷刺的是他當時最大的支持者居然是美國中情局。
從1979年到1989年,蘇聯在阿富汗陣亡了上萬人,而阿富汗的平民和士兵死亡了超過一百萬人(可見蘇聯人的可怕戰鬥力)。可是即使這樣,游擊戰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而蘇聯無法從阿富汗得到一絲利益——因為他們實在是太TM窮了。
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我阿富汗人本來就窮的掉渣,耗著唄,打仗能咋滴?你還能讓我更窮? 蘇聯在1989年,終於熬不住了,撤軍,兩年後就解體了,入侵阿富汗成了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於美國入侵阿富汗嘛,從直接理由上看,是為了打擊塔利班。 美國人養的小弟,反噬了美國。911事件是當年的小弟本拉登搞出來的。而本拉登的基地組織,跟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美國人讓塔利班交人,塔利班不交,那怎麼辦?打吧!
美國人也不想想,蘇聯跟阿富汗接壤,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鋼鐵洪流都搞不定阿富汗,你美國比蘇聯強在哪? 美國陷入了跟蘇聯一樣的境地——他們可以輕易的擊敗阿富汗現政權,卻永遠無法剿滅阿富汗的抵抗力量。
美國大兵陷入了跟蘇軍一樣的境地——鑽山溝。 哪怕恨本拉登恨的牙根癢癢,美國人也用了足足十二年時間才找到他,阿富汗是不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美國人發現,進攻伊拉克,好歹能搞點石油。進攻阿富汗,是真正的啥也沒有,一點利益都沒有。他根本在阿富汗站不住腳,自然也就無法以阿富汗為基礎威脅俄國、中國。 美國人想了想,我也撤吧!
阿富汗的經驗告訴我們——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窮,有的時候也是一種獨特的武器啊!
小約翰
要了解這個地方,先要了解一點,為什麼帝國都喜歡往阿富汗湊。
英國人、蘇聯人、美國人,這個世界上曾經雄霸一時的國家,為什麼都要往阿富汗去。
其實,瞭解了這個問題,就能瞭解另一個奇怪的歷史問題,就是希特勒為什麼打著英國跟法國,突然半途而廢,非要跑去北方打蘇聯。
據說,希特勒是受到了一個人的影響,這個人叫卡爾·豪斯霍費爾,他是德國地緣政治學家,專門研究國與國之間的地理關係,是希特勒背後的男人,納粹的導師。他在學校當老師的時候,就在地圖上劃了三個點,分別是柏林羅馬跟東京,這就是後面的軸心三國。
除了這個,他對希特勒最大的影響就是,要跟英國跟爭世界霸主,戰場不在英國,而在歐亞的核心,這個地方以東歐為門戶,一直沿伸到東亞地區。
所以,他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跟俄國聯盟,形成一個陸上最強的霸主,然後對抗英美的海上聯盟。
當然,希特勒對這個建議只採納了一半,一半就是他同意要想稱霸世界,就必先稱霸歐亞,沒采納的是,他沒有跟蘇聯結盟,而是進攻蘇聯,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而卡爾·豪斯霍費爾本身也是有師傅的,他的師傅就是地理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
這個人也是專門研究世界地理政治的,他認為,世界上將有兩個強大的存在,一個是歐亞地區,一個是海上地區。
所謂歐亞地區,就是歐洲亞洲非洲這三個聯起來的地區,其中,又以歐洲跟亞洲為核心。
這些地區在過去有著數百上千個國家,不要說這個大地區了,在數千年前,中國這一塊就有上千個國家。這是因為技術的不成熟,比如交通工具的限制,導致國家的疆域受到影響。到了成吉思汗,雖然有馬蹄,也曾經一度橫掃歐亞,但最終還是沒有維持一個大的帝國。
到了今天,因為鐵路飛機的發展,使得歐亞成為一體就變成可能。如果歐亞地區出現一個強大的接近於統一的國家或者聯盟,那這個國家就是地球霸主。
海上地區,也就是澳大利亞以及美洲這些地方,他們可以成為一極,但永遠不會是主流。
這些理論就是世界島理論,這個理論在二戰後得到了驗證,在歐亞大陸出現了一極,蘇聯,在海上出現了另一極,英美聯盟。
而世界島最核心的理論,是三句話:誰控制了東歐就控制了心臟地帶; 誰控制了心臟地帶就控制了世界島; 誰控制了世界島就控制了世界。
心臟地帶最為重要,控制了這裡,就能控制世界,那心臟地帶在哪裡呢?
