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血管斑塊脫落一定會形成血栓導致血管堵塞嗎?

w397


斑塊是附著在血管壁上的危險物

斑塊是血管硬化的表現,脫落不一定會形成血栓,但會成為形成血栓的原料和高危因素

動脈血管斑塊整塊或部分脫落後,會形成血流中的栓子。

血栓是可以隨著血液的流動而移動的,若血栓至大腦、心臟等重要人體器官。

從而引發心肌梗死、腦卒中以及下肢動脈硬化等疾病。

易脫落的斑塊為不穩定性斑塊

斑塊分為穩定性板塊不穩定性斑塊

此類型斑塊易於破裂,破裂後易導致血栓形成,也稱為軟斑塊

斑塊破裂的後果不一,但對患者來說都病情都是非常危急的!

大斑塊:破裂→血栓→冠脈閉塞→急性心梗或猝死
小斑塊:破裂→小附壁血栓→不穩定性心絞痛或非Q波心梗

斑塊脫落並非一定形成血栓繼而堵塞血管

但相比未脫落的情況,危險係數已經提高了很多。

疾病沒有絕對性,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斑塊的脫落對血管內科的疾病來說都是異常危險的。

與其討論,是否一定會梗塞血管,不如從源頭開始消除斑塊。

斑塊的原料為膽固醇,血栓則另加了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性較高)、血糖高

預防斑塊造成危險性血管事件,患者可按時服用他汀類降脂藥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藥物。

進而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預防血栓的生成。

飲食上也應當遵循低脂肪、低鹽、低糖的規則。

減少血栓的“製造原料”來源,才能避免斑塊脫落進而出現梗塞。


更多健康知識,關注【@健安生活】!


健安生活


動脈斑塊在我們的中老年患者中很常見,根據其穩定性,動脈斑塊分為軟斑和硬斑。


臨床上我們需要積極干預的動脈斑塊是軟斑,因為軟斑塊不穩定,很容易破裂,誘發血小板聚集,繼發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其次,軟斑在血流的衝擊下,還可能發生脫落,隨血流在動脈內流動,當動脈的管徑不足以容下他們時,便會形成栓塞,使重要組織器官缺血、壞死。硬斑則是很穩定的斑塊,一般不會發生破裂或脫落。

凡是有斑塊的患者,都是需要積極干預治療的,尤其是軟斑塊。在治療上,一般採取穩定斑塊的藥物:他汀。其中,新一代比較常用的他汀有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在使用他汀穩定斑塊時,需警惕肝功能異常、肌病、糖尿病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定期監測肝功能、腎功能、CK、血糖等指標,並定期隨訪。



其次,若無禁忌症,動脈斑塊患者建議聯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因為斑塊破裂後,很容易聚集血小板形成血栓,而抗血小板藥物則可預防血栓形成,減少缺血梗死的發生。

所以,動脈斑塊不一定都會脫落,軟板脫落或破裂的風險較高,可使用他汀穩定軟斑,必要時聯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醫學莘


這個不能說一定會,醫學上基本沒有一定一說。

斑塊脫落很可能會導致局部形成血栓,形成的血栓可能在局部堵塞血管導致血管遠端失去血供,從而引發急性心腦血管疾病;也可能血栓脫落堵塞遠端血管,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也可能本身破裂的斑塊流向遠端,堵塞遠端血管引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

但是斑塊破裂脫落局部也有可能不會形成血栓,形成的血栓也可能不會完全堵塞血管,即使堵塞血管部分患者也可能自身溶解掉血栓,從而使血管再通。



還有些微小栓子,即使堵塞血管,血供的那部分組織功能不重要,或者堵塞面積不大,也不一定會引發明顯的臨床症狀,預後也比較好。


所以,不能說斑塊脫落一定會形成血栓,也不能說血栓形成一定會導致血管堵塞,也不能說血管堵塞了就一定會中風偏癱、一定會有症狀。

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 !


劉醫生驛站


斑塊本身不易脫落,脫落的是由於斑塊破裂出血以後形成的血栓。

由於炎症、尿酸的剌激,血糖滲壓,血流的衝擊,一些纖維薄的斑塊很容易破裂出血,吞噬細胞會聚集來吞噬相關物質,然後自身死亡成為垃圾封堵在出血部位,同時血小板也大量聚集封堵出血點,就形成血栓。這些垃圾類血栓是不穩固的。一方面,封堵的部位容易容造成栓塞,影響遠端的供血。另一方,容易脫落的栓子隨著血液向遠端流動,對一些細小的血管很容易形成栓塞。栓塞的風險和概率與栓子的大小,質地有關。是否一定會栓塞某一部位血管,還沒有精確的統計概率。但斑塊栓子脫落是栓塞血管最危險的因素。

所以,降低“三高”,特別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防治斑塊,是防治血栓的最關鍵一環。


李昌平8


長時間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狹窄,很難不保證粥樣硬化斑塊脫落。如脫落的斑塊極小,對血管狹窄處不會形成堵塞,可隨汗液尿液排出體外,對身體不會產生影響。

但是,如脫落的斑塊體積很大,很容易對血管狹窄處形成堵塞!一但斑塊脫落堵塞血管,將給人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靈霄雲羅先雲


即使斑塊不脫落,隨時間的延長,血管堵塞得不到清除排出,堵塞物也會越聚越多,引發血栓或心腦血管病突發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