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提到BIM中的「Information」,也就是信息,也許你馬上能想到,點擊模型中一個構件,就能看到它的尺寸大小、屬性、成本等等,但信息的範疇還遠遠不止於此。

咱們今天就來說說信息的本質。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信息不等於數據。

無論你需不需要,數據都存在,只不過存在形式可能是離散的。而信息,是為了特定的目的,回答特定的問題,把數據以特定的方式組織到一起。

最重要的是,首先得提出問題,才能得到信息。

軟件把數據組合成有用的信息,有三個重要的手段,它們是結構化、可視化、和關聯性。

咱們來總結一下從數據到信息的特徵:

➤ 數據一直都在,軟件不會憑空創造數據,即便你不用支付寶而使用現金,你每次的消費數據也存在不同的商家那裡,只不過你想重新組織它們會花更大的成本。

➤ 信息不是天然存在的,要把數據組織起來,才能「挖出」信息。特定的軟件只會提供特定的組織方式和維度,沒有軟件是萬能的。

➤ 生成信息不一定靠軟件,你可以用紙筆記賬,但你想組織數據挖掘出信息,會花大量的時間,軟件的作用是用關聯性、結構化和可視化的方式,提高獲得信息的效率和準確性。

➤ 在得到信息之前,你一定要先問一個問題。如果你提不出問題,除了得到看起來比較炫的圖形,數據對你來說就沒有意義。

到這兒,你對信息是不是有些新的認識了?

建築工程造價管理問題分析

咱們繼續聊回到BIM中的信息,它同樣符合上面說的特點。咱們來舉幾個例子說明。

比如在規劃階段,你用概念體量創建了這麼一個異形的樓,按照標高來分割樓層。除了出幾張炫酷的渲染圖,體量在模型層面的作用就結束了。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但你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想讓這棟樓的商用面積和居住面積大體相等,該怎麼劃分樓層?

這時候你可以通過明細表統計一下體量樓層的面積,這一步是數據結構化。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不過還是沒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下一步,你可以把結果導出,通過簡單的公式計算,在Excel裡獲得這樣的圖表: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答案是不是馬上就得到了?這一步是數據可視化。

後來方案變更,這個體量的形體發生變化,每一層的面積也變化了。傳統的設計方式,你還需要把每一層的面積單獨算一次,重新做表格;而在BIM裡,這一步的工作由軟件代勞了,隨著形體的變化,你可以直接無縫得到這張新的圖表,樓層劃分方案就需要重新調整了,這就是關聯性。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再舉個例子,比如你做好一棟建築,畫好了門窗之後,不提出問題的話,就沒有什麼信息能給你了,最多可以加上日光路徑出一張比較炫的分析圖,但也沒什麼用處: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但如果你問一句:這窗戶開這麼大合理嗎?這樣排布採光會不會有問題呢?需不需要加設室內燈光呢?

你可以通過一套算法來對室內各個角落的光照度進行計算,但想要更高的效率,就可以把可視化手段派出來——你可以設置好項目位置、時間、天空模型等信息,利用雲渲染的功能得到這樣的圖: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圖片左側是照度分析,右側是真實渲染,左下角則是照度從暗到明的圖例。這張圖片背後是一個長長的結構化數據表格,有四列數據,分別是每個點的XYZ座標值,以及這個點的照度計算值。

但你不需要看到那張表格,甚至不需要知道照度的計算方式,從可視化處理後的圖上就能直觀的看到什麼地方該加窗戶,什麼地方該加燈。

再舉個例子。

Revit會自動給由牆和板封閉起來的區域加上一個叫空間的屬性,你可以通過分析板塊中的「熱負荷和冷負荷」模塊,來設置每個空間的功能、人員密度、照明需求、加熱和製冷的溫度控制等等信息。

通過這些數據的設置,軟件會幫你算出建築性能分析表,給你一份能耗分析報告,進而幫你優化空間的區分,指導照明和暖通設備的設計。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這種分析、計算、模擬、優化的工作,在傳統的工作方式中叫做CAE,它的歷史比BIM悠久得多,只不過原先因為CAD軟件無法提供它所需要的數據,無法跟設計同步進行,一般都是在整個設計完成後,再用單獨的軟件來做,達不到指導設計的效果。

而BIM則是把CAE工作整合到設計流程中,把它需要的底層數據直接整合到構件屬性裡,用關聯性來提升了分析模擬的效率。

像Revit這樣的軟件,有大量把數據加工成信息的功能。這些數據全部都藏在每一個族的族參數裡。

比如一個簡單的風管族,就有尺寸、風壓、摩擦、流量、損耗係數等等幾十個參數。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只要是參數,就都可以像之前咱們說的樓層面積一樣,進入明細表進行計算,也有一些參數是在加入了風系統之後,和其他構件的參數互相關聯進行更高級的計算。

比如你可以查看某一套風系統的壓力損失報告,看看自己的風管尺寸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拐彎太多了?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可能你覺得這個太複雜了,那咱們換個簡單的例子。

你想問這樣一個問題:我畫的風管淨空是不是都滿足要求呢?