從伏爾加河到長江,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北極的這一大片區域就是心臟地帶。
而這一塊心臟中的心臟地區,則是中亞,而中亞中最核心的地方就是阿富汗。
在中國漢朝時期,漢武帝為了徵匈奴,曾經派張騫出使西域,尋找一個叫大月氏的國家,準備同大月氏聯合打匈奴,張騫用了十年,終於找到了大月氏,這個大月氏的移居地就在阿富汗。
阿富汗那時如同世外桃源,大月氏住在那裡,連世仇也不想報了。
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他位處世界的中心,是離外圍勢力最遠的地方,在當時的交通狀況下,他可以成為世外桃源。
但自從張騫通西域後,世界史開始書寫,東西方文明開始交匯,交匯的點自然就是阿富汗這個中心。
這個世外桃源開始了另一段征途,一方面,因為文化的交匯,他迎來文明的暴發,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貴霜帝國。同時,因為十字路口式的地理,成為了四戰之地,這些文明因戰火盡數毀滅。阿米揚大佛就是這樣被炸掉的。
好了,到了世界島理論一出現,阿富汗再次倒黴,阿富汗就是世界島的中心,控制了這裡,才能控制世界,於是,英國人、蘇聯、美國三任世界霸主先後在這裡登場。
其結果是,以前阿富汗是這樣的。
現在阿富汗是這樣的。
最後說一下,在世界島理論中,美國因為不在世界島上,所以他的強大有天花板,他雖然實力地球史上最強,但依然無法讓世界最多數臣服,他使之臣服的數量可能還比不上當年騎馬的成吉思汗,其原因就是成吉思汗是從世界島中心出發的,而美國是地球三環。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阿富汗會成為帝國墳場,這跟阿富汗的歷史有關,歷史上,阿富汗跟歷史上的強國都怒懟過。
第一個是貴霜帝國時期,那時候的阿富汗成為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強大到要跟漢朝結親,娶漢朝的公主,可惜啊,當時的漢朝壓根不知道這個貴霜是個什麼樣的存在,還以為是一個小汗國呢,所以果斷傲驕的拒絕了,並因此還跟貴霜帝國打了一仗,漢朝勝利。但兩者的交往並不多。
說是帝國墳場,那還是近代的事情。第一個栽跟頭的是大英帝國。
19世紀初的時期,英國入侵阿富汗,原因很簡單,拿下了阿富汗,他在非洲跟南亞的殖民地就連成一片了,而且北上就可以控制中亞,然後直搗俄國的後庭花。
1839年,英國派了兩萬人進攻阿富汗,一開始很順勢,把阿富汗的王族趕到了俄國,然後英國留下了八千人駐守阿富汗。
這八千人就此碰到人生的惡夢,阿富汗的各部落發起反擊,利用游擊戰,將英國打得落花流水,英國包括家屬在內的一萬多人全部仆街,哦,還有一個軍醫逃了出來去報信。這個就太牛啦,當時鴉片戰爭,英國只死了不到百人就成功了。
此後,英國又發動了第二次、第三次阿富汗戰爭,每次都是旗開得勝,然後被阿富汗反僕,最終不得不承認失敗。
第二個在這裡栽跟頭的是蘇聯,蘇聯在阿富汗的戰爭失敗,可以說直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第三個是美國在阿富汗打的反恐戰爭,這個還沒有結束。
為什麼阿富汗這麼難打呢?原因很簡單,阿富汗是一個山地國家,也是一個部落國家,兵力分散,舉一個例子,曹操打馬超,聽說馬超的兵馬緩緩不斷的來,曹操很高興。下面就問,馬超的兵馬越來越多,曹總怎麼還高興啊。曹操說,就是要馬超一次來集了,我好全部消滅,不然留著以後,必定還有後患。
阿富汗就是這樣的情況,你要武力征服人家,人家一下鳥散了,等你以為成功時,又會有數不清的部落武裝冒出來。
所以, 這是一個純武力可以戰勝,但永遠無法征服的國家。
腦洞歷史觀
阿富汗之所以被視為“帝國墳場”,是因為其特殊地理位置:一方面,阿富汗位於亞洲中部的地理要衝,為兵家之必爭;另一方面,它又相對遠離各個文明中心,各強國的勢力發展到阿富汗,已經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吃個敗仗也既是正常的,對於各個強國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們從宏觀角度看看阿富汗的地理。這裡是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的最東界;印度諸帝國、王朝的北界;中國曆代王朝的最西界;中北亞遊牧帝國的最南界。亞歷山大的大軍攻到這裡,厭戰了。唐朝的鐵鐵蹄跑到這裡,倦了。蒙古人不再願意再南下,印度人(暫且統稱為印度人吧)不再願意北上,於是阿富汗自然成了中古時代的“帝國墳場”。
而到了大航海時期,阿富汗又成了沙皇俄國與大不列顛帝國交鋒的最後地帶。誰也不讓誰,誰也贏不了誰,於是阿富汗又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陸地帝國與海洋帝國的墳場。再後來,阿富汗變成了蘇聯、美國勢力範圍的邊界地帶,於是歷史再一次重演……阿富汗就如同政治地圖上的地震帶,文明在其邊緣終究沒有辦法使出全力,遇到挫折也就正常了。
亞歐研究寮
說阿富汗是帝國墳場,其實是對他有點過譽了。從古至今,阿富汗只是一個大國紛爭的棋子,但是由於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經常會成為大國之間爭奪的焦點,這樣一來,恍恍惚惚之間失敗的一方,好像是被阿富汗埋葬的一樣,其實並不是如此。
阿富汗在中國西部,也是中國的一個鄰國,這個國家人口大約3500萬。國土面積大約為65.2萬平方公里。如果把它放到世界上來比較的話,也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國家了。由於處在亞洲的中部地區,對超級大國來講控制亞洲,阿富汗是必須拿下的一個國家。但對其他強國來說,一定要防止阿富汗落入對方手中!
所以,任何一個強國在侵略阿富汗的時候,都會遭到其他強國的阻撓,而這種阻撓會使侵略者付出極大的代價。比如1979年的阿富汗戰爭,雖然在1個月時間就基本控制了阿富汗全境。但在此後的10年之內,由於其他勢力的支持,阿富汗民間武裝不斷與侵略者戰鬥,雖然傷亡上百萬,但是讓侵略者付出了5萬人的傷亡和450億盧布的代價,卻被迫撤軍。假如沒有外部力量的支持,這 是不可能的,最起碼武器來源的問題就解決不了,總不能拿著燒火棍去打仗吧。
最近的就是美國01年入侵阿富汗,10萬大軍,上萬億美元的軍費,十幾年的時間,並沒有征服這個幾乎處在石器時代的國家。要說阿富汗是憑一己之力完成的,就太魔幻了。
以上也說明,阿富汗除了地理位置比較重要之外,並沒有經濟方面的利益作為補償。可以說,對阿富汗的侵略和佔領,是一件需要花費極大成本又得不到現實收益的工作,和古代中原王朝北上攻打草原民族類似,不打還好,打完不管贏了還是輸了,都不划算。
從根本原因上來說,歷史上各大強國對阿富汗的侵略帶有濃重的自私自利的色彩,是不尊重阿富汗人民的一種表現,也勢必會引來當地人的反抗,而這種反抗則會被其他強國所利用。
所以,準確的說,阿富汗不是帝國墳場,而是帝國戰場!
歷史風暴
首先我來回答一下為什麼大國都想控制阿富汗,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可遏制俄羅斯,南可直接印度洋,西面是石油王國中東,東面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誰佔領了阿富汗,誰就可以控制整個亞歐大陸的中心,進而控制整個亞歐大陸。所以任何一個像稱霸世界的國家都必須控制阿富汗。
但是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個大國,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不論誰控制了阿富汗對自己都是多多少少有危害的。所以當一個大國想控制阿富汗的時候必然會遭到其他國家明裡暗裡的反對,而這些反對的國家就會明裡暗裡的支持阿富汗的戰鬥組織,這是阿富汗為什麼能打的外部原因。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阿富汗的本身的優勢也很明顯。阿富汗這個國家多山而且土地貧瘠,從而導致不論是英國當時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紅衫軍,蘇聯八天推平整個歐洲的鋼鐵洪流還是美國人的信息化部隊在阿富汗都沒法有效的施展,再加上阿富汗自古以來就民風彪悍,所以個個大國在阿富汗折戟就很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