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傳遞信號:再指望用這3種方法買房,行不通了?

11月初,央行發佈了2018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其中有較大篇幅是關於房地產和住房貸款方面的,總結了2017年以來的住房貸款問題,展現了貸款數據和各項指標,在這裡,樓市指聞就不一一列述了,值得買房者關注的問題有幾個方面,央行指出“要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因地制宜,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把房價調控繼續穩定持續下去,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恰當的鼓勵市場上剛需群體的住房需求,但是要避免貸款不恰當使用的情況,例如利用消費貸款拿去按揭買房了,這就是變相把資金流向了房地產市場。

央行傳遞信號:再指望用這3種方法買房,行不通了?

其實,在樓市指聞看來,房價調控的本質是不能讓房價上漲也不能讓房價下跌,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因為一方面土地出讓還是要繼續的,另一方面房價漲得過快不利於居住需求的實現,房價下跌過多的話更不利於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地方有將近70萬億的債務,企業的平均債務率也在百分之90以上,完全達到明斯基時刻,也就是說地方和企業,居民槓桿都是加到比較高的水平了,如果想要房價繼續上漲,哪怕是保持現在的價格,也需要居民在使勁的加槓桿,在業內人士普遍那看來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房價今後在長期或者將持續下去的趨勢是:穩定為主,平穩中有升有降,但是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央行傳遞信號:再指望用這3種方法買房,行不通了?

從央行的報告中,我們基本可以總結出幾個樓市信號,房價下行期,一方面房價調控力度依然不會減弱,想要炒房的人或者藉助於買房投資的人可以歇歇了,另一方面在住房槓桿率較高的情況下,房貸利率和房貸槓桿依然需要關注和持續優化提升,央行傳遞信號:再指望用這3種方法買房,行不通了?

第一種:想要通過消費貸變相購房的,這種類似的辦法買房或許越來越難。按揭貸款與消費貸款有著很大的區別,消費貸款是以信用為基礎,對個人發放的消費款項,其用途是用來購置耐用消費品或者其他用品。當然了,通俗的講例如個人購買汽車、房屋修繕、旅遊、教育等等種類都可以使用,而購房的按揭貸款一般金額較大,並且需要抵押資產。

央行傳遞信號:再指望用這3種方法買房,行不通了?

在2018年上半年,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房貸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很多人發現貸款審批時間越來越長,原來只需要1個月審批完畢的按揭貸款,現在需要3-5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按揭貸款利率也是上浮一波接著一波。購房壓力增大,房價又居高不下,很多人為了購房首付不夠怎麼辦?想辦法同其他方式貸款,例如信用卡、消費貸等用來湊購房首付。在11月份的央行報告中,明確對這種方法做出了“關注”,以後這種買房方法將行不通了。

第二種:債務比超水平而被點名的省市,住房貸款被更加“關注”,按揭買房申請貸款審批或許會收緊。在當下,房地產的產業位置依然非常重要,但是需要恰當的改變其生長方式,要逐漸從粗放式成長轉變到更加關注行業質量,在房地產發展中,高槓杆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這樣風險就較大。對於購房者而言,從2008年到2017年,住戶部門債務收入比從43.2%增至112.2%, 而房貸佔據家庭債務的比例超過60%。長期房貸需求增長很快,使得房地產市場槓桿很高。

央行傳遞信號:再指望用這3種方法買房,行不通了?

所以,此次央行報告中就隱隱約約的指出,要轉變房地產市場的這種高槓杆方式,從粗放向質量轉變,從原來的開發商高週轉、高槓杆轉變到更加關注品牌、質量的長期發展,從購房者的藉助於其他貸款形式的購房方式轉變到合理利用槓桿購房方式,讓整個房地產鏈條更加健康穩定,所以再想著低利率或者網傳“利率回調”可能性較小,要適當調整購房思維。

第三種:房價下行期,還想炒房的人將越來越難,這個一直不被允許。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從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一直堅持就可以看得出來,報告中一再提示“房住不炒”要堅持,繼續因地制宜的差異化房價調控措施,把房價逐漸拉回穩定發展的軌道上。央行報告,透露樓市新信號!這3種人買房越來越難了?樓市指聞提示,如果還有炒房者的想法,就要儘快擯棄這種觀念,轉變購房觀念,市場不允許了,房價未來的增長已經不可能達到投資的目的了,說實話,每個城市房價在未來房價是漲是跌各不相同,不要一味看跌,也不要一味看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