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詩的?

啊綠水繞靑山


筆者曾回答了悟空問答中“商女不知亡國恨,為什麼叫‘商女’?”的問題,與這個問題接近,故原文移置於此,以便作答。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句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泊秦淮》。這裡的“商女”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解釋為特指商王朝時的禍國美女妲姬,有人解釋為商人之妻,有人解釋為“秋娘”等。本人只聽說過妲姬妖媚惑君,沒聽說過妲姬以唱歌見長,妲姬唱《玉樹後庭花》更是時空穿越,故足可以排除。本人只知“商人重利輕別離”,商人之妻寂寞無聊,卻並不見得商人之妻喜歡拋頭露面,在秦淮河裡唱歌;既為人妻,再寂寞也不會出來獻唱,與亡國之恨也恐怕扯不上關係,故亦可以排除。把“商女”解釋為“秋娘”是對的,但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並未揭示其真正含義。


實際上,“商女”之“商”,確指音律。古有五音,或稱五聲。五音指宮、商、角、徵、羽,“商”為五音之一。“商女”就是以商音為其風格的歌女。那麼“商音”是什麼風格呢?這就要從《周易》理論中尋找答案了。



《易》以北斗七星斗柄所指方向確定時間,斗柄東指,天下為春,五行屬木,其音為角;斗柄南指,天下皆夏,五行屬火,其音為徵;斗柄指向西南隅,季節在夏秋之交,所謂長夏,為四季之中,五行屬土,其音為宮;斗柄西指,天下了秋,五行屬金,其音為商;斗柄北指,天下成冬,五行屬水,其音為羽。


季節不同,五行不同,其音亦不同。音的風格與季節特點、五行特點有密切關係。比如春天五行屬木,萬物出達,生機勃勃,其音如鼓如角,催人奮進,故為角音。古人擊鼓吹號角為進,就是這個道理。商音是秋天之音,五行屬金。秋天草木衰敗凋零,萬物收斂,其音靡靡頹廢,消磨人的意志。古人鳴金而退,就是這個道理。故“商”代表頹廢的靡靡之音,“商女”就是指唱靡靡之音的歌女,《後庭花》就是一種靡靡之音,即商音。




古代“商女”唱靡靡之音,那是她們的職業,亡國不亡國不是她們能夠決定的,也不是她們所能關心的,君子尚且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況歌女乎?她們只需唱好歌就行了,當然不知亡國恨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不能把天下興亡的責任寄希望於婦孺,不正常的現象是那些應知亡國恨卻不知亡國恨的醉生夢死的統治者。國危音頹,其咎在聽歌者,不在唱歌者。故“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是作者借貶歌女而諷刺醉生夢死的統治者罷了。


子夏故壇


南朝君主,多數荒淫。南朝最後一個君主陳後主,即陳叔寶,他生活奢侈,不問朝政,且喜愛豔詞,整天和妃嬪及弄臣們飲酒賦詩,尋歡作樂。當時出現了大量的色情文學《宮體詩》,還配上靡靡之聲的音樂,最著名的有《玉樹後庭花》。

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楊堅派兵南下,即位不足七年的陳後主被俘,南朝滅亡。

晚唐時期,唐王朝曰益衰敗,內憂外患,人民生活困苦,政治出現危機。但統治集團卻還在盡情享樂,過著極度腐朽的生活。

杜牧這兩句詩就是借歷史事實諷喻當時,詩人鞭撻的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夢死、不管天下安危的達官貴人,同時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程勝軍3


這首詩出至晚唐詩人杜牧之筆《夜泊秦淮》,後兩句。前二句是寫景。只有後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成了可以同杜甫的《春望》互相媲美,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有異曲同功效。詩人來到秦淮河畔。十里長河,兩岸花燈客店,酒肆林立,秦淮河自古風月場所,文人酒客在碧波浩淼的秦淮河上,一條條烏蓬船隨波盪漾,船中廚娘烹鮮各色魚蝦河鮮,一桌桌酒菜,酒客酣醉,歌女美妙的歌聲在夜幕燈火中飄渺沉醉,而那曼妙的曲子正是亡國的陳後主作的靡靡之音《後庭花》!

這音樂,這歌聲,這朦朧的月色,這風月靡爛的秦淮河不正演奏著亡國的哀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