想解決這個問題,一個辦法就是統計一下風管的高程表,排查有沒有淨空不滿足的情況,不過還有更簡單的辦法,就是用可視化的手段,給風管加入一個顏色圖例,設置好關鍵高程的數值和顏色: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你看,哪裡的風管淨高出了問題,是不是一眼就看出來了?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上面這些說到的是設計階段和深化階段提出的問題和獲得的信息。到了施工階段,人們提出的問題不一樣了,所需要的數據和加工數據的方式自然也就不一樣。

比如經常說的5D動畫,單獨一個動畫,實在是沒什麼用,但動畫背後實際上是一個結構化的數據表格,有三維是構件的XYZ座標,一維是時間信息,一維是成本信息,還有一維是構件的類別信息。

如果你提出這樣一個問題:「10軸到12軸的土建部分,在下個月10號之前,需要準備多少資金來買水泥?」

這實際上就和一開始咱們說的支付寶的例子裡,「我這個月充了多少手機費?」那個問題一樣,只不過需要的數據維度多了幾個。這些數據被儲存在軟件裡,可以按照任意的維度進行切割,調出你要的那一部分,變成對你有用的信息。

關於信息該怎麼應用的例子還有很多,咱們就不展開一個個說了,它們背後的道理是相通的,來給你總結一下:

➤ 在BIM模型裡,數據以參數的形式存放在最基礎的單位——族裡面。

➤ 參數是彼此關聯的,你改變了風管的尺寸和走向,那對應風系統的一系列分析結果都會自動跟著變化,這既能提高分析效率,也能幫助你發現錯誤。

➤ 結構化是數據成為信息的基礎,你看到一切炫酷的應用,背後都只不過是一系列的表格。即使像照明分析功能呈現的是可視化的結果,但背後還是數據表格。

➤ 不同的人對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樣的,設計師關注分析和計算信息,翻模人員關注空間和形體信息,施工單位關注成本和進度信息,運維單位關注更新和維護信息。不同人的關注點沒有高低之分,區別只是需要的數據不同,加工數據的方式不同。

➤ 無論在哪個環節,數據都躺在模型裡,沒有任何意義,只有特定的人尋找特定答案的時候,數據才會被整合成信息。比挖掘數據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出問題。

目前,國內的現狀是模型用的多,信息用的少,原因主要是下面這幾點:

1.創造數據的人,和需要信息的人,往往不是同一批人。

想要得到一張正確的分析表格,至少需要在建模時把相應的族參數設置好,但建模的人不需要這張表格,在沒人額外付費的情況下,就不願意花費更多的成本。

2.提出問題和找出答案,要付出更多的學習成本。

在上邊的例子裡你能看到,每一個專業想要得到信息都不是軟件自動完成的,需要相關的專業知識match背景才能提出問題,更需要深入的軟件學習才能掌握加工數據的方法,這兩者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

3.很多時候人們根本不需要答案。

除非業主或者項目有更高的要求,設計院設計成熟的項目直接套規範就夠了,翻模人員照著圖作出樣子就夠了,施工單位憑經驗估算就夠了。

對於這三點現狀,對於行業未來該怎麼發展、會怎麼發展,我們今天不做評論,而是把問題留給你,每個人對未來的思考都是不同的,這也決定了每個人走的路各不相同。

共友-智慧工地整體方案

共友“智慧工地整體方案”以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為核心,基於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與現場多個子系統的互聯,實現現場各類工況數據採集、存儲、分析與應用。通過接入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的多個子系統板塊,根據現場管理實際需求靈活組合,實現一體化、模塊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施工現場過程全面感知、協同工作、智能分析、風險預控、知識共享、互聯互通等業務,全面滿足建築施工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業務需求,智能化地輔助建築施工企業進行科學決策,促進施工企業監管水平的全面提高。

BIM|2018年國內BIM行業深入分析!

智慧工地框架